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庄矿现有二个开拓队,三个掘进队,掘进队使用的均是ZY-11型掘进耙斗机,耙斗机因是数十年前的老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已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特别是耙斗机尾轮直径小且材料是铜质耐磨强度不够,钢丝绳因转弯次数过多,磨损严重经常换绳和换轮,既造成了大量的材料浪费又影响了生产,为此大庄矿对现有四台耙斗机进行改造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传统方法维修耙矸机的耙斗时出现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介绍了由压力机压制取代了卷板机的卷制加工耙矸机的耙斗的新工艺,节约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双齿面耙斗设计结构,实现了耙斗翻转仍能达到耙渣作用,结构设计合理,水下耙渣效果好,效率高,工程实际应用达到理想效果,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耙斗式装岩机是煤矿岩巷掘进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装岩机械。本文简单介绍了耙斗装岩机的特点,重点论述耙斗装岩机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只有掌握了耙斗装岩机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管理规定,才能使之更好地为矿井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行星传动耙斗装岩机,主要用于平巷及倾角不大于30度的斜巷,掘进配合矿车或箕斗装岩石之用,也能适应煤矿巷道装载要求。目前我国生产的行星传动耙斗装岩机,受到了矿山工人欢迎,其主要优点:结构紧凑、操作省力、维修量少、使用安全、工作效率高、提高采矿产量,所以在机械化掘进工程中行星传动装岩机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行星传动耙斗装岩机操作系统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7.
耙头是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泥工具,也是水库机械清淤的常用工具。本文对国内外14种纯吸式耙头进行了室内研究,探讨在底料条件不变时,耙头构造、吸入功率、移动速度等因素对吸入性能的影响,就吸缝高度、移动方式、摩擦块对提高耙头吸入性能的作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筛选出3种吸入性能较佳的耙头。  相似文献   

8.
耙爪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装载过程中动载荷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耙爪机构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运动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耙 爪机构,很好地满足了装载机的设计要求,明显地改善了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9.
耙爪机构的运动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了双臂式装载机耙爪机构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其运动学模拟的程序和方法,并结合实(?)对爪尖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模拟分析.该研究为了解装载过程中耙爪机构的工作性能和评价耙爪机构的设计质量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为耙爪机构的动力学模拟和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膏体充填过程中,间歇式充填作业会使料浆在深锥浓密机(DCT)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为研究料浆停留时间对DCT耙架扭矩的影响,首先,进行不同停留时间下的深锥相似模拟实验,得到底流料浆屈服应力与耙架扭矩的变化规律;其次,将DCT耙架分解为水平横梁、导水杆、耙臂及刮泥耙这4个构件进行受力分析,联立屈服应力与停留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不同停留时间的DCT耙架扭矩计算模型。最后,对扭矩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进行分析,结合对DCT锥部泥层的观测,探索停留时间对耙架扭矩的影响及压耙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耙架扭矩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结果一致,可划分为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2个阶段;粗颗粒尾砂(CPT)在“重-压-剪”三力作用下,随着停留时间延长而不断向DCT底部运移、密实,逐渐在锥部形成“高CPT占比、高浓度、高摩擦、难屈服”的“三高一难”致密层,料浆反作用于耙臂和刮泥耙导致耙架扭矩增大,最终导致DCT压耙。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32位低功耗ARM7嵌入式芯片LPc213x的校耙嚣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的功能实现.本系统具有功耗低、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电耙在苏联金属矿山,为极度泛应用的搬运设备,我国解放以后,亦开始试用:1954年秋中央有色属工业局明令推广使用后,获得进一步发展,但进展是缓慢的,迄今仍仅少数矿山正式在生产中使用,少数矿山在试验中,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问题所在我们以为是这样的: 第一、电耙设备本身简单,应用上零活性大,因此操作上较多依靠工人熟练技术,  相似文献   

13.
耙吸挖泥船在港口建设中有着较重要的应用,尤其在长距离深水航道和运营港区的维护工程中,其特性更加具有优势。该文针对耙吸挖泥船施工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阐述了耙吸挖泥船如何提高施工效率、边坡施工及扫浅实施,有助于类似工程的安全、高效、节能、经济施工。  相似文献   

14.
在对2种常用分离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曲轴四连杆耙料式分离机,并对耙料机构进行了分析.运行证明,该机构能适应大规模的石灰制备工艺,提高了分离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配装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常规测量耙和新研复合结构测量耙的组成结构。针对某型新研复合结构航空测量耙,开展了振动应变测量试验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航空测量耙危险振型为Y向一阶弯曲模态,最大应变出现在耙体根部截面,最大应变值为688.96με(换算为应力即139 MPa),远小于耙体材料的屈服极限。说明新研复合结构航空测量耙设计合理有效,为该类测量耙的研制及改进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轻耙处理对退化草原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宝音陶格涛,陈敏(内蒙古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010021,呼和浩特;第一作者30岁,男,讲师)关键词轻耙,退化草原,群落动态中图资料分类号Q145,Q141EffectofCommunitySuccessioninD...  相似文献   

17.
遥控推耙机作业视频监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提出了遥控推耙机作业监视用摄像机与镜头的选取方法,推导了摄像机安装位置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TY70遥控推耙机作业监视用摄像机与镜头进行了选取和安装位置确定,通过三维动画仿真和车载试验验证了摄像机与镜头选取方法和安装位置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料耙在桥式刮板取料机功能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有限元法对料耙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为连一步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设计某型涡扇发动机外涵出口测量耙时,发现原有的强度计算方法中载荷施加方法与实际发动机流场受力条件相差较大,无法模拟测量耙在发动机流道中所受的真实载荷。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采用单向流-固耦合的方法开展该测量耙的静强度分析和模态特性分析。发现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得到的测量耙载荷更加接近测量耙真实装机状态所受载荷。经过计算,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得到的静应力由248.69 MPa减小为51.49 MPa,变形由0.81 mm减小为0.16 mm;测量耙前六阶固有频率均增长超过7%,成功避开了发动机转子固有频率。流-固耦合设计方法可以为提高现有的测量耙设计能力提供参考,同时应用于后续测量耙设计及校核计算中。  相似文献   

20.
王湘  杨奕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13-5216
在系统分析和研究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过程的基础上,本文以挖泥船疏浚作业过程为研究对象, 通过控制疏浚作业参数,以提高耙吸挖泥船的疏浚效率。本文建立了基于土壤等工况条件的疏浚模型及目标优化函数,并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仿真优化。最后采用“新海凤”号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疏浚参数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