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16-118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深入探讨了现代作家传记写作的主体性问题。本文从传记作者主体性、传主主体性、传记主体性研究所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对该著进行了细致评析。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13-115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是第一部从整体上观照中国现代作家传记并按核心关键问题划分专题、选取典型传记个案、细读传记文本的研究著作,有其筚路蓝缕之功。赵著所抓四个问题确是中国现代作家传记写作中的关键,也是作家传记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18-121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一书对现代作家传记的研究启示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该著运用了多维而独特的研究方法,提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观点,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文学批评原则。同时,该著还存在一些遗憾,如对诞生于不同年代的同一传主的传记缺少纵向比较等。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25-128
传记作为一种跨界文本,其研究的丰富性不仅诱惑着诸多学者,其背后隐含的跨界问题也使得这项研究面临着重重困境。赵焕亭的著作《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有学术性和主观性两种特性,在深入挖掘作品学术性的同时将传记与立传人、传主世界、传主作品和传主建立联系,提出作家传记与文学史本该有的"互文性"。但以固定场域为模式的典型分析,注定会发散性地留下许多引人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考证与辨析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1):121-124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借鉴了修辞论诗学的研究方法,立足文本分析与文化语境阐释的循环互赖,从文化压力、文化战略、审美(学术研究)置换的视角,考量作家传记中作者主体性建构、传主作品呈现、作品原型、童年经验问题,新论迭出,但也存在部分不足。  相似文献   

6.
传记史学理论在中国近代虽然不甚发达,但传记史学却颇为兴盛。柳诒徵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史学理论等方面成就显著,在传记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传、自传多有行世,而其传记的注重教化、学术性、真实性等特点,也昭示了中国近代传记史学的特有面向。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和梁启超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前者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光辉起点;后者处于中国传记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转折点上。二人都曾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管仲作传,为我们研究二人的传记思想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当今文坛,许多有志于传记创作的文人或是对传记创作有兴趣的志士都跃跃欲试,挥笔上阵,于是大批优秀的传记作品问世,传记创作繁花似锦。中国是传记作品成熟最早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以人物为中心的史学与文学著作便不断涌现。以人写史,以人论史,千秋万代,代代相传。传记以它给  相似文献   

9.
"作家细读"是作家传记的着力点,甚至是其目的。传记作者通过"作家细读",对作家生平中有意义的但被历史叙述有意或无意遮蔽、擦除的"琐事"、"心事"的深度解读,从而揭示作家隐秘的心灵纹理以及情感脉络。注重作家细读的作家传记无疑构成了对文学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胡志亮是一位跨越文学、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身兼作家、书法家、兼职教授数个职务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创作了《傅抱石传》、《文天祥传》、《木石魂——赖少其传》、《王云五传》等多部传记作品,其中《傅抱石传》荣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立志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在他的传记人生之路上,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从佚名《传记摘录》成书时间的推断及其对《聊斋志异》题材的借用与复合、文字的袭用与糅合 ,来讨论《聊斋志异》对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王国维的西方文学家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初期 ,王国维在其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上最早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批西方的重要文学家 ,包括莎士比亚、培根、拜伦、斯蒂文森、歌德、席勒、黑贝尔、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传记材料因其很少有人提及 ,并蕴含着王氏相当丰富的美学思想 ,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开拓性的学术价值。本文着重把这批传记材料 ,以各个作家为单位 ,分别放在早期中外文学关系史上 ,以确立其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传记影像是观照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邓小平研究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邓小平银幕形象出自传记片《拔哥的故事》,时为1979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银幕形象众彩纷呈,其中传记影像更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邓小平银幕形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进而逐渐清晰的过程,其传记影像也有着逐渐演变进而追求创新的鲜明特征。邓小平传记影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题材文艺创作的重要收获。邓小平传记影像创作遵循了电影的艺术规律和历史真实、鲜活、多角度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具有打动观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记得,当爱因斯坦在柏林第一次患重病时,由于不能研究物理学,他看了几本小说,当他看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他说过一句话:"这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而当我看完D·布莱恩的这本爱因斯坦的传记时,我也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爱因斯坦传记中最好的一本。"阿伯拉翰·派斯写的爱因斯坦传记  相似文献   

15.
叶开的《莫言评传》在传材搜集上具有奠基意义,细致的考辨、合理的虚构使传记"基于史而臻于文",复合型的传记结构及"夹叙夹议"的评传体系清晰地展示了莫言的生平、个性,作者对传主作品的评介也兼顾了学院与民间.王玉的《莫言评传》的学术性追求更为突出,其在史料视野、作品评介深广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评"的过分偏重、结构的混乱...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传记的"传记文学"这一命名一直以来被视为胡适对现代中国传记文学卓越贡献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在胡适《〈书舶庸谭〉序》之前,梁遇春在1929年就已发表题为《新传记文学谈》的文章。梁遇春所理解的"传记文学",是一种"兼有小说同戏剧的长处的传记",并明确传记家应有的态度:"客观",认为忠实又有力的客观描写才是传记文学的正路,也是使用文学笔法的原则所在。可以说,他命名了"传记文学",也开创了新的现代传记理论,他对现代传记的奠基之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加缪逐步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热点,随着加缪《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等作品的引进出版,论文、论著等相关研究成果数以千计,其中大多探讨加缪的文学创作、社会活动、作品艺术、哲学思想,对加缪传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从编辑出版学角度出发,结合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相关理论思路,对加缪的传记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拓展加缪研究的路径,也有助于把握数十年来本专题研究的脉动与流变.  相似文献   

18.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吏刊物Isis和Osiris,威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183;敏传》、《论衡&;#183;自纪篇》、曾丕《自龊》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史刊物Isis和Osiris,成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