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危害最大的森林病害,松树一旦感病便迅速死亡。调查黄山地区马尾松林内天牛种类以及天牛携带线虫的变化规律,为黄山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安徽省黄山市博村林场通过野外和室内收集天牛,并对天牛进行整姿、鉴定,记录天牛种类和数量。为确定可以携带线虫的媒介天牛,使用贝尔曼漏斗法对可以危害松树且有活力的天牛进行单头天牛线虫分离实验,12 h后,用15 mL离心管接取漏斗下端的天牛浸泡液,将浸泡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含有线虫。根据携带线虫的天牛数量占天牛总数的比例计算天牛总体携带线虫比例;为鉴定天牛携带线虫种类,先通过室内真菌培养、观察线虫形态学特征对线虫进行初步鉴定,再使用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确定天牛携带的线虫是否为松材线虫,对于其他寄生线虫,通过28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比对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类鉴定。此外,统计不同时间携带线虫的天牛数量以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在黄山市博村林场共收集到4个亚科12个属的14种天牛,通过线虫分离实验确定可以携带线虫的天牛主要有2种: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2种天牛整体线虫携带率分别为45.8%和13.6%,通过形态学观察松墨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均可携带两种不同形态的扩散型线虫,一种是尖尾形线虫,另一种则是圆尾形线虫。尖尾形线虫通过形态学和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被确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而圆尾形线虫则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被确定为Contortylenchus sp.类线虫。6月19日至7月23日每周线虫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雌成虫携带线虫的比例依次为76.5%、66.0%、52.9%、34.7%和10.0%;松墨天牛雄成虫携带线虫的比例依次为76.5%、60.0%、50.0%、30.8%和14.7%,松墨天牛雌成虫携带线虫的数量依次为1 018.0、530.1、202.5、200.4和80.0条/头,松墨天牛雄成虫携带线虫的数量依次为495.1、68.3、74.9、8.2和3.8条/头。【结论】黄山市博村林场马尾松林内共收集到14种天牛,其中松墨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都可以携带松材线虫和Contortylenchus sp.类线虫,但以松墨天牛为主,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的数量和比例随携带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武夷科学》2019,(1):45-49
福建省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疫区,发生的染病和疑似染病面积已超过6 700 hm~2。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防治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从"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的思路出发,探索人工鸟巢招引啄木鸟技术,验证该技术在南方森林的适用性。在建瓯天湖山和七里街水库共架设100个鸟巢,其中1个被凿穿,9个有凿痕,凿洞率达10%。啄木鸟喜欢杜英等较软的木材制作的人工鸟巢;啄木鸟对挂设树种(阔叶树或针叶树)没有明显偏好,但对挂设树种的直径有偏好,喜欢直径20 cm左右的巢树。本文认为在将人工招引啄木鸟技术推广并用于防控松墨天牛之前,应需对此方法的招引成效作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研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羽化后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起始和结束日期、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百分比、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取食数量、寿命、传播松材线虫时长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等,为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松墨天牛羽化前在松材线虫病疫区收集松材线虫病病死马尾松疫木,将疫木截为1.0~1.5 m长木段并置于室外大养虫笼(2.0 m × 2.0 m × 2.0 m)中,在天牛羽化期间逐日收集新羽化的松墨天牛,并用1年生新鲜马尾松枝条(直径1~2 cm,长度25~30 cm)于室外养虫笼(0.5 m × 0.5 m × 0.5 m)中单只喂养。每3天更换1次枝条,并用测量纸测量天牛在枝条上的取食刻痕面积记为取食天牛数量,然后将枝条剪碎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取食枝条中的松材线虫;统计每头松墨天牛每3天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传播松材线虫的起止日期。天牛死亡后将天牛剪碎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体内残余松材线虫,统计松墨天牛成虫寿命及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结果】羽化初期传播松材线虫的天牛比例较低仅为16.7%,大多数(77.8%)松墨天牛集中在羽化后的7~12 d开始传播松材线虫。大多数(88.8%)松墨天牛在羽化后的16~30 d结束松材线虫传播。松墨天牛羽化初期传播线虫的数量较少,但1周后传播线虫数量迅速上升,并在天牛羽化后的12和24 d出现传播松材线虫的两次高峰;松墨天牛羽化1个月后维持在较低传播水平继续传播松材线虫至结束。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平均数量为(4 303.3±7 399)条。大多数(94.4%)松墨天牛未能将携带的松材线虫全部传播到松枝上,平均传播松材线虫数量为(490.7±611.6)条,传播比例为29.8%。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平均时长为(15.4±7.8) d。松墨天牛平均寿命为(37.8±5.6) d。【结论】雌雄松墨天牛羽化后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无显著差异,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存在显著差异;松墨天牛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集中,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分散,天牛传播松材线虫起止时间的特性可能与线虫在天牛体内的生理变化有关。雌雄天牛携带和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雄天牛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差异。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越多、传播松材线虫持续时间越长,则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越多。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时长不受天牛寿命以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的影响。松墨天牛传播线虫的数量与天牛寿命无关,但是松材线虫对天牛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松墨天牛羽化后的取食量在整个成虫阶段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无明显规律性,天牛取食数量与线虫传播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传递松材线虫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褐天牛从取食开始到试验结束(50d),将松材线虫通过补充营养伤口传递到健康松树,取食到20d时传递的数量最多,每头694条,到第30天数量较多,在此之前和之后数量较少,每头100条左右。松褐天牛将60%的松材线虫传递到当年生树树,随着树枝年龄增加,传递数量减少。实验室和林间试验分离分离测计表明,松褐天牛的身体仍残留一定数量的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5.
福建松墨天牛调查及其危害病树的早期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材线虫病媒介松墨天牛在福建的分布和数量,以病原线虫的存在情况,对宁德、莆田、等地区部分林场进行了调查。目前仅在仙游的溪口发现松墨天牛密度较高的分布地点,在直径为10-18cm,长约30-45cm的松树树干中羽化出木的松墨天牛在4-8头之间。报道一种早期诊断被松墨天牛感染的病树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 《武夷科学》2009,25(1):36-43
探索快速检测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的情况。利用室内松枯死木段中羽化的和FJ—MA—02引诱剂及活虫捕捉器林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用解剖方法和显微镜,对其携带的线虫部位、线虫量和速检做了研究。结果表明;5min后就能检测出其体内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15—30min后线虫游离率达92.04%-100%。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达44.59%~78.98%,平均为68.63%。在检测有线虫的天牛中,携带线虫量最高为116333条·头^-1,最低为398条·头^-1,平均为10303.85条·头^-1;雌成虫平均线虫携带量(14134.14条·头^-1)高于雄成虫(1366.5条·头^-1)。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以腹部最多,占整个身体线虫量的77.78%以上,平均为82.62%,头胸部线虫量最高仅占25.9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头胸部有线虫的,其腹部一定也有线虫。因此,在利用松墨天牛成虫预测松材线虫病时,可取成虫含线虫量高的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认为,2006年前在韩国唯一的传播松材线虫的天牛是松褐天牛,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云杉花墨天牛也能传播松材线虫。对于两种天牛携带和传播线虫种类,特别是对拟松材线虫的携带和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拟松材线虫分为欧洲型和东亚型,在韩国两种生物型都存在。笔者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云杉花墨天牛携带的是欧洲型的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安徽黄山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虫体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获得8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其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萌发率进行了研究.最终成功筛选出了球孢白僵菌Bb660菌株,该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和产孢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在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中将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松褐天牛在县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同时介绍了松褐天牛的防治方法,包括营林措施防治、诱捕器诱杀、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松褐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在疫木中容易定殖且能够加快树体内松材线虫种群消退的腐生线虫,在媒介昆虫羽化前大幅减少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数量,使得松材线虫病害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方法】从安徽、四川和江苏3省的部分疫区采集的疫木中分离获得8种腐生线虫。将8种腐生线虫以1、2、4倍于木块中松材线虫数量的接种量接种至疫木块中,以接种无菌水的木块为对照,分别置于15和25 ℃下培养15和30 d,分离并计数疫木块中松材线虫和腐生线虫的种群数量,分析不同接种量及温度下,接种腐生线虫对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野外条件下,将8种腐生线虫接种至松材线虫病疫木段中,接种量为2.0×105~2.5×105条,以接种无菌水的木段作为对照。120 d后钻取木样,150 d后捕获松墨天牛并收集蛹室周围木样,分离并计数木样中的松材线虫数量,比较接种前后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的变化,分析腐生线虫对疫木整体、天牛及蛹室周围携带的松材线虫种群的影响。【结果】室内接种试验表明,15 ℃培养时,在第30 天接种量为4倍的虫株JHS2处理组和接种量为1倍的虫株JHS4处理组能显著降低松材线虫的数量。25 ℃条件下培养的第15 天,3种不同接种量的虫株JHS4处理组中松材线虫减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培养 30 d后,接种量为4倍的虫株JHS4处理木块中松材线虫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2.9倍。野外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虫株JHS4能加速木段内松材线虫的消亡,与对照相比,木段整体松材线虫的减少率为96%,显著高于同期对照(74%);此外,所有处理组的蛹室周围木样和羽化天牛所携带的松材线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虫株JHS4处理组蛹室周围木样和羽化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最低,每克蛹室木样中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仅为20 条,平均每头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为132条。【结论】腐生线虫能够加快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消退,可影响天牛蛹室及天牛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利用腐生线虫对疫木中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将其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2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发生与分布.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零星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局部发生区虫口密度高,但总体虫口密度不高;成虫在风景区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125头)的90.4%;诱捕结果还表明,武夷山风景区一般海拔高程在200~400 m之间,在低海拔地理条件下松墨天牛均有发生,受海拔高程的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气压、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相对湿度以及降水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松墨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松林蛀干害虫,也是亚洲地区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研究松墨天牛取食能力与环境温度、天牛性别以及体质量的关系,分析松墨天牛产卵能力与松树树皮厚度、树干直径以及天牛体质量的关系,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养虫笼中收集天牛,选择体质量(M)在0.3 g≤M<0.6 g的松墨天牛放置在昆虫培养箱中,设置4个温度梯度(25、30、35和40℃),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牛的取食能力;选取体质量相似的5头雌成虫和5头雄成虫于昆虫培养箱中,比较天牛雌雄成虫取食差异;选择不同体质量(M<0.3 g, 0.3 g≤M<0.6 g和M≥0.6g)天牛放置在温度相同的昆虫培养箱中,比较不同体质量天牛取食能力。在养虫桶中放入直径(D)不同(2.0 cm相似文献   

13.
利用先前构建的cDNA文库和RACE方法,克隆了松墨天牛原肌球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该序列长1 203 bp,命名为MaTm(GenBank登录号:KM099072),其中开放阅读框长852 bp,编码283个氨基酸.MaTm的氨基酸序列与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相似性最高,为97%,与家蚕相似性 (Bombyx mori)为94%.松墨天牛与赤拟谷盗处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分支上.用 RT-qPCR 分析了MaTm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蛹和幼虫的表达量低于成虫;成虫足和头的表达量高于对照;在幼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体壁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新疆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蔷薇科(Rosacue)植物兼具有原始的、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其地理成分包括泛北极古地中海和少数古热带成分,但以温带为主,其中尤以中亚、西亚成分占比例大。经初步研究,蔷薇科植物在新疆境内的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区。由于地带气候因素和水热等条件差异,致使植物分布很不一致,种类以疆北分布区和疆西北分布区最为丰富,疆南分布区较为稀少。越往西北植物类型也由高大乔木灌木逐渐过渡为低矮或垫状小灌木和草本,反映出植物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关的规律性变化。新疆蔷薇科植物与邻近地区在区系组成上有密切联系。通过新疆蔷薇科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共有种的比较分析,说明我国新疆与中亚、西亚的区系关系较密切,与东亚等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优良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从浙江省松墨天牛1松毛虫等不同寄主上采集了6个球孢白僵菌自然菌株,并从日本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收集6个菌株,共计12个菌株。经过对其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和室内对松墨天牛幼虫毒力等指标的研究,结果发现采自象山松墨天牛幼虫的菌株Bxs和来自日本松墨天牛的菌株F-263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最强,并且上述各指标均表现优良。尤其是Bxs菌株,其产孢量和抗紫外线能力大大高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重庆市不同地理种群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形态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自重庆市12个区县的107头松墨天牛的体长、体宽、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斑纹等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根据标本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数据将重庆市松墨天牛分为6个自然地理种群,考察了上述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及相关性,并分析了形态变异与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松墨天牛个体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系数均较低,西北种群形态与其他5个种群形态差异较大,6个地理种群的个体形态差异不明显。松墨天牛形态特征与经纬度、海拔、气候要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宽与经度、海拔、纬度、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重庆市松墨天牛地理种群间尚未出现明显的分化差异,形态差异主要由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室内饲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前、中、后肠段细菌的群落结构,比较不同肠段之间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为揭示肠道细菌在松墨天牛获取营养、克服寄主植物化学防御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提取室内饲养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前、中、后肠各3组样本(每组5个前肠、5个中肠、5个后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