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水产科研所去年以宜春县水江公社为稻田养鱼的试点,划定了约140亩共168丘稻田为试验区,主要放养尼罗罗非鱼种,又塔配一部分水花鲤鱼及少数夏花草鱼,取得了平均亩产77斤,最高亩产194斤的成绩。稻田养鱼有许多好处,如能增产稻谷,养鱼不占水面,不投饵料,技术简单、成本少等。而在稻田养尼罗罗非鱼还有它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面养鱼的一种生产方法。既可利用稻田提供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儿吃掉稻田中害虫杂草。鱼儿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稻田增产又收鱼利,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正> 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在我省还是第一次。为了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教授提出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理论。我们从一九八四年起在黄淮流域的原阳,罗山,桐柏三县选择了313.1亩稻田开始进行不同鱼类混养,不同放养密度、不同土质的稻田及不同管理方法的中稻田养鱼种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4.
陈海毅 《今日科技》2007,(12):10-10
青田县仁庄镇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7年被青田县人民政府评为星火先进集体。仁庄镇是个欠发达的农业乡镇,稻田养鱼是传统主导产业,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2003年前,仁庄镇农民都是零星养殖,采用原始的"以种稻为主、养鱼为辅"  相似文献   

5.
西师生物系自拟课题“冬水田稻鱼萍丰产试验研究”,在西农农学系和蔡家公社等单位的大力协作下,从1980—1983年,经过四年的正式试验研究.先后在北碚蔡家公社两个大队的三个生产队进行了小区和大田的多点试验,1983年又经蓬溪、合川等县较大面积的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课题是以农田生态学的观点,立足于从改革冬水田的耕作制度着手,根本改变水稻的常规栽插方式,从而解决一般稻田养鱼方法中稻和鱼的种养关系,并采用养萍培肥为红线贯穿全试验过程,在稻田中增加了固定空中N素物质的重要途径 可达到肥水养鱼.肥土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大大提高了冬水田的肥力.加上水稻宽行间开沟方便易行.更有利于水稻前期的排水晒田和湿润生长条件,因此能有效地解决冬(囤)水田水稻稻坐蔸的问题.该研究是综合开发利用冬(囤)水田的有效途径,它既可囤水养鱼,又可防止伏旱和春旱等,还可对稻田进行免耕培肥,从而达到省工、省肥、资源利用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之目的,一般每亩年产水稻在900斤左右,鱼过100斤,萍达1.5百斤以上,年亩纯收入比对照田净增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始于三国时代.国外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历史最久者也不过一百余年.日本开始稻田养鱼在1884年,苏联首次进行稻田养鱼试验在1932年,而美国则在1950年才开始稻田养鱼.但是,解放前我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稻田养鱼多停滞在自发性生产的情况下,技术提高缓慢,鱼产量也不高.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水产部门曾大力提倡稻田养鱼,也有一个大发展时期,195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一千多万亩,但因种种原因,坚持稻田养鱼者已为数不很多.  相似文献   

7.
用风化煤加氨水制成的腐植酸铵,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机化肥,也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山西省盂县农民早就使用风化煤,改良土壤,增产粮食,取得一定效果。1973年9月,山西省生产腐植酸铵10万吨左右,其中县以上生产工厂有8个,社队有几十个。经过使用,每斤腐植酸铵可增产粮食1~3斤,一般每亩可施40~60斤,盐碱地、粘土地和板结地可多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东南亚、北美和非洲正在大力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鱼共生的理论,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的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是农民致富成功的有效途径。据悉,1995年黑龙江省发展稻田养鱼13万多户,稻田养鱼面积达170多万亩,产鱼量达16341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稻  相似文献   

9.
杨草 《今日科技》1997,(10):9-9
冬闲养鱼,是利用晚稻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产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是以养成鱼和种鱼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两栖动物丰富,还有谷粒、草籽等残留,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很适合养鱼。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水库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肥料,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头年11月份放养鱼种,到次年5月收获,一般鲜鱼亩产可在50kg以上。冬闲田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1985,(1)
我县历来有稻田养鱼的习惯,但十年动乱,在“以粮为纲,全面扫光”的思想指导下,片面认为稻田养鱼会影响粮食产量,因而不准稻田养鱼.加之农药化肥的滥施乱用,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稻田养鱼濒于绝迹,“渔米之乡”反而食鱼难. 党的三中全会,吹绿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活力,稻田养鱼又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群众深切体会到稻田养鱼的好处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生态渔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以某地3.4hm2的稻田养鱼试验为例,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工程设计及养殖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主持完成的稻、萍、鱼共生高产技术开发研究,经几年来的大面积多点应用验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已于1990年底通过鉴定。此项研究是在对传统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萍技术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以形成良好的共生生态环境为目的,与稻田工程设计相结合,进行综合的配套技术研究。表明在粮食尚能增产0.2—4.8%的基础上,亩产鲜鱼比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忻州市的稻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忻州市乃至山西省北部地区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从养鱼稻田的选择、稻田养鱼工程建设、鱼沟和鱼坑的消毒、鱼种选购及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四川省又具有稻田养鱼的历史传统,近年来稻田养鱼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急需解决。关于稻田养鱼鱼种放养量以多大为宜,以前也有一些试验报导或经验数据,但因年代久远,又因稻作栽培技术变动,于今颇感难以作为依据。我们于一九七九年进行了稻田养鱼不同放养密空的对比实验,对于稻田养鱼最适的鱼种放养量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小钰 《遵义科技》2006,34(2):19-20
为了探索沼气灯在稻田中诱捕害虫养鱼效果,提高水稻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增加稻田养鱼的天然饵料来源,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特进行了沼气灯在稻田养鱼上应用效果试验,为今后大力发展牛态养鱼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田县小舟山乡是著名的田鱼之乡,其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小舟山稻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虽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嫩味可口,鱼鳞片柔软可食,营养十分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宽行密株”是广东省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技术上一项重要改革。去年,我们与红心农科队一起,在晚稻生产中进行了宽行密植的试验考查,取得了可喜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考查结果简介于下:综观六个不同密植规格的对比试验结果,以6×2.5为最好。从产量状况看:4×3亩产405斤,5×3亩产436.7斤,6×2.5亩产467.6斤。6×2.5比4×3增产15.5%,比5×3增产7.04%。  相似文献   

18.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栽培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割之后,利用稻蔸上的休眠芽发出来的再生蘖,经培育达到成穗结实的栽培方法。此法一种双收,不仅省工、省种子、省秧田、省成本,而且生长发育快,全生育期仅60天左右,单产也比较高,一般亩产350斤,高产田可达400斤以上。实践证明:在山区或秋水不足的地区,大力推广再生稻,是增产粮食和发展稻田三熟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稻田养鱼体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知识,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得以长期延续。在现代化的力量日益向农村渗透的社会语境下,传统的稻田养鱼体系受到现代农业观的冲击。为了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传承和保护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应正确应对冲击,保护传统的稻田养鱼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