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问卷、SPSS等作为调查研究工具,分析了合肥市居民在选用低碳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上的使用目的和意愿,运用多元统计学,结合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数据,深入研究了其对居民选用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上的使用意图;结果表明: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的使用意愿较高,并对共享单车的可行性与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是他们在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城市公共绿道和存在安全隐患方面也表现出担忧;同时,绝大部分居民对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的使用意愿及目的一致度较高;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多因子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居民低碳出行使用共享单车的最终意图;最后,共享单车作为低碳交通的重要补充,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公共绿道/慢道系统"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开发与规划;"监管与规范"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将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公里数等,纳入碳补偿机制体系,有效提升居民低碳出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杭州园林与低碳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自古拥有卓越的山水风情与自然资源。与一般的大都市相较,其"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地理条件所促成的风景园林营造基础,是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因此,杭州也就更具有发展低碳城市的先天优势。本研究将从转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推  相似文献   

3.
<正>"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世界地球日,"低碳"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人人都在说低碳,到底什么才是"低碳生活"?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低碳经济"?是单纯的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减少不必要  相似文献   

4.
<正>网上有"犀利翁",我家有"低碳哥"。说来颇感欣慰,不经意间我竟成了身体力行绿色生活的"低碳哥"。前阶段常听别人们念叨"低碳生活",但我始终不解其意。后来一查资料才明白,原来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刚开始时我觉得低碳生活只是高知阶层的事,离咱普通老百姓很遥远。后来通过看书,才渐渐懂得:其实,低碳生活就在咱老百姓的身边!从根本上讲,低碳首先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基于这种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街区规划中缺少通过量化街区环境特征引导居民低碳出行的问题,首先,建立一套识别低碳出行街区的方法,采用微信定位、规划部门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了以交通调查四要素(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频率)为研究框架的指标评价体系;引入GIS热点技术,对表征碳排放的各指标进行热点分析,以陕西蒲城县老城区为例筛选出低碳出行街区。然后,构建表征建成环境的指标体系,从建成环境特征角度分析该街区内居民低碳出行的原因,得出有利于低碳出行且适用于蒲城县城及类似小城市的街区改造量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居住与其他类型建筑的面积比宜为4∶1~3∶1;重点发展自行车出行模式,自行车车道间隔宜为350~450m,可步行道路占道路总面积比宜为15%~20%,且限制道路宽度;以150 m为半径的公交站点覆盖率为40%~50%,以50m为半径的购物服务设施覆盖率为45%~60%,以100m为半径的娱乐服务设施覆盖率为50%~70%。该结果证实了前人提出的"功能混合"及"密路网"利于居民低碳出行,同时还发现并非容积率越高越利于低碳出行,小城市人口数有限,职业岗位分布分散,不适合提高容积率配合公交系统的传统模式;并非公交站点覆盖率越高,越利于居民低碳出行,小城市公交高度普及反而使居民出行碳排放升高。该研究为街区的出行碳排放评价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以低碳理念的街区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杭州要建设什么样的低碳城市杭州要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六位一体",既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内容,也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特色所在。杭州如何确保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确保杭州低碳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要不  相似文献   

7.
资讯直通车     
<正>杭州市开展科技创意成果展示活动杭州市科技局近日向全市各界征集活动周科技宣传、科技成果展示项目。项目的要求是,围绕"低碳生活、低碳城市"这一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以及企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  相似文献   

8.
<正>为响应杭州市号召,在全市上下形成"低碳生活"的氛围,江干区采荷街道将打造"低碳社区"工作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打造低碳社区领导小组,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为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低碳社区,共同营造空气清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如何有效实现这种经济模式,正是目前各国致力研究的问题.笔者在分析英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山东宜采取政府、市场、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居民)多方互动的运行模式,并建议采取扶持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和培育低碳产业集群、注重住宅与交通低碳化、加强低碳服务业发展、加快"一黄一蓝"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倡导低碳绿色生活等若干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1日,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的2014年师市科技活动周启动。师市科协组织第26中学8年级近80名中学生参观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繁育活动周期间,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师市科技局(科协)围绕居民关心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应急避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等热点问题,在红山街道24社区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真假物品识别方法等宣传与普及。由八师科协承办的"2014年兵团航空航天模型辅导员培训班"于5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一个时髦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那就是"低碳经济",今年两会,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它的题目是"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种种事实,我们已经无法阻挡"低碳经济"走进人们的生活,低碳经济已经与我们密切联系在一起了。作为高等学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应当紧  相似文献   

12.
对居民低碳意识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可以为交通管理者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提供重要依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低碳出行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将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的15维问题视为表征居民低碳出行意愿的内在原因变量,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强度进行归类,并将所得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应用于随机森林模型中,探讨居民的社会属性特征、出行特征等对其低碳出行意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Silhouette指标检验及t-SNE降维,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可划分为3类:强烈、中立、不强烈;基于重要性指标显示影响最为显著的4项因素分别是居民的职业、居住地、家庭构成、通勤时间.研究结果从多个角度为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及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杭州交通与低碳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低碳城市交通"按照"低碳城市"的理论,应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建设标准的城市交通。从杭州自身的发展来说,低碳城市和低碳交通的发展要求十分迫切。城市小汽车的过度增长和过度使用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带来的交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低碳生活与阳光体育进行互动研究。低碳生活与阳光体育都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低碳生活的理念加强了阳光体育的内涵建设,阳光体育是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建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社会文明体系,应积极树立起低碳生活理念下的阳光体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更好地发展和宣传"低碳"的阳光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眼下,我们每个人都与"低碳"息  相似文献   

16.
西安沣渭新区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城市功能新区。其规划突出体现了生态低碳城市理念。本文将从政府和居民两个角度出发,提出政府在积极建设和打造沣渭新区的同时,有必要通过硬性把关严格审核建筑材料及居住设施能耗指标,同时居民也应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才能使沣渭新区真正成为绿色新城、低碳新城。  相似文献   

17.
尹丽欣 《海峡科学》2012,(2):48-49,59
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三明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居民生活用能持续增长等问题成为三明发展低碳经济的掣肘,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和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能源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三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通勤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北京市居民低碳通勤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低碳通勤选择是居民根据认知特征、人口社会学特征等自身属性,在成本和政策所构成的选择情景中形成的,受行为意愿、政策效果、通勤成本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低碳通勤意愿由认知特征决定,行为态度作用最显著,主观规范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弱;居民认为低碳通勤的最大益处是减少拥堵,但缺乏舒适性和便捷性;通勤时间成本和设施便利性限制低碳通勤选择;引导政策中,补贴和限行限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围绕韶关居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韶关目前节能减排措施不力,居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缺乏组织和落实程度不够,部分居民生活方式趋向"亚环保"化。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我们要改变这方面的不良状况,就应该培育社会公众的环境道德,营造全民重视节能减排的氛围,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和创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低碳"时代,如何引导普通民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重要价值,认真研究低碳生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