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先生立足于汉魏六朝人的生活,以文学史家之敏锐眼光,熔史识、文学于一炉,动态地多方位地挖掘了汉魏六朝人的灵魂。就其对民间乐府的重视及挖掘之深而言,堪为汉魏六朝平民灵魂的历史。这首先表现在以研究实绩为民间乐府正名,其次是以作品本事与背景的阐发、作品产生年代和本事的考订、词语典故的解析、诗源之辨体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等多种方法,剖析并总结了汉魏六朝民间乐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既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成就卓越的分体文学史著作,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优秀的文学批评史专著。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认为唐传奇<莺莺传>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小说,对其喜爱有加.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意义比较复杂,林语堂<中国传奇>将其改编以新形式写出.林氏认为元稹小说记此事,托名为张生,实际上是元稹的自传;林语堂同情莺莺的悲苦命运,不满元稹始乱终弃的行为,以为就元稹人品而言并不见重于世.这些思想决定了林氏改编<莺莺传>而成的小说无论在叙事内容还是叙事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萧先生立足于汉魏六朝人的生活,以学史家之敏锐眼光,熔史识、学于一炉,动态地多主位地挖掘了汉魏六朝人的灵魂。就其对民间乐府的重视及挖掘之深而言,堪为汉魏六朝平民灵魂的历史。这首先表现在以研究实绩为民间乐府正名,其次是以作品本事与背景的阐发、作品产生年代和本事的考订、词语典故的解析、诗源之辨体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等多种方法,剖析并总结了汉魏六朝民间乐府的历史价值与学价值,既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成就卓越的分体学史作,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优秀的学批评史专。  相似文献   

4.
具螺纹状次生增厚的细胞壁在完成花药开裂动作中起决定性作用。除纤维层细胞具有这种次生增厚的细胞壁外,在紧靠纤维层的其他部位也同样具有,它们和纤维层一道共同完成花药开裂的动作。上述螺纹状次生增厚实为一“弹簧”,构造;“弹簧”的一侧各环间被膜状半透明物质或次生增厚条纹连接,或者由次生增厚条纹连接后再被膜状半透明物质连接。花药开裂处为其接舍薄弱处;此处或者为薄壁细胞,或者为中胶层。  相似文献   

5.
陈亚娜 《河南科技》2009,(10):15-16
<正>所谓地方文献,是指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的各种资料而言,凡是和这一地区有联系的资料,不管其出版地在哪里,一概视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搜集收藏管理与利用对研究本地方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化等的演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的各种资料而言,凡是和这一地区有联系的资料,不管其出版地在哪里,一概视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搜集收藏管理与利用对研究本地方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化等的演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天才。苏轼一生中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也未中断过艺术创作,他对文学以及书画作品的中肯评论,他对文房四宝的由衷喜爱,都体现出兴会淋漓的艺术气质。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苏轼的文艺思想通脱而潇洒,不拘一格,并善于打通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进行体会与思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所以苏轼的风格论与创作论都贯穿着一种“通”的精神,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对不同风格的兼收并蓄并进而交融相济,后者则表现为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进行功能移植与风格渗融。  相似文献   

8.
名人的诗教     
名人的诗教中国人历来注重教子,而且讲究教子的艺术。要这方面,古代有许多佳话,诗教便是其中之一。一些名人的诗教,至今为人们所称道。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长子苏迈将要赴任县尉时,苏轼送给儿子一方砚台,砚台上有苏轼亲手所刻的诗一首:“以...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认同“为艺术而从事艺术”的口号,并强调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表现了他以美学意义为艺术之魂的文学本质观。其创作论──“性灵”说的精髓在于:以文学须独创为理论基石,以作家与作品关系为切入视角,阐明唯有作家的独特个性能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林氏视野宽广,能摘取并融合中西之璧为我所用,此为他建构诗学话语的方法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涵盖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学科.它不仅具有高度综合性,而且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它所包含的范围本身和逼近时代、贴近人生的特点表明: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参与.诚然,在高校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一批专职的德育队伍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一个勿庸否认的事实是,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学方面具有某种先天的优势:它甚至可以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效应.如果是在具备一种自觉的德育意识的前提下,专业课教师在与德育相关的某些方面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八月,河南省科技厅开展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即“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月活动”。无疑,这是科技厅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措施,是实现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高质量完成今年科技工作各项任务的强有力的保证。一个人的作风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一个机关的作风也体现着一个机关的精神风貌。不能想象,一个思想认识糊涂、精神萎靡不振、办事拖泥带水的人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样,一个纪律涣散、只求形式不讲实效、遇事推诿扯皮的机关肯定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完成各项…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回归至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日趋紧密,但香港社会日益凸显出爱国爱港派与泛民主派关于“一国”主导下的“两制”,还是“两制”先导下的“一国”的政治价值观之争;这种纷争归因于香港“屈辱”和“被遗弃”的殖民史,以及回归前港英政府的“光荣撤退”计划所造成的巨大政治变迁和落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两地的政治价值观终将在渐进中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晋太康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人品与文品,历来褒贬纷纭,令人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笔者广泛清理原始文献,将“潘陆张左“以及傅玄、张华、挚虞等作为一个较大的文人群落加以综合研究,同时从政治斗争、文化思潮、士人交游等多方面作立体性的考察,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中认识一个作家的人生,并评价其人格.遵循这一思路,本文专论潘岳.  相似文献   

14.
苏词创作不守音律之说为自宋以来认识,很多人认为他“移诗律入词”、只讲平仄、为“长短句中诗”。这实在是对苏词的误解。苏轼作词,特别于宋代慢词调严守声律,辨四声,其中于入声也特别严格,足称音律大家。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主要在题材风格方面,这是在辨守音律的前提下进行的。他和柳永等人一起,为宋词特别是宋代慢词声律特点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研究》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一线师资而开设的.其课程的价值取向要体现“人本”、“社会”和“知识”对本课程的价值需求;其课程目标要在课程的价值取向引导下,以研究“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为基础,探寻《学前教育研究》课程目标的重心,并围绕目标重心构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全面和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现代化过程、期望与满足的矛盾是对后发国家政治稳定的主要挑战,他为此开出的药方是秩序优先、强大政党、改革战略和参与、制度化的协调。这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后勤学是一门涉及经济管理领域的新兴学科。“后勤”的概念,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指向。在军队里,它是针对前方而言的;在企业里,它是针对生产一线而言的;而在科研院所里,它则是针对科研一线而言的。“后勤”一词具有供给制的特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步步深入,后勤职能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原有的后勤运行机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后勤管理的理念也亟待加以更新。因此,尝试和探讨后勤部门在社会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途径和方法,是我们后勤领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  相似文献   

18.
坚持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遵守国家出版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把握刊物质量,组织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信息。 有着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编辑队伍。充分发挥编委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蕊  冯荣芹 《河南科技》1992,(12):22-23
<正> 在九十年代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中,一方面是新领域、新兴产业的不断开拓和深化,另一方面则是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高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大规模、多层次的推广应用。就科学意义而言,前者是重要的;就经济发展而言,后者更应引起人们的注重。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革传统产业时,必须解决好“一个重点选择,两种机制结合”的问题。“一个重点选择”即从“微电子技术及产业”为重点突破口,建立相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