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4,(23):78-79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逝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著名男演员高仓健11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高仓健原名小田刚一,是日本福冈县中间市人。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作为“文革”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本人也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偶像。  相似文献   

2.
<正>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著名男演员高仓健11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高仓健原名小田刚一,是日本福冈县中间市人。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作为"文革"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本人也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偶像。高仓健是日本镰仓时代执权的北条氏的后人,先后毕业于福冈县立东筑高校、明治大学商学部商学科,之后走上演艺道路。自1956年11月拍摄电影《电  相似文献   

3.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3,(9):78-79
<正>华人名厨陈建一病逝,他让麻婆豆腐红遍日本近日,年仅67岁的日本著名川菜厨师陈建一因病去世,这一消息刷遍日媒头条。“如今正宗中餐在日本受到欢迎,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当地菜式也登陆日本,这个繁荣现状的基础,正是陈建一打下的。”日本烹饪竞赛节目《料理铁人》解说员服部幸应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一部《千里走单骑》,让我们又见到了久违了的高仓健;看到高仓健,很多人会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日本影片《追捕》,高仓健扮演的硬汉杜丘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中国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脑海中,以至于人们开始去“寻找中国的高仓健”。今天,高仓健又来到了中国,依然是那样的“酷”和富有魅力,只是略显苍老;而20多年后的中国,她的变化则是沧海桑田般的,当然,这一进程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味、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高仓健随着大银幕来到中国的时候,正值全国人民把看电影作为头等娱乐大事的年代。适逢全民观影热潮,高仓健以其沉稳和极具安全感的形象迅速走红。写就这篇文章的时候,《千里走单骑》基本上已经从全国院线中撤下来了,高仓健再一次离去。不管他会不会再次回来,中国观众、本土电影、进口电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赵萌 《世界博览》2012,(17):46-47
正纯棉文化的时尚如今,在中国拥有超过100家门店的"优衣库"已然代替了东芝电视、索尼随身听,成为了一种新的、有消费号召力的"日本制造"符号。两部日本电影《望乡》和《追捕》在1978年唤醒了无数中国年轻男女的爱美之心。栗原小卷和高仓健修身、时尚的喇叭裤成为了当时青年们争相效仿的对象。4年之后。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热播。女主角大岛幸子(山口百惠)身上的学生装成为青年女性最为青睐的热门服装款式。短上衣"幸子衫"是时髦女青年的最爱。当时的报纸说:"日本电视剧《血疑》上映期间,有个针织厂积极组织生产一大批幸子衫,迎合一些青年人的弄潮心理,结果所产商品,抢购一空。"方进师傅是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一名工作人员,80年代末,他的母亲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做保姆,日方工作人员离开中国时给她留下来一件"日本燕尾服",当时还没有发福的方进穿上精神极了。他看不懂衣服上的日文,只有汉字"昭和54年(1979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日本衣服的精良做工也是他日后念念不忘的。当时风靡大街小巷的"的确凉"虽然不是学习国  相似文献   

7.
扇枕暖席     
1.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在他9岁时,母亲就病逝了,黄香非常悲伤,整天思念母亲,乡邻都称他是孝子.  相似文献   

8.
俞天任 《世界博览》2008,(13):66-68
日本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可是面对恶性犯罪,日本警察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改革开放以后,其实也是抗日战争以后,最早在中国大陆公开上映的日本电影是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主演的《追捕》。《追捕》在中国给观众造成了两个误解:其一是"警视厅"是日本的警察总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国优秀的女演员李媛媛因宫颈癌在北京病逝,撇下了她一岁的儿子和心爱的观众;2003年底,香港天后级艺人梅艳芳也因宫颈癌不幸病逝。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堪称“红颜杀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出版社前社长郑森禹同志于1997年5月29日不幸病逝,至今三周年了。他生于1910年,今年5月17日是他的90岁诞辰。郑森禹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做一个革命文化战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白色恐怖年代,他秘密参加了党的外  相似文献   

11.
陈西滢,原名陈源,字通伯,1896年生于江苏无锡。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留学生,16岁赴英,从中学读到大学,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与文学,26岁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即在北京大学外文系任教授,他是《现代评论》周刊创办人之一,因撰写该刊的“闲话”专栏文章闻名于世,1929年至1943年,他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44年,他再度赴英,在中英协会任职,抗战胜利后,他成为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做国民党政府外派的官员至1966年退休为止,然后定居伦敦,1970年病逝于该地,同时他的遗娟及子女也就永居伦敦…  相似文献   

12.
缅怀客家学研究顾问陈丕显同志李逢蕊革命老前辈陈丕显同志,系华东师范大学客家学研究中心和闽西客家学研究会首席顾问。不幸于1995年8月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岁。举国客家学研究工作者不胜哀恸。最使我终身难忘的是陈老对客家学研究异常投入,表现出他的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2月1日,石原慎太郎去世,终年90岁。这个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日本大名鼎鼎,在中国也可以说臭名昭著。然而,给他“刻铭撰志”并非易事,因为他不仅被贴着太多的标签,而且拥有太多的身份。工笔细描的画像有待专门人士进行严谨考据,粗粗勾勒的人物轮廓则需要抓住几个主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俞樾与日本文人[日]德田武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他对中国古代经典拥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而看中他的,则是当时在上海经营贸易公司“乐善堂”的岸田吟香。吟香其人,不仅从商,还是一位颇具汉学修养的文人。吟香将日本江户时代大量出版的,日本人所作汉诗文集带到中国...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氏“簪缨文史”,数代仕宦。但他仕途坎坷,直到38岁才中进士,后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1839年因受排挤辞官,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09,(11):15-15
日本法律规定,18岁以下儿童的淫秽照片为儿童色情,并禁止这类图片的制作和销售。但是,个人拥有儿童色情(包括电脑上下载的图片)在日本并不违法。  相似文献   

17.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0,(15):31-34
他出生在旅日的朝鲜人家庭,却没有进入日本的教育体制,而是接受了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朝总联")下属朝鲜学校的教育。他原来是韩国国籍,却在为日本足球俱乐部队效力。世界杯打响时,他又拥有了朝鲜国籍,成为朝鲜国足队员。  相似文献   

18.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3,(4):78-79
<正>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病逝2023年2月5日,巴前总统穆沙拉夫在阿联酋迪拜病逝,终年79岁。当日,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部门发表声明,感谢穆沙拉夫在军队服役期间作出的重要贡献。巴总统阿里夫·阿尔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等多名政要对穆沙拉夫的去世表示哀悼。据报道,1943年8月,穆沙拉夫出生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巴分治后移民巴基斯坦。1998年他出任巴陆军参谋长,成为巴军方最高领导人。2001年,穆沙拉夫又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统。在执政的最初几年,穆沙拉夫因改革主义而在国际上赢得赞誉。在其领导下,  相似文献   

19.
赵楠 《科技潮》2009,(8):60-61
惊闻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罗京病逝.感到非常惋惜;看到罗京的生平.更是非常痛惜.无论是他的品德、学业.专业.还是他对工作、对家庭、对生活的态度.都如此完美.却在48岁的时候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11,(8):27-27
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的青藏高原上。因母亲病逝,少年田劲来到藏区草原投靠父亲。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直到有一天,一只好像从天而降的金毛藏獒出现在他面前。他收养了这只藏獒,并为它取名“多吉雍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