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语义外在论观点的提出,引发了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相容性问题的广泛讨论。柏高先针对柏芝的相容论论证提出的记忆论证是非相容论的重要论证之一。然而,柏高先的论证由于对记忆持有内在论的看法受到相客论者的批评。拉德娄等人提出外在论的记忆观,进一步辩护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值得注意的是,外在论的记忆观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却是动摇记忆的认知地位。本文提出,只有一方面将记忆内容看做是窄内容,即看做是从被记忆的原初信念内容中抽离出来的那部分得到明晰表征的、不受语境约束的、跨语境的内容;另一方面将自我知识看做是宽知识,用具有语境约束性质的自我知识取代笛卡尔的单纯“我思”式的自我知识,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才能得到有效的辩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讨论为什么诺奇克的"追踪-真"外在论知识理论仍旧没有能摆脱盖梯尔问题的困扰,我表明现有的外在论知识理论中残留着一个内在论的关键主张,即感觉经验是提供辩护的最终来源。随后,我简略的刻画了一个抛开这个残留后的外在论知识理论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格梯尔反例”对知识三元定义提出质疑,引发英美知识论家对知识定义提出不同的修正,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派和新分支。最重要的成果是阿文·戈德曼的“因果知识说”和罗伯·诺齐克的“虚拟条件知识说”;主流学派是坚持传统的单纯从内在意识寻求为知识作确证辩护的内在主义和越出心灵的内在意识寻求从信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获得根据的外在主义;新分支有语境主义、德性知识论和社会知识论等。各派观点显示出当代知识论不再一味寻求对知识作确证无疑的辩护,而是在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交流和反思中寻求对知识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哲学中,汉森曾提出观察负载理论论题。然而,汉森的观点与当前知觉哲学的相关性则通常被忽视。因此文章将从知觉与知识的关系的角度对汉森的观点做一个再考察。汉森的观点蕴含知觉与知识之间具有一种双向的概念关联性:一方面,如观察负载理论现象所显示,观察者的知识对其知觉内容具有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与此形成互补,知觉经验对于知识具有辩护和调整功能。这一考察显示了汉森的观点与当前知觉哲学中的知觉内容、概念论、知觉辩护等主题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断定应该与谓词结合还是与句子内容结合?在这个问题上弗雷格的观点本来就不够一致。针对该问题,内涵语义学和境况语义学选择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处理句子的不同方案。境况语义学的核心思想正是来自弗雷格关于断定和句子内容相分离的观点。由于内涵语义学技术上的缺陷,在知识表示上境况语义学显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哲学家尝试对"知识与运气不相容"这一认识论共识提出挑战,主张知识与运气是相容的,认知运气不是理解知识的关键。可惜的是,通过对运气相容论的两个论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两个重要缺陷:(1)只针对不相容论的某个具体观点加以批评;(2)缺乏解释和处理知识反运气直觉的理论方案。因此,运气相容论整体而言是不成功的,认知运气依然是理解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在牛顿研究中,上帝与空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持久的问题。柯瓦雷认为牛顿对上帝与空间的关系所持的观点与摩尔的观点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牛顿手稿《论重力》的发现使这一观点需要得到重新考察,麦圭尔与卡列罗分别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然而他们的解释并未成功建立上帝与空间观念的融贯性。尽管如此,从牛顿本人哲学与神学方面的思想背景来看,《论重力》中两个关于空间的论题与其神学及上帝观念是一致的,空间并不在任何积极意义上规定甚至限制上帝的实存,因此在牛顿的语境中其论证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知觉表征论主张知觉经验具有表征内容,且经验的现象特征被表征内容所穷尽。这反过来将意味着,如果现象特征不变,那么表征内容也不变。由于知觉表征论的这一特性,它与内容外在论、感受质内在论三者不兼容。体现这种不兼容难题的一个示例是反转地球思想实验。本文对不兼容难题、反转地球实验进行分析,对表征论者作出的不同回应进行探讨,指出这些回应并不令人满意。这一现状提示出一条理论路径:搁置知觉表征论,而转向一种更审慎的理论出发点——弱意向论。  相似文献   

9.
宽泛意义上的自我知识指向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对自身心智状态的认识归赋。在较为传统的立场中,亲知论与内感觉论等均主张这样的知识类型具有特殊的认识地位,是一种独特的认识成就,而维特根斯坦等人则因为这一方法的私有性而对此予以否认。从基础出发对跨人称的自我知识分析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中的跨人称知识未必就是推论性的。一个可以接受的立场或许是,相较于其他人称知识,自我知识作为一种认识成就,其特殊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作为知识论形态出现的所与论与融贯论陷入了经验内容是否是概念性的,以及经验与信念之间是否具有理性关系的争论中,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为了走出这种摆荡,麦克道尔在《心灵与世界》中对"经验"概念做了重新阐释,指出经验本身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属于自发性的能力已经在经验中发挥作用,并由此解决了经验知识的证成问题。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当前心灵哲学以及知识论中的焦点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米库林斯基与科学编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库林斯基是苏联科学史的带头人,在科学编史学领域既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他们所设定的框架.他所倡导的综合论研究路线摈弃了绝对对立的观念,在追求"真实的历史"与"重组的历史"之间、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是对西方科学编史学的一种超越.他提出的重新理解科学史的思想在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在主义者认为心理内容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它依赖于意向心理状态持有者所处的环境。在当代,普特南以孪生地球思想试验表达了意义不在头脑之中的外在主义理念,而柏奇的社会外在主义则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心理内容或意义中所渗透的社会因素。然而,面对因果相关性、自知以及空概念的难题,外在主义者却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型期刊。从1904年创刊到"五四"前的1918年,该杂志登载的许多文章讨论进化论、人口论和各种经济社会议题,由抽象到具体构成百年前大众视野中的生态思想图景。时人围绕进化论形成极度竞争论、存者即优论、人本主义论、双重神圣论等不同观点,这些观点又影响他们对人口增长前景和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时人已有把进化论置于人本主义前提下的思考趋向,甚至得出自然和人双重神圣的观点。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鼓励人口增长的观点盛行,园林城市理念虽已提出但受到质疑,社会主义观点被视作对马尔萨斯压力的回应而受到冷遇。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冲突论、相关论和分离论三种观点,以冲突论的影响最大。时至今日,科学代表着真理与进步,宗教代表着迷信与落后,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和冲突关系,这样的观念仍然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本文把研究视野放在"五四"后中国的知识界,分析当时实证主义科学思潮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试图对科学和宗教互相冲突矛盾这一广泛社会观念的产生及形成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社会学视野中,技术决定论由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和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构成。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者形象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化过程中的观念误构,这源于决定论思维对辩证法思维的挑战、现代性的技术逻辑对资本逻辑的替代以及意识形态论争对学术论争的干扰。技术决定论历史困境的实质是将技术系统从社会系统中抽离而出的本质主义困境,具体表现为技术工具化假定或技术实体化预设。与境论纲领和早期社会建构论侧重批判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技术编史学与后建构论深入反思了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由此,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论立场有助于超越当代对各类技术决定论的迷思。  相似文献   

17.
人文管理     
丁凤 《科学大观园》2009,(20):78-78
管理者要具备的观念管理人员需要各种不同的观念:反思的观念、分析的观念、练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行动的观念。这五种管理观念就是管理人员解释和应对周围世界的五种方法。每一种观念都有自己的主要对象,者说目标。就反思而言,主要对象是自我,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拥有洞察力;合作使对象超出了自我,进入管哩人员的关系网络;分析的对象比合作的更进一步,扩大到组织。组织的基础是对各项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樨,这正是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间接实在论是哲学的语言转向后,主流的感觉理论本体论,传统语言哲学家们多以非概念论的立场,规避了非话语的感觉可以包含逻辑内容的可能性,这背后的信念是话语式表征对逻辑内容的垄断,然而概念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根据康德直观理论和现代概念论,在对语言哲学中的主流感觉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视觉具有某种感觉的认识论特质,即视觉影像作为一种在场的、细腻的、私人性的感觉内容,可以通过参与其中的概念能力,分享它背后更深层面的理性能力,从而使视觉影像成为感官刺激和理性逻辑的综合体。来自视觉感觉的影像不仅可以承载逻辑内容,而且本身也是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图像逻辑形式。这样一来,感觉不再是语言或科学的附庸,二者是平等的,一起搭建了一个互相构建对方的动态知识系统,这在防止感觉陷入所予神话的同时,还使经验知识可以保留来自实在世界的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怀疑主义者认为,不仅全面的怀疑主义是自我反驳的,而且局部的怀疑主义也是自我反驳的。然而,限制论、特权论、层次论和派生论对反怀疑主义者的自我反驳论提出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学、尤其博弈论理解科学规则凸显认识规则与社会规则的联合、社会规则的认识意义,说明了在缺乏单一方法论共识时的科学认识状况。科学规则有必要存在,否则科学活动会出现零和博弈。科学规则的生成进路分为个体效用最大化假设、突现论和契约论,来源有内在论和外在论,这些在科学知识经济学中尚有争议。科学规则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复杂多变,与科学目标关系的松散性令其区别于以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