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01年,联合国大会55/282号决议决定每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并邀请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政府和人民以各种方式宣传和庆祝国际和平日。2014年9月19曰。时值"国际和平日"来临之际,由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和苑和平节"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及外国驻华使团长、马达加斯加大使维克多·希科尼纳等来自中国外交、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及近7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社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3,(23):23-23
2015年11月12日至15日,“东北亚和平与发展国际会议”在天津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天津市对外友好协会、公共外交协会及天津市政协港澳台侨务和外事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等国的资深外交官、知名学者和相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文化渊源是儒家文化的“秩序和平”论。近代社会以来,“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曾经试图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重新找回“和平”、“和谐”的理念,为中国寻找出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平、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中国化,并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并于去年10月24日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布。“国际和平年”的目的在于重申联合国宪章维护和平的宗旨,促进各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关注和平问题,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联合国倡导的这项重要活动,已得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也于去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并准备今年在我国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和平年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4年8月7~12日,由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星洲日报》联办的以“忠恕之道与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的首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隆坡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越南等地的20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挟择。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实现中国的自身发展,同时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各国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14):45-45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近年来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6月26-27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达尔富尔—和平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国际法和平思想的延续和贯彻,是对传统国际法律生态的纠偏和改良,是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在国际法领域的新的实践方向,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上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20多家研究机构联合举办的"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十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前政要和专家、学者与会,议题包括中国和平发展前景、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关系、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安全、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经济、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等。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战略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强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冷静回应。这一战略既是我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继续,也是借鉴他国经验,寻求大国崛起的和平之路。从内涵上讲,“和平崛起”战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又谋求全人类发展中的竞合共赢,立足国内,和睦四方。“和平崛起”战略是把中国的强大和世界和平有机融合的强国方略。  相似文献   

11.
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的理论基出来源于马充思主义的和平外交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和平外交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对理解和平发展国际战略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与"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密切相关,分析21世纪初期世界基本格局和基本潮流,发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具备基本战略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讨论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不是和平崛起、判断标准是什么、面临哪些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世界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战略由此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对自己和外部清醒审视的结果,是对人类历史智慧的提炼,是基于中国人民当前实践和当今时代特征的深刻思考,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平崛起作为自身的角色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历史性重大承诺。“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议于6月25—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宗教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是一个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多边宗教和平组织。这次理事会的主题是,为争取和平举行宗教活动和祈祷。会议还讨论了宗教对和平、正义与教育的贡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8,(9):8-13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和在北京市密云县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一样,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发起和推动的旨在推进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重大文化项目,具有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内涵。经过长期深度研究以及大力弘扬中华龙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这一文化理念和内涵提炼为“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中华龙文化,其“和谐、包容”的内在气质与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和平、友谊、进步”相通相融。致力于中华龙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永远贯通,也致力于中华民族内部,以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深度文化沟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方案自去年年底向全球广泛征集后,今年进一步拓展为以“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为主题的第二轮征集活动。我们期待更多华裔同胞、中华儿女、国际友人团聚在一起,更持续、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华龙文化的开掘、弘扬、创新中来,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美、恒久共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邓小平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并认为争取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持久的和平有赖于发展问题的切实解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维护和平必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基础,也为国际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文化翻约因素.其中国内文化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文化体制不健全,民族分裂势力对文化认同的由解;国际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全球文化交流与冲突带来的挑战.分析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因素,探索解决制约因素的对策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新加坡孔孟发展中心、世界孔子大学联络中心、日本东海中国史研究会、韩国孔教研究会、台湾中华民族团结交流联盟会、香港孔教学院和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十多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儒学与21世纪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3日至10日在中国海口市召开。与会国际著名学者近百人。开幕式由著名史学家、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和新加坡教育家、孔孟发展中心暨世界孔子大学联络中心杨瑞文教授共同主持。杨教授说:“在世界各种文化中,唯有儒家文化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严格的时间梳理去探求"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的内在关系,通过比较的方法去挖掘"和谐世界"理念的本质,系统阐述了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对中国及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