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_RFLP)分析技术,对广西黄曲霉毒素高污染2例肝细胞癌(HCC)进行分析,检查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249密码子的突变频率。结果发现36/52例HCC中248密码子有集中的点突变,频率为69.2%。P53基因突变热点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提示黄曲霉毒素B1是突变热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将克隆入pGEM7zf(+)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新疆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的cDNA的pGEB3,用XbaI切下,Klenow补平,再用BamHI切下cDNA片段。用NdeI切开原核表达载体pJW2,用Klenow补平,再用BamHI切去小片段。将该cDNA与pJW2大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了BNYVVCP基因的表达载体pJWB4,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经培养和高温诱导,pJWB4成功地表达出了BNYVV的外壳蛋白。将pGEB3和pBI121用Xbal和BamHI酶切T4连接酶连接,构建了BYVVC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DH5α,筛选出正向连结的阳性克隆pBIB3,转化入农杆菌LBA4404(pAL4404),经用PCR扩增和γ32P标记的探针杂交约证实为阳性克隆。往甜菜植株中转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对P16抑癌基因进行体外定突变。在P16cDNA中引入第48位密码子CCG(Pro)→CTG(Leu)和第74位密码子GAC(Asp)→AAC(Asn)突变,构建了p16-P48L和p16-D74N突变体,并把它们导入纯合缺失P16基因的人肺癌细胞株H460。  相似文献   

4.
对P53阳性的8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广西科学,1995,2(1):55~57)中的7例的P53基因进行DNA单键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PCR扩增物直接测序。结果,7例均在P53第7外显子第249编码区的3号位发现异常。1例在249编码区的第3碱基微小丧失引起乱码突变;另6例在此位点同时出现突变的T和C带,成为的多态性突变形式。外显子5、6、8和9没有异常。估计除黄曲霉毒素B1外可能有别的致癌因素协同作用造成此种多态性。认为南宁地区是继中国江苏启东和莫桑比克后的第3个HCCP53基因249编码区有集中突变热点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p53,将wtp53分别导入PG(人肺巨细胞瘤细胞)、CAE(人结肠癌细胞)、HCT(人结肠癌细胞)、HeLa9人宫颈癌细胞)及BEL7402(人肝癌细胞)五种癌细胞中,测定AdCMVp53对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生长曲线,分别不同组织癌组织对AdCMVp53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AdCMVp53对癌细胞具有与病毒剂量相关的明显致死作用,但不同细胞对腺病毒  相似文献   

6.
南宁地区肝细胞性肝癌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卓霖  马韵  罗虹 《广西科学》1995,2(1):55-57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宁地区居民中13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8例有突变型p^5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占HCC病例数64.3%。南宁地区某些县,如扶绥县是我国著名的HCC高发区,不但HBV感染率高,而且是全国少有的AFB1高污染区,后者的作用不能忽视。与江苏启东和南部非洲HCC高发区一样,估计也会出现p^53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7.
用Southem 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9例HBVM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HBVDNA的存在状态,其中71例同时用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交换(SCE)率,观察HBV对宿主单个核细胞染色体的损害情况。结果发现42例被检者(42.42%)的PBMCs中存在HBVDNA(游离型或整合型,有的还见到游离的复制中间体),正常对照组则无1例检出HBVDNA。被检者PBMCs的平均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HBVDNA(+)组又显著高于HBVDNA(-)组。证明HBV的入侵与SCE率升高之间有密切关系,提示HBV对单个核细胞染色体形成了损害。这一现象可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紊乱和HBV长期不能清除等系列表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SSCP技术及DNA 测序技术对37 例原发性脑肿瘤及相应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53 基因5 ~8 外显子的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53 基因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的突变频率为19 % (7/37) .并且突变频率在不同病理类别脑肿瘤中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其中星形细胞肿瘤中的突变频率最高,为36 % (5/14) .所有突变均为错义点突变,57 % (4/7) 的突变位于CpG位点.突变仅发现于脑组织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未检出突变,这些结果提示,p53 基因突变在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p53 基因在散发性脑肿瘤中的突变为体细胞型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丙型肝炎病人的阳性血清中提取出丙型肝炎病毒RNA,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片段。并将此片段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质粒pcDNA-HCV/C,再将其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小鼠后,小鼠产生了抗HCV/C区抗体。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用BALB/C小鼠骨骼细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从人脑cDNA库中克隆FHIT基因,扩增得到553bp片段克隆于pGEM-T载体,测定了其DNA序列。该序列包括FHIT cDNA编码区全部444bp,以及5‘端52bp和3’端57bp非编码区序列。编程区有二处位点发生突变,第92位密码子中的C突变成G,是同义突变,不导致氨基酸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八种新的茂基钕邻取代苯甲酸衍生物:Cp_(3-n)Nd[O_2CC_6H_4(0-Z)]_n(n=1,2;Z=OMe,Cl,Br,I;Cp=C_5H_5)。由于邻位取代基中配位原子X(O,Cl,Br,I)与中心Nd ̄(3+)之间具有配位作用,增加了铁的配位数及空间饱和性,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这些化合物均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光电子能谱鉴定。  相似文献   

14.
人乙肝病毒DNA在感染树鼠句肝细胞内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乙肝病毒(HHBV)DNA在树鼠句肝细胞内存在状态,对经血清学证明已被感染的树鼠句肝组织进行转移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在实验感染早期的树鼠句肝细胞检出HBVDNA复制的中间体;在实验中晚期的动物肝细胞发现整合型的HBVDNA。表明树鼠句肝对HHBV敏感,可成为乙肝和肝细胞癌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乙肝药物筛选的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AcNPV增强子hr5增强HBsAg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形成包涵体(OO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多角体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强子hr5部分序列同时插入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两株高效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涵体的重组病毒TnNPV-shr35-OCC+和TnNPV-shr26-OCC+.对重组病毒的酶切鉴定、DNA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及其相应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已正确插入病毒基因组中.插入顺序中,hr5增强子是插入HBsAg基因下游,多角体基因与HBsAg基因方向相反.125Ⅰ-固相放射免疫检测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BsAg基因在昆虫离体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保留了抗原活性.TnNPV-shr26-OCC+和TnNPV-shr35-OCC+表达的HBsA吕蛋白与没有插入增强子序列的重组病毒TnNPV—HBs85-OCC+的比较,分别提高了40%和46%.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检测。结果:7例肝细胞癌中3例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突变率达42.9%。  相似文献   

17.
gsp癌基因在国人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sp癌基因是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垂体肿瘤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编码刺激性G蛋白α亚基(Gsα)的基因存在突变,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持速升高所致。令人惊讶的是,来自日本的报导gsp癌基因的发病率(4~9%)明显低于西方(40%),推测为种族差异所至。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检测了gsp癌基因在我国肢端肥大患者中的表达率。材料与方法:检测了10例国人肢端肥大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3~54岁,其中3例表现有巨人症,肿瘤直径为11~40mm,6例肿瘤有侵袭性)。从肿瘤组织中提取DNA,经PCR扩增Gsα基因,PCR-DNA直接进行序列分析来检测gsp癌基因突变位点。结果:4例(40%)肿瘤gas癌基因为阳性,3例突变位点位于编码Gsα基因的201号密码子上,精氨酸被替换为半胱氨酸(CGT→TGT),1例位于227号密码子,甘氨酸被替换为亮氨酸(CAG→CTG)。讨论:结果显示,gsp癌基因在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与西方一致,其与日本研究结果的差异似乎不是种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刘启福  罗丹  苏建家  C Gove  R. Williams 《广西科学》1997,4(2):137-138,142
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广西南部肝癌组织中的N-ras基因突变和HBV感染状况,结果,肝癌中N-ras基因在第2 ̄37密码子之间的突变率为79.3%,其中22例有2 ̄5个突变位点,该基因突变也见于癌旁组织,肝组织中HBsAg和HBsAg和HBxAg检出率分别为86.2%和79.3%,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与N-ras基因突变率呈相平行的趋势。因广西南部的肝癌与AFB1污染有关,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对30例结肠癌的p53基因突变进行了观察,检测了第5~8四个外显子,发现21例有p53基因突变(70%)。30例肠癌按临床Dukes分期:A期2例皆有突变,B期11例有突变者6例(55%),C期8例有突变者5例(63%),D期9例有突变者8例(89%),按病理分型则13例有11例突变(85%),管状腺癌6例有p53基因突变4例(67%),低分化腺癌5例中检出3例有突变(60%),在6例粘液腺癌中测出3例有突变(50%)。从临床分期看愈晚突变率愈高。而病理分型恶性程度高者突变率反低,这是因为缺失率未计数之故。最后讨论了突变率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乙肝病毒(HBV)ayw株完整的X基因正向重组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1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能表达X蛋白的重组质粒pBV-HBV(+);同时将X基因反向重组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0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能转录X基因反义RNA的重组质粒pBV-HBX(-)。利用这两个质粒,构建出能同时转录X基因mRNA和反义RNA的重组质粒pEX。AN-HBX,并在原核水平上,证实了反义RNA对X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