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水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裂陷、坳陷、沉陷和抬升四个发展阶段,发育了深湖一浅湖-河流三角洲型沉积层序,以泥岩、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经野外露头剖面勘察和钻井岩性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为湖泊极盛时期沉积,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内主力生油岩系.根据烃源岩和地质构造特征,主要的含油气系统为布心组生、布心组和西布组储、布心组和西布组盖的生、储、盖组合,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南美油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南美主要含油气盆地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总结待发现油气资源分布规律,探讨其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受4大板块碰撞影响,南美沉积盆地可分成弧前、弧后、前陆、内克拉通和被动陆缘盆地5种类型。南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烃源岩以中新生界海相-陆相泥岩为主,生烃潜力大。储层以白垩系和第三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分布广泛。盖层中新生界区域性泥岩和盐岩为主,封堵能力强。采用以成藏组合为基础评价单元的资源评价方法,将南美65个盆地共划分出152个成藏组合,并进行了资源评价。预测南美65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待发现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63716MMB,待发现凝析油可采资源量为7405MMB,待发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59020BCF。待发现油气资源在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特征;在纵向上主要富集于白垩系和第三系。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南美未来油气勘探的两个重点领域,其中深海和前陆冲断带是主要勘探方向,巴西、委内瑞拉是重点关注国家。  相似文献   

3.
三水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部,是华南陆缘重要的白垩纪-第三纪断陷盆地.讨论了其石油地质条件,从地层特征分析,该盆地发育了深湖-浅湖-河流三角洲型沉积层序,以泥岩、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从烃源岩特征和圈闭条件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岩系.圈闭和储层条件良好,含油气系统为布心组生、布心组和西布组储、布心组和西布组盖的生储盖组合,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4.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7):1130-1134
西藏措勤盆地是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盆地,盆地盖层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断裂特别发育.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物探测量,各地层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铀异常特征.并对盆地铀成矿远景区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盆地具有良好的铀源、地层、岩性和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油气资源补充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有利区带(凹陷)勘探程度较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文莱-沙巴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文莱-沙巴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的俯冲增生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的快速沉降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发育滨浅海-浊积扇-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早中新世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浊积扇沉积体系。文莱-沙巴盆地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2类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2套储层、发育层间局部盖层缺乏区域性盖层,发育2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的逆冲推覆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甘肃及邻区中小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甘肃及邻区各中小型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后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将其划分为盆地群,分析了各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分层系对各盆地(群)油气资源量、油气远景进行了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3大层系,全区总资源量为46.64×10s t.研究认为,研究区围绕上述3套烃源岩系具有各自的重要勘探战场,相当一部分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断陷盆地油气系统的成因——动态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速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得称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 ,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 (简称 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 ,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 .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 ,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 ,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 ,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才能给出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运聚系数 ,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井网加密前后地质储量的变化及分布特征,本文采用三角网法计算不同井网密度条件下、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地质储量,确定井网加密前后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地质储量分布特征。随着井网的不断加密,除三角洲外前缘亚相不稳定席状砂体外,其它各类型砂体的地质储量均有增加的趋势;不同井网密度下,不同类型砂体的地质储量的变化特征,与砂体分布特征一致,分布相对稳定的砂体地质储量变化不大,分布相对不稳定的砂体地质储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复杂,长期以来一直评价较低。通过建立双向逆冲地质结构模型,恢复中侏罗世原型盆地,认为马海东地区受马仙、赛南-绿南断裂的双向逆冲作用控制,形成了上、中、下三层纵向叠置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中,下结构单元主要为逆掩的尕西凹陷原地沉积体,保留了中侏罗世深湖-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且受逆冲叠瓦影响,厚度纵向叠加,具有较大资源潜力。马仙断裂具备良好的垂向输导能力,因此马海东地区具备了深部发育有效烃源岩和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山古1井钻探揭示了马海东地区构造地层油气藏,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潜力,证实了双向逆冲地质结构的合理性,对带动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2段油层的电阻率普遍偏低,导致油层识别难度大,而长期作为非主力开发层系。文中围绕低阻油层存在的测井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对岩心、地层水、铸体薄片、黏土矿物、测井曲线、生产动态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分析了地层水矿化度、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矿物成分等典型特征对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影响,探讨了研究区低阻油层勘探与开发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受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背景控制,延长组长2段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在差异压实作用下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志丹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并伴随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黏土附加导电作用强等特征,流体与岩石构成的自由导电网络成为油层低阻的内在原因;长2段低阻油层是一类极具挖潜优势的隐蔽性油藏,将交会图法与邻近水层对比结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测井识别符合率。建议加强延长组长2段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研究,为延长油田老油区稳产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沁水煤盆地煤层分布广泛,厚度稳定,煤变质程度高。通过对柿庄南区块的山西组3#、太原组15#煤层的区域构造地质、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气储层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寺头断层水力封闭,3#煤层顶板以厚泥岩为主,15#煤层顶板为分布稳定的石灰岩层,储层封盖性好,煤层裂隙发育渗透性好,气含量高,储层埋藏深度适中,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对嘉荫断陷淘淇河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进行露头剖面、单井相分析、粒度分析,结合地震剖面解释及取样测试分析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查明断陷主要有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与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于淘淇河组,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永安村组,湖泊相主要发育于太平林场组,河流相主要发育于渔亮子组;整体上构成了早期以两侧物源供给为主、后期以西侧物源供给为主、沉积中心逐渐向断陷中心退缩迁移的半深湖-扇三角洲与半深湖-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太平林场组具有中等—好的烃源岩,处于低熟至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塔中顺西区块位于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末端,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研究表明,工
区内裂缝可分为构造缝和非构造缝两类,其中构造裂缝可分为垂直裂缝、斜交裂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和水
平裂缝;非构造缝有压溶缝合线缝与成岩缝;构造裂缝中斜交裂缝相对发育,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欠发育,斜交裂缝
走向以NW、NWW 向为主,次为NE 走向;构造缝可大致分为3 期活动,即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印
支-燕山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工区内构造应力场、断裂、岩性、物性和层厚与裂缝密切相关,局部构造高点、枢纽部
位,转折端、断裂的交汇处、脆性岩性、物性和地层厚度等控制了裂缝的发育。工区内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石油地质意
义,它不仅自身可作为良好的储集空间,而且是储层发生岩溶作用的有利通道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岩溶作用范围;
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裂缝是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成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盆地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圣弗朗西斯科盆地形成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史复杂,先后经历了断陷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和前陆沉积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盆地特征存在差异,发育Espinhaco群、Macaubas群以及Bambui群3套主要的充填序列。盆地中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和区域盖层均发育于Bambui群和Macaubas群,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盆内圈闭发育,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盆地中的区域不整合面和巴西利亚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油气在不同类型圈闭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综合各成藏要素,预测盆地西侧巴西利亚构造带周围是可能的油气富集有利区,且油气勘探应以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在古生代褶皱造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宽范围火山断陷盆地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拉张断陷到挤压回返的构造旋回,伸展作用强烈,坳陷广泛发育,具有构造样式复杂、垒堑相间、断超结构的特点。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控制了断裂带两侧盆地的发育。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在较新的地壳上发展起来的,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在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存在两个岩石圈减薄区。断陷盆地群具有相似的构造特点,火山断陷作用强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松辽盆地存在裂前隆起。本文从裂谷成盆模式模式入手,认为断陷盆地群东部是窄裂谷成盆模式,西部及中部是宽裂谷成盆模式,认为东北断陷盆地群是在幔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