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羌塘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47120平方公里。迄今基本还保存有较原始的自然面貌和特有的高原景观;保存有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高原特有动物野牦牛6000余头、藏羚30000-40000只、西藏野驴30000多头以及盘羊、棕熊、黑颈鹤等。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亚于南部非州大陆。  相似文献   

2.
纳木错流域自然生态特征与生物资源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西藏纳木错流域的自然生态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该流域土壤类型划分为8类,主要植物群落确定为4个植被型10个群系.野生动物区系属于青藏区羌塘高原亚区.本区动物组成为古北界成分,其中珍稀保护动物16种.该文还对纳木错动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斌 《科学世界》2005,(11):68-73
黑颈鹤是世界上惟一生长繁殖于高原的鹤类,通常栖息于海拔200~5000米的高原地区,为我国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4~6月,它们飞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和甘肃、四川北部等地繁殖,10月后又南迁至西藏南部及云贵高原越冬。  相似文献   

4.
提到有蹄类动物,人们往往想到奔驰在广袤草原的马和羚羊,或者攀缘于悬崖峭壁的盘羊和山羊,很少有人会将有蹄类动物与上树联系起来.然而,麝类动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上树本领,尤其是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的林麝,更是身怀上树绝技,这在有蹄类动物中实属罕见.那么,林麝已经拥有善于奔走的长腿和蹄子,为何还要练就上树的本领呢?没有利爪的林麝又是如何上树的昵?  相似文献   

5.
随着名贵滋补品消费的持续升温,珍稀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如何进行珍稀资源的转化与保护成为协调和平衡高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焦点话题。文章以青藏高原珍稀资源冬虫夏草的开发利用为例,全面审视了从资源开采到资源市场化的诸多现实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珍稀资源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对策建议,以实现青藏高原珍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西方人士曾经在中国设立动物保护组织,并敦促中国政府禁绝珍稀禽鸟羽毛的出口贸易。近代温州著名学者刘绍宽,在其日记中记述这一事件时却将西方人此举片面理解为以动物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多年以后,刘绍宽才肯定了西方人在动物保护方面的贡献。结合同一时期宋恕的“兼爱异类”的动物保护思想,则可以管窥近代温州 乃至整个中国在动物福利方面的进步与缺失。回顾这段历史,对于破除人道主义思想中偏狭的人类中心主义成见,建设慈善温州、生态温州乃至建设和谐中国,皆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青藏高原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深刻的改变,许多新的物种或受遗传基因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或因形成较晚,迄今仅在高原分布,形成了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其中还包括多种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野牦牛、雪豹、斑榛鸡、西藏山溪鲵等动物物种,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大黄、秦艽雪莲等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8.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等珍稀物种一样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所不同的是麋鹿具有在中国曾经绝灭而后复兴的曲折历史,它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野生动物中最为丰富和独特的,其原因就在于它与人类的发展、古代皇权文化、国家复兴等方面的联系最为紧密,成为  相似文献   

9.
侧向水文连通性改变了河流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和营养状况,进而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对侧向水文连通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平原河流,侧向水文连通性对高原河流系统的生态影响尚待厘清。该文采用野外采样、现场测量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为水生态指示生物,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的支流泉吉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侧向水文连通条件下典型高原河流系统的环境条件差异和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侧向水文连通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特征均有较强关联;泉吉河流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侧向水文连通性降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式响应,显著区别于平原河流的单峰式响应模式。高原河流“低代谢、寡营养”的本底条件造成底栖动物对扰动敏感,底栖动物群落偏好的中度干扰条件由中等水文连通环境向低水文连通环境偏移,是造成单谷响应模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渊源流长的高山水系雅鲁藏布江、辽阔无垠的恙塘草原、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高寒荒凉的自然风貌和古老神秘的人文古迹,诱人神往,又带有几分使人敬畏与望而却步的意味。其实,西藏的神奇远不止此,它还有丰富的地貌类型、生态类型和植被类型,构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多样而珍稀的生物资源。西藏的古树就是在高原独特的环境中存在的罕见而珍  相似文献   

11.
藏羚档案     
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藏羚。藏羚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世界屋脊",在"云中漫步"俯瞰大地。在广袤无垠的荒原上活跃着它们矫健敏捷的身影。它们奔跑迅速,在高原缺氧的严酷环境下,奔跑时速可达70~110公里。它们在高寒、缺氧,被人类视为"生命禁区"的严酷环境中顽强地生活,塑造了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耐力,藏羚的长距离迁移最长可达700公里,相当于十几个"马拉松"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珲春东北虎豹分布区国道(G331)对东北虎豹迁移的影响,运用电路理论及ArcGIS软件,根据东北虎豹栖息的生境类型划分生态源地,根据迁移特征选取土地利用、有蹄类距离和道路分布等8个主要阻力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研究了东北虎豹核心栖息地间潜在的生态廊道情况.结果表明:珲春东北虎豹分布区内,东北虎豹潜在生境廊道12条、夹点6个、障碍点7个.在8个主要阻力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森林郁闭度、有蹄类距离和坡度对综合阻力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虎年话虎     
今年是农历丙寅年,亦称虎年。提起虎,人们对它有着非同一般的看法与评价。虎本是一种凶猛暴戾的动物,称之为兽中之王。它扑食兽类,以野猪、马鹿、狍子等有蹄类动物为主要食物。“老虎不吃素”,故还有“谈虎色变”之说。  相似文献   

14.
高原公路自身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养护工作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因此,高原公路路面的养护工作是整个养护工作的关键,在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步伐之下,高原公路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高原公路养护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展开讨论,分析了如何有效的进行高原公路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1999,(3)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是目前我国最全面的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法规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动物摄影大型画册,真实地再现了近300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形态及风采。这部动物摄影专集的内容分哺乳类(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每幅生动的画面都配有动物的中、拉、英学名、别名、科名、保护级别、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濒危程度、保护措施。书中还载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中国动物种》。这些是从事动物科研、生物教学、林政野保、自然环保、生态水产、园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中蒙边境地区,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结合野外采食行为调查,对蒙古野驴及其分布区内的马、牛、羊、驴、双峰驼冬季的食性进行研究,并对蒙古野驴与家畜之间的食物竞争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蒙古野驴冬季共采食植物10科23种,蒙古野驴与其他有蹄类家畜冬季的主要食物为克氏针茅、芨芨草、碱韭和红沙,其中禾本科、百合科和柽柳科、豆科类植物是该研究区内草食有蹄类动物冬季的主要食物,分别占蒙古野驴、马、牛、羊、驴和双峰驼冬季食物组成的88.7%,87.86%,90.03%,87.73%,85.98%,87.75%.蒙古野驴与其他有蹄类家畜之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食物构成的相似性指数均大于74%,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不低于0.75).这表明冬季蒙古野驴和同一生境的有蹄类家畜之间存在潜在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7.
1983——1990年笔者在西藏全区自然保护区区划和全区珍稀野生动物考察工作中,根据所采集的动物标本、外业资料、国内外文献记载,已录得西藏地区现有脊椎动物798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哺乳类142种,鱼类68种。此外西藏还有昆虫2300余种。经过区划后西藏已建立了察隅、墨脱、波密岗乡、林芝巴吉、聂拉木樟木沟、吉隆江村和珠穆朗玛峰地区的7个自然保护区,拟建立的还有芒康盐井,类乌齐长毛岭、林芝东久、申扎、羌塘等5个特有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05800平方公里。西藏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需合理开发利用,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大型有蹄类动物的放牧和小型哺乳动物的挖掘行为,会改变它们栖息地的植物群落,从而影响物种分布和种群大小.高原鼠兔的分布与高山雪雀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牦牛的放牧与高山雪雀的分布间则存在未知的关系.在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镇念村,研究者采用了最新的野生动物监测和研究方法(占据模型中的多物种多季节模型)来探索这一问题.研究目的集中在观察牦牛放牧和土地利用与高山雪雀分布的关系.结果发现,白腰雪雀对高原鼠兔洞穴的平均利用率为82%;棕颈雪雀和白腰雪雀对高原鼠兔洞穴的占据率随着离牦牛夜宿地距离变远而显著减少.在研究地点,白腰雪雀对牦牛夜宿地的利用率高,而棕颈雪雀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突厥系统和蒙古系统为主的草原型游牧民族,是以草原为活动舞台生息繁衍的。一般认为,游牧的起源与动物的驯化密切相关。被驯化的动物只限于草食性有蹄类,如牛、羊、马、骆驼、驯鹿等群居动物。关于驯化的起始年代,至今考古学界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大致始于栽培小麦后。  相似文献   

20.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甘南高原、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岷山红三叶在岷县已有6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独具地域特色的高产优质地方牧草品种。近几年来,岷县以草原生态立县战略为本,认准岷山红三叶独特的饲用药用价值,大力开发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