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是中西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东印度公司控制下散商的“港脚贸易成了整个结构的基石”.商散在与东印度公司互为依赖、互为补充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港脚贸易,进行疯狂的鸦片走私和继续从事棉花贸易,达到不断扩充自己实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断设法逃避和抵制东印度公司的管制,使自己在中国站稳脚跟,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最终导致了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最猛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前的敌人是苏联,美国和英国,而与苏联的战争尤一触即发,这是我们共知的事实。日本与美英的斗争主要地在太平洋方面,日美或日英战争一起,除中国沿海各省一定会为日本占领以外,檀香山,菲列宾,暹罗,荷属东印度等地必然成为日本的军事动作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属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对口贸易单位,"广东十三行"既是中国人的"耻辱柱",又是英国商人的"眼中钉"——一部"十三行"的风雨史,就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经济——贸易体系走向衰落和瓦解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欧盟东扩后,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东扩给中欧贸易关系带来的机遇。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欧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也带来了挑战。为进一步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我国可采取加速升级双边贸易结构,加强有效对话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认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夕近三个世纪的时间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都可以和任何新兴的西方海上势力相抗衡。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商人热衷于东方贸易。当时中国占有南洋贸易的优势,对东西方贸易本来握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十六世纪以来,西方对茶叶、丝、瓷器大量需求。认1719年到1833年的一个多世纪中,广州接纳的外国商船吨位增长了十三倍之多。物美价廉的中国棉布畅销西方各国。当时,中国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新兴的贸易大国,与西欧国家平分秋色。遗憾的是中国在世寻贸易从大陆转向海洋的重要时期却背道而驰,闭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与经济计量建模方法,就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即中国的东、中和西部地区)在进出口贸易、关税下调,以及各区域吸引外资的因素构成等问题上,进行计量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在对外贸易乘数、国民收入构成和关税调整下,进出口规模的变化、FDI的影响因素有着各自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对待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应该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两国地理位置邻近,国情相似,使得两国在贸易中有很大的相似性.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之上,该文对中国和印度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中印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推动和发展中印贸易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國際戰爭的蔓延,必然引起了帝国主義者擴大侵略的野心。這種趨向,在最近遠東方面,又得到一個例證。當西歐戰爭蔓延到北歐,在荷蘭感受到戰爭嚴重威脅的時候,日本外相有田忽然發出聲明,表示荷蘭一旦捲入歐戰漩渦,“日本不願見荷屬東印度轉入他國之手”。這一聲明,顯示着日本帝国主義已儼然以荷屬东印度的保護者自居,更露骨的说,在重分世界殖民地的大戰已經展開的今日,日本帝國主义已把荷屬東印度劃定為它的勢力範圍了。  相似文献   

9.
印度经历了从进口替代战略向外向型贸易战略的转变,与此同时印度经济也快速增长,印度的自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如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EG方法研究了印度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得出结论印度贸易政策通过影响物资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印度和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了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研究了中国与印度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指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必须在借鉴印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回回国曾向元朝进贡过兴隆笙、火不思、胡琴等乐器。兴隆笙用于演奏宫廷宴饷之乐,元朝曾仿制过与其大体相同的殿庭笙,但当时对这种键盘乐器的先驱——阿拉伯管风琴的机械性能似乎还不具备接受的能力.元以后已不见其使用记载。而火不思和胡琴在流人中国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在戏曲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受其影响,还出现了戏曲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三弦。三弦后经琉球传至日本,成为近世日本音乐的大宗三味线。不仅乐器,在元代,伊斯兰乐人、音乐也传人中国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见,伊斯兰音乐的东流,像一条纽带似的将伊斯兰音乐与我国乃至东方音乐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自唐中叶以来,商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的发展程度则更进一步,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文章试图对商品经济作用下的宋代社会风气作些探讨,从而使人们对宋代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中叶以来 ,商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两宋的发展程度则更进一步 ,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文章试图对商品经济作用下的宋代社会风气作些探讨 ,从而使人们对宋代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局面。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宋元之际蒙汉民族的融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文学风尚,实现了由传统士人文学向新兴通俗文学的转型。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后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介绍公元8世纪新罗僧人慧超在唐朝的活动,特别是他远赴印度和中亚旅行的事迹,并对他撰写的著名游记进行较为深入的评述,有助于对这位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有其五方面深刻的社会基础:唐中期以前大批外商涌入沿海、唐中期陆路受阻而航运条件却大大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南方商品经济的发达,说明唐代海路贸易兴起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信息产业的简况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1997年的最新统计资料,从比较学的角度分别在通讯业、计算机业、数据库业、信息服务业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与美、日、法、德、英、印度等国家的信息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仅报道了当前中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成应,而且找出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缩小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诗在中国文学的巅峰地位已众所公认。处在在赞誉中的唐诗对中国文学甚至中国社会有没有负效应?本文 从一个新的角度考查了因唐诗给中国文学、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种种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伽色尼王朝是突厥人于962年以阿富汗东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政权,伽色尼王朝历时225年(962—1186年)。鼎盛时期,伽色尼王朝的版图东起东北印度,西至波斯西北部,北抵花剌子模,南迄锡斯坦。伽色尼王朝对印度发起过多次远征,并确立了对北印度的统治。伽色尼突厥人的远征严重破坏了印度北部的社会生产力,使北印度人民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尽管如此,伽色尼王朝的远征和统治打破了北印度闭塞的状况,将北印度纳入了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