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青  周国富  董浩 《科技信息》2010,(9):135-135,95
分析了罗甸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论述了罗句县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罗甸县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罗甸县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利用率较高,单位面积乔木蓄积低,林种结构较合理,经济林比重低,林分以幼龄林为主,生产力不高,森林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增建设用地及新增建设用地中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的研究,对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吻合度评价方法和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地块的重心距离分级评价方法,以罗甸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文中提出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评价方法,对罗甸县9个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甸县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吻合度均低于80%,一些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吻合度接近于0;新增建设用地越多的乡(镇),其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吻合度越高。罗甸县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距离乡(镇)中心越近,其地块数量和面积越大,特别是边阳镇和龙坪镇在[0,3]公里区间上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较为集中。为降低和避免新增不符合规划建设用地的发生,提高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实施效果,应当加强乡(镇)周边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规划和农村的新增建设用地执法监管和选址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贵州省罗甸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喀斯特山区的特殊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分析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土层厚度、基岩裸露率、土壤允许流失量、地形起伏度、土地覆被、农业人口密度等8个因子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运用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对罗甸县土壤侵蚀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研究方法得出罗甸县2010年土壤侵蚀危险性等级主要在中度危险等级,面积达1456.89km2(占总面积的48.41%),揭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以期为罗甸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罗甸县2006年和2016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6年,罗甸县有林地面积减少了0.46%,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5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增加了148.5%,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增加了115.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增多,林地面积小幅下降;宜林地、疏林地转变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林龄面积结构变化,单位面积蓄积提高,蓄积随之增加。马尾松、杉木林、阔叶林(硬阔林、其他软阔林、桉树林)面积和蓄积都呈增长,其他针叶林面积和蓄积都减少。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都呈大幅增长。经过十年的保护,从森林资源总量上看,森林资源面积、资源分布等达到了构建良性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但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罗甸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对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研究,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和谐的统一。现利用罗甸县1996~2006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谢高地等(2007)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贵州省罗甸县1996~2006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因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罗甸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与经济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罗甸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措施,使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主题功能区划的视角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地形图(DEM)、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长治市各乡镇为基本单元,测算和评价了2010年长治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长治市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63.19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5.27%;全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199hm2/人,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各乡镇间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是西北太岳山和东南太行山的丘陵低山地区较为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和人口较为集聚的上党盆地以及河谷地带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文章以广东省粤北山区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气象水利、土壤理化和区位等4个因素11个指标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限制性因子法与变异系数法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主要结果:3.009 8万hm~2宜耕土地面积中,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分别为29 651.50 hm~2和446.37 hm~2;宜耕土地来源多样,土地面积悬殊较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宜耕土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仍然可为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曹文会  张敬红 《科技资讯》2014,12(17):118-1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在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以及水资源利用紧张度等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资源与居住人群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应寻求一条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并处理好土地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目的,并注重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最终实现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计算九江市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区土地集约度分值,在此基础上运用Geoda、Arc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九江市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和采用Spass软件进一步分析三大类土地集约利用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九江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较好,集约利用区面积占居住功能区比为40.06%,中度利用区面积占居住功能区比为40.48%,低度利用区面积占居住功能区比为19.46%;2)居住功能区集约度呈现从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自相关明显呈正相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4)中度利用区和低度利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较大,集约利用区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完备度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在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准则分析评价方法,对内蒙古十二盟市未利用土地上的生物液体燃料、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并给出协调发展3类能源的空间布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由于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具备3种可再生能源同时进行资源开发的潜力;针对甜高粱燃料乙醇,除阿拉善盟外,鄂尔多斯市也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对于风电开发,可优先考虑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光伏发电发展应聚焦在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贵州省纳雍县为研究区,以1997年、2006年和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与GIS手段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图与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建立Markov模型模拟纳雍县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9 a研究区内的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林地面积持续较大面积的增加,而水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基于此,建议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利用,同时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斯准则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农用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得出绛县各种类型土地面积以及分布区域,为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虽然概念清楚,但代表意义不明确,人们难以根据复种指数的高低确切地比较土地利用的充分程度。作者认为,农业土地资源的完整内涵应是农业土地面积和一年中土地可供作物生长的生长期长度之积,而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用的土地资源量应是作物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占用的生长期长度之积。因而提出用“土地空时积”和“土地空时利用指数”,作为农业土地资源量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度量指标,并讨论了这两个术语的扩展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南部黄土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包括西吉、隆德的西部,彭阳、固原的中北部,海原的中南部,同心及盐池南部的部分地区,即通常所说的“西海固”地区。该区土地面积较广,光热资源比较充足,生产潜力较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广种薄收,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国家重点整治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的优势与弱点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岑溪市中心城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产出状况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Delphi法对中心城区内的居住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在岑溪居住用地中,居住用地总面积887.93hm2,过度利用区面积0hm2;集约利用区面积298.779hm2,占比33.65%;中度利用区面积274.9 715hm2,占比30.97%;低度利用区面积314.1744hm2,占比35.38%。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岑溪市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居住用地的利用度处于中度利用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挖潜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与进程。方法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以2006年和2016年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基本数据,利用土地城市化率、城市土地扩展面积和城市土地扩展速度分别评价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的规模、水平与进程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1)陕西省各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2)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率变化幅度出现正增长与负增长2种情况;(3)陕西省土地扩展面积较大与扩展速度较快的城市集中于关中地区,此分布格局与建设用地增长面积分布格局类似。结论陕西省土地城市化水平在各市间差异较大,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各市区应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贝叶斯准则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农用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得出绛县各种类型土地面积以及分布区域,为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