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所尊崇的智慧象征和人格典范,他们不仅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修辞大师。二者在相同时代不同语境里所传递的话语信息均为精湛的修辞表达,但其终极修辞接受结果却大相径庭。从接受修辞学的学科视域着眼,其原因在于这两种修辞活动在接受渠道、接受者、接受语境、接受效果这四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接受语境差     
陈玫 《科技信息》2008,(17):184-184
接受语境差是接受活动中的客观存在,本文将通过其表现形式、生成原因、存在意义的考察,揭示接受者的主体性存在以及接受对于表达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语境和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语境使深层修辞与语法、逻辑内在地得到统一;语境还是辞面与辞里、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条件。修辞作为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是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目的的,若脱离特定的语境,就失去了生存价值。语境是修辞之基础,语境对修辞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辞内涵的展示,审美效果的体现,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 ,是基于类似联想的心理机制。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 ,是表达者通过类似联想将本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或现象有机地搭挂起来 ,以此丰富所叙写对象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和拓延性 ,有利于接受者对表达者所叙写对象内容的实质和深刻内涵的把握。同时 ,接受者通过文本解读 ,运用再造性想象 ,可以在大脑内复现出表达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与形象 ,从而获得一种解读的快慰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修辞效果评价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近年修辞学界有一定影响的语境标准有局限性:符合语境的其表达效果未必就好,不符合的未必就不好。修辞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换过程,能直接制约、影响表达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是基于类似联想的心理机制,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是表达者通过类似联想将本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或现象有机地搭挂起来,以此丰富所叙写对象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和拓延性,有利于接受者对表达者所叙写对象内容的实质和深刻内涵的把握,同时,接受者通过文本解读,运用再造性想象,可以在大脑内复现出表达者所要的信息与形象,从而获得一种解读的快慰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基于辩证法观念对当代小说语境做动态考察,寻求在同一交际界域,语境各因素间不平衡,语境因素间现颠覆状态,却具有美学价值的修辞现象。语境差的审美经历了从表层颠覆到深层重建的过程。语境颠覆是语境差的语言外显标志,通过对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颠覆制造不平衡。处于颠覆状态下的语境因素因其他语境的调谐而获得平衡,颠覆的语境被重新建构,从而实现了语境差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温故一九四二》是一部"调查体"小说,文本叙述者"我"在采访实录各种相关的人物事件时,一共发出了五次且轻且浅的笑声。引发五次笑的情景、语境不同,由此展开的对生存、历史等问题的思考也各有意味。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笑,具有使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与叙事客体相隔离的功能,也达到了激发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冷静地看待历史、独立思考问题的效果,同时隐秘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康康 《科技信息》2007,(27):473-474
通过对修辞学中的语境观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修辞中切合语境的重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英汉修辞互译过程的语境切合问题。通过修辞的言内和言外语境两方面的举例分析,说明了在英汉修辞互译中正确理解语境并做到语境切合是关系到翻译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针对普通本科二年级英语中等学生,测试语境类型对修辞构式的启动效应。从启动反应上来看,解释性语境对修辞构式的启动反应最强,其次是推理性语境,再其次是中性语境;从启动速度上来看,由快到慢依次是:解释性语境、推理性语境、中性语境,其中未修辞体和修辞体均显现和未修辞体隐现、修辞体显现这两种修辞构式的启动速度较接近,而未修辞体显现、修辞体隐现的启动速度幅度变化较大。影响修辞构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为语义透明度不高和对隐现修辞体的忽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设置不同语境进行分级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修辞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修辞预期而实施的修辞行为。这种修辞行为具有认知性、普遍性、建构性、解构性和修辞性等主要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西方修辞理论来分析小说《紫颜色》人物之间的对话。作者认为小说人物在传递会话含义的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准则的"蔑视"是说话人对于不同修辞语境而采取的一种修辞策略。修辞者以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作为修辞产生的出发点,通过利用或偏离合作原则的准则,达到其修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境中的语言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不仅是常规的语言材料、修辞手段选择运用的重要标准 ,而且也是辨别语言的超常偏离正  负优劣的主要依据。适合语境的 ,是正偏离 ,反之 ,便是负偏离。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 ,具有常规表达  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 ,它主要包括语音偏离 ,语义偏离 ,语法偏离 ,逻辑偏离等  相似文献   

16.
浅谈语境、修辞、语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修辞和语义的基础,修辞是语境和语义的手段,而语义是语境和修辞的最终目的。语境,修辞,语义不论从发话还是受话的角度看,三都是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是修辞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修辞的学习研究中,必须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借指是一种修辞方法,与借代和婉曲有同有异,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灵活地运用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建立起来的相关关系,曲折巧妙地表达出真实意思,在交际活动中能够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的超强修辞特征。要表现为主观心理上的强烈修辞意识和客观形式上的强烈修辞色彩。广告语强烈修辞意识不仅体现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受众对广告语修辞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广告语强烈的修辞色彩表现为:广告语普遍突破了自身的文体限制;广告语具有定位语境和因素语境的双重语境特征;广告语具有“不择手段”和“极言其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语用和修辞是两门有着交叉点的学科 ,极易给人以错误的印象 :语用等于修辞 ,因此有必要弄清二者的区别 ,以澄清误会 ,明确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 ,真正认识这两门学科。本文试图以新的视角来区别语用和修辞 ,认为语用和修辞存在着以下的相异点 :达意与得体的差异 ;语境的突发性与既定性的区别 ;表达的自觉性与自发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词的借代义和词在修辞上的借代用法不同:词的借代义是从修辞借代用法固化而来的意义,它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存在,大多被收入了词典.词在修上的借代用法其称代所指是依附于具体的语境的.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固化为借代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本体使用频率较高;二,借体一般表达普遍概念;三,本体与借体的联系要有普遍性;四,本体与借体关系大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