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纳揆  李菡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87-91,9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系统辩证学建立的基础。这种关系,实质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系统辩证思想。具体而言,系统辩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许多著作及其论述本身为系统辩证学提供了许多范例;并为系统辩证学研究和论证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系统哲学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具有自然科学特点的系统哲学,同时又是唯物史观原则和方法的具体体现和发展。明确社会系统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特征,特别是科学界定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是一般与具体和继承与发展统一。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系统生态学哲学研究状况总体上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一般生态学哲学问题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系统生态学的哲学问题研究较少;生态系统特质即本体论问题研究较多、但生态系统认识论问题研究较少;系统生态学模型方法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哲学层次方法论问题研究较少。总体上讲,系统生态学哲学中涉及的个别问题研究较多,相对系统的研究尚未见到,系统生态学哲学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正1、《系统科学学报》是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会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本刊为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系统哲学、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研究工作者及高校师生。2、文稿必须是未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不超过8000字,并附有  相似文献   

6.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当前,面临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的层面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可实施的良策。本文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根基,试图用系统思维方式探究走出生态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1、《系统科学学报》是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会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2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本刊为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系统哲学、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研究工作者及高校师生。2、文稿必须是未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不超过8000字,并附有3~5个关键词和100~  相似文献   

8.
系统哲学与后现代哲学都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它们是同一时代的两种哲学思潮。一些系统哲学家和后现代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互相提及,那么,系统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适应性主体”是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的理论基石,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其理论意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实体”和“关系”的关系及其后现代哲学解构传统哲学主客分离二元论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助于对相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事物辩证属性的深入理解,其从生成论的角度分析系统演化的方法对推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辩证思想及共享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蕴涵的系统辩证思想及共享价值观,使我们能够从系统辩证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和哲学意义以及建立进步人类共享价值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系统的子系统 ,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科学精神系统的概念以及科学精神系统的结构功能。认为科学精神是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等三个层次构成的逐步递进的系统结构 ,而每一层次又由相应的具体规范构成 ,并由此构成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最后探讨了科学精神的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系统的功能进行量的规定、指出广义与系统功能的量的规定的同义性,论述了基于广义的系统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对上述结论在相关理论的阐释以及实际工程(如VE)中的运用加以研究。本文的工作,不但赋予了热力学中的抽象用概念以具体的功能涵义;而且,还引出了热力学对系统科学的又一大贡献,促进了系统研究工具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角度看中医理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董向辉  戴汝为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58-1463,1478
中国的中医理论古老而超出西方现代理论体系之外,然而中医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单纯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是难以解释中医理论的,在认识到这一差异的基础上,作者引入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方法和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视步分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着重从时间维上系统的发展阶段角度分析了阴阳,从系统间关系种类的角度来解释五行,最终要在中医理论中引入现代分析观点,将中医理论方法用于复杂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集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1年内的图书外借信息,构建了图书及其借阅者的数据库及描述二者关系的二分图.根据图书和读者之间是否存在借阅关系和读者借阅书籍的天数这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无权和加权网络,并且通过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得到相关统计属性.研究发现这些统计属性均服从指数分布,且无权和加权网中相应的统计属性正相关.这表明,与无权网络相比,加权网不仅能描述合作竞争关系和结构,还能精确地描述竞争结果.并且,结合实际讨论了二分图中读者和图书内部及其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和各项统计指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它跨越一系列自然与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系统,以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演变、系统整体思想、系统辩证思想、系统和谐思想,以营造贵和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同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求解“李约瑟难题” ,可以克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 ,从整体上把握“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8.
The explan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the central goals of the studies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topics and approaches in the study. Then, GAF--a general adaptive framework for neural system is proposed.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s arou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nervous system are presented. Rules describing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并试图构建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nspiria Science Center. The ambition is to bring the science center itself in focus and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cience center and its community. It employs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discourse models tre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spiria as a specific historical event, expressed in approximately 160 newspaper articles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10 years. The outcome describes how Inspiria Science Center transforms from a voluntary based project and kids playing with Lego bricks in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s basement to a national science center with Fiscal Budget funding and a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da. The outcome recognizes major disruptions and conflicts driving the transformation, exposing how the science center is not just context or an arena for someone else, but an actor in the science-learning network.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suggest developing specific model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ce center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towards mechanisms involved in gaining (and regaining)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