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Fe_3O_4/凹凸棒的制备及对甲基橙溶液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Fe3O4/凹凸棒复合材料,使其吸附降解甲基橙溶液,结果表明Fe3O4/凹凸棒对甲基橙的处理效果要好于Fe3O4和凹凸棒土。合成Fe3O4/凹凸棒复合材料时加入盐酸羟胺有助于合成产物对甲基橙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玻璃纤维和石墨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混合、冷压和烧结成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5%~30%)的玻纤和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样品的拉伸、冲击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对冲击断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加入玻纤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迅速下降,弹性模量增加,材料呈脆性;材料硬度随玻纤加入量增加而增加,随软质石墨的加入量增加而减小;玻纤改性处理,会提高复合材料硬度;石墨对材料冲击韧性影响较小,少量加入时对拉伸强度影响也较小;质量分数10%的石墨和20%的玻纤填充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探讨SBA-15/凹凸棒土/活性炭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中的吸附性能.采用超声和马弗炉煅烧制备凹凸棒土/SBA-15复合材料,凹凸棒土与SBA-15的混合比例为60%,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长为2 h,SBA-15/凹凸棒土/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ZnO体积分数和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基体与填料配比的选择、合适的填料表面处理方法以及实现力学性能与热性能的兼顾提供了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φ(ZnO)20%时,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全面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NDZ-132偶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改善聚丙烯/ZnO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但是界面强度过大会使材料呈现脆性,冲击性能略有下降。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相当于在填料表面增加一个柔性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但是不利于热能在材料内部传递。随着NDZ-132偶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拉伸及弯曲性能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偶联剂质量分数约为1.5%时,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5.
Mg(OH)2/EVA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MEVA)对氢氧化镁/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TEM观察了氢氧化镁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MEVA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其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将聚乙烯醇插入钠基蒙脱石的层片之间,制备出聚乙烯醇/蒙脱石复合材料.考察了钠基蒙脱石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XRD结果表明:蒙脱石的d(001)值由1.26nm增加到2.56nm及2.77nm,聚乙烯醇分子成功插入到蒙脱石片层之间,形成插层-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SEM显示,蒙脱石片均匀分布于聚乙烯醇中,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加入有利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当蒙脱石质量分数为7%时,其抗拉强度为88.03MPa,比纯PVA薄膜提高103.73%.  相似文献   

7.
改性凹凸棒黏土对废水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改性凹凸棒黏土对废水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加入MnO2作为活性组分吸附效果较好,最佳饱和吸附时间为240 min,处理凹凸棒黏土制备脱硫剂的最佳条件:质量百分比为 11%硫酸酸化、添加质量百分比为30% 的MnO2、焙烧温度200 ℃、焙烧时间5 h;吸附剂在废水中脱硫率达75.44%.对产自会宁和临泽两地的凹凸棒黏土改性制备吸附剂,并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临泽产凹凸棒改性制得吸附剂吸附率略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陕北地区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为后续的土壤修复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的石油降解菌分离来自延安市延长县某油井的土壤样品,通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得到可降解石油的菌株,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对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利用PCR扩增技术对筛选的石油降解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通过对16S r DNA序列的测定和NCBI数据库集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其种属;在被石油污染过土壤中加入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进行修复试验,经50 d的修复反应,测定石油降解菌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率;最后通过种植小麦检验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共筛选出3株高效的可降解石油的菌株:W1、W3、N4,三株菌均可以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在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2. 55%,37. 18%和33. 5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株菌进行鉴定,结果是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W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N4菌株为红球菌属。在菌株对油污土壤修复的研究中,菌W1和菌W3分别对油污土壤进行50 d的降解,土壤中石油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W1菌株的降油率为52. 20%,W3菌株的降油率为47. 84%,修复后土壤的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没有影响。通过本研究课题,为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同时为陕北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凹凸棒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毒性高,难以生物降解,文章以降解对苯二酚为例研究光催化氧化法的处理效果.实验以凹凸棒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加入所制备的凹凸棒载体制成包覆粒子凹凸棒-TiO2光催化剂;以催化剂对对苯二酚的降解效果作为评价凹凸棒-TiO2样品光催化活性的标准,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光催化效果很好的复合光催化剂.采用水解沉淀法,以SnCl4·nH2O为主要原料制备了SnO2·nH2O,对凹凸棒-TiO2光催化剂改性,制成了凹凸棒-SnO2-TiO2光催化剂;通过对对苯二酚的降解效果,得到了催化剂各组分的最佳比例,并进行了模拟太阳光源的研究;最后用XRD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五种聚烯烃树脂为基体,采用自行设计的浸渍模具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烯烃预浸带,并采用热模压机将预浸带压制成相应的板材.研究了五种基体树脂、纤维含量、纤维分布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玻纤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大幅度提高,纤维分布对材料的弯曲性能影响较大;纤维含量0~70%范围内,随纤维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在70%~75%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动态力学分析表明,加入纤维后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形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铜–石墨烯纳米片(GN)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我们采用化学包覆法将银粒子包覆在GNs上,以避免其与铜的反应和金属间相的形成。分析了GN含量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是一种有效避免铜与碳反应和金属间相形成的方法。GN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然而,GNs的添加需要谨慎进行,因为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其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结果表明,GN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比铜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13%、81.9%和49.8%。这些改进的性能是由于降低的晶体尺寸,GNs的存在,以及复合材料成分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以凹凸棒土(Att)为基体,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浸渍的方法,制备Al2O3包覆改性凹凸棒土的凹凸棒土复合材料(产物标记为Al2O3/Att)。采用XRD、BET、SEM等分析手段对A12O3/Att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产物的包覆效果好、比表面大;以直接大红4B溶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凹凸棒土改性前后吸附性能;对凹凸棒土表面进行包覆改性,有效地改善凹凸棒土对直接大红4B吸附效果,吸附20min后,对90mg/L直接大红4B的脱色率达90%。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国产小麦生产的面粉湿面筋含量 ,采用玉米淀粉磷酸酯和明矾作为新型面粉增筋剂 ,应用复因素试验对不同配比的新型面粉增筋剂提高湿面筋含量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0 .5 %玉米淀粉磷酸酯 (取代度为 0 .2 0 34,0 .6 984 )和 0 .1%及 0 .4 %的明矾结合作为面粉增筋剂效果较好 ,对于湿面筋含量分别为 2 8.6 12 0 % ,33.2 85 3% ,36 .3717% ,37.86 4 0 %的面粉 ,可使其湿面筋含量分别提高到 32 .6 12 0 % ,38.4 2 11% ,39.1791% ,39.10 97%。  相似文献   

14.
凹凸棒粘土对消失模涂料触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提高消失模涂料的触变性出发,采用安徽凹凸棒粘土作为消失模含涂料的触变剂。利用差热分析、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测试了凹凸棒粘土的理化性能。并利用NXS-11型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凹凸棒粘土对消失模涂料触变性的影响,提出了消失模涂料的触变性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安徽凹凸棒粘土的理化性能与美国凹凸棒粘土相似,是一种成分较纯的凹凸棒粘土。凹凸棒粘土是一种优良的消失模水基涂料的触变剂,且凹凸棒粘土与膨润土对涂料触变性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膨润土形成的结构破坏很快,恢复则缓慢;凹凸棒粘土的结构破坏与恢复均是一个比较平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钠基蒙脱土和2种烷基季铵盐(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蒙脱土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均具有插层型结构,钠基蒙脱土用量在ω=0.5%-7.0%,有机蒙脱土用量在20=0.5%-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有机蒙脱土用量ω>5.0%以后,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6.
对膨润土及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处理 ,制备出有机改性粘土 ,并通过X -射线衍射和热失重分析比较了膨润土及凹凸棒土有机改性前后的层间距和热失重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 ,改性后有机阳离子已和粘土发生了离子交换作用 ,同时使层间距变大 ;同等条件下 ,有机化膨润土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改性前要高。经有机改性的粘土可用作聚合物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无机填料。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作用效果为参比,选取氯溶指数、脱酰胺程度为表征指标,利用SDS-PAGE、FTIR和SEM研究柠檬酸脱酰胺改性过程中小麦面筋蛋白分子构象和功能特性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脱酰氨程度下,柠檬酸脱酰胺改性明显改善小麦面筋蛋白的起泡性,其改性蛋白的起泡性是盐酸脱酰胺改性样品的4倍;当脱酰...  相似文献   

18.
两种蛋白类添加剂对鳙鱼鱼糜凝胶特性的改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检测鱼糜凝胶的质构及微观结构,研究了鸡蛋清蛋白和谷朊粉两种蛋白类添加剂对鳙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并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鳙鱼鱼糜的凝胶特性,使其形成致密、均匀的凝胶网络结构,且浓度越大,作用越强;鸡蛋清蛋白还可增加鳙鱼鱼糜凝胶的白度,但谷朊粉则使白度降低.SDS—PAGE实验表明,鸡蛋清蛋白和谷朊粉对鳙鱼鱼糜凝胶肌球蛋白重链(MHC)带的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增加了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肥则降低了籽粒的硬度,提高了籽粒的面筋含量。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及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呈正效应,施磷对粉质仪参数影响很小,施钾对弱筋小麦的粉质仪参数呈负效应,而对强筋小麦呈正效应。对于淀粉糊化特性,增施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呈正效应,且施氮效应最大;增施氮、磷、钾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稀懈值,而对其余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呈负效应,施氮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Nano-sized silicon carbide (SiC: 0wt%, 1wt%, 2wt%, 4wt%, and 8wt%) reinforced copper (Cu) matrix nanocomposites were manufactured, pressed, and sintered at 775 and 875°C in an argon atmosphere.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The density, thermal expans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XRD analyse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SiC content, the microstrain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increased, while the crystal size decreased.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of the nanocomposite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u matrix. The improvement in the CTE with increasing sintering temperature may be because of densific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reov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composites showed noticeable enhancements with the addition of SiC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s, where the microhardness and apparent strengthening efficiency of nanocomposites containing 8wt% SiC and sintered at 875°C were 958.7 MPa and 1.07 vol%?1, respectively.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 slightly decreased with additional SiC and increased wi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The prepared Cu/SiC nanocomposites possessed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