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特定人文环境、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群体人格特征,重庆土家族在生产劳动、男女交往、婚丧习俗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民歌都透射出独特的群体人格。根据重庆土家族民歌的个案,运用人格心理学的“大五人格”理论,土家族群体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较高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及神经质等。  相似文献   

2.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外已有的民族认同量表为基础,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问卷,向我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1份.问卷共49个题目,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保留了38个题目,其中包括族体认同、族属认同、国家认同3个因子.根据探索性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量表信效度均为0.85以上,验证了量表与构想模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构建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国抵御外辱和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必然要求。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无数仁人志士发现民族主义在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而引入民族主义作为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民族主义起到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政府和政党提供合法性、政治动员、为民族国家进行合法性论证等作用。当前,应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中有利于增强民众对国家认同和国家动员能力的合理内核,与此同时要提防其可能走向极端、狭隘并导致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消极后果,注意到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它是土家族生产劳动和祭祀文化的生动反映,体现了土家族自强自信的奋斗精神,同时发挥了凝聚人心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复合体,土家族摆手舞具有珍贵的民族历史价值、体育健身价值、娱乐休闲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应该重点强调和培养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处理好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国家/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公民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从认同角度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培养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忽视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认识偏颇、多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族群性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性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使族群性研究成为当今人类学界的热门话题。族群性研究涉及到族群、族群性、族群认同等重要概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族群和民族概念的不同层次、不同场合的使用问题。对族群认同的解释是族群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对族群认同的解释有场景论、原生论和对立论三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旅游对民族社区居民民族认同形成机制并构建影响测量量表的基础上,以贵州省上郎德苗寨、西江苗寨、天龙屯堡和镇山布依寨为典型民族旅游社区,基于民族认同形成状态差异的视角,对旅游发展影响下的不同类型民族旅游社区居民民族认同程度进行测量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受民族旅游发展影响的本民族社区居民族群感情及其民族心理的趋同化程度,将再次激发社区居民对自身民族知觉、身份、态度与行为的民族认同探求和民族认同承诺.旅游对复兴初期家庭主导型镇山布依寨、发展期社区主导型上郎德苗寨、停滞期企业主导型天龙屯堡和巩固期政府主导型西江苗寨居民民族认同影响类型依次划分为认同分散、认同排斥、认同延缓和认同获得.  相似文献   

9.
图腾是原始人类区别于其他部落的根本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宗教起源。土家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经了蛇图腾崇拜和虎图腾崇拜两个时期。蛇图腾向虎图腾崇拜的转换,演绎出许多神化传说、巫术、祭祀、诗歌舞蹈、工艺美术等等,并由此而形成了独具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原始艺术,图腾崇拜所表现的灵魂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意识、民族心理趋向等,却体现出了土家族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发现:①自我认同对民族认同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②自我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③民族认同的排他性受情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订的民族认同问卷调查了613名苗族初中生,结果表明: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上都比较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相对高于本民族的认同;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行为维度、苗族认同认知、情感及总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父母民族成分对苗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父母教育水平对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苗族初中生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回纥、突厥、乌孙、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以狼为同一母题的族源传说文献记载颇丰。比较研究可发现其狼祖族源传说具有趋同性和嫁接性两大特征。其作为草原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理念及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内在联系。梳理廓清其联系亦能进一步认识古代草原民族的民族血缘关系、民族融合进程、民族文化认同等相关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多民族国家,公民的国家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个重要群体,了解他们的国家认同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据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包含了民族、国家等元素,具有民族与国家交融的情境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是有着相同历史渊源的跨国民族,但中缅德昂族的回溯性历史叙述淡化了其历史中的共同部分,分别强化了与所在国的历史纽带。这说明对跨国民族认同的把握应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中缅德昂族正是通过回溯性历史叙述来区别分布于中缅国界两边而文化边界模糊的群体,通过赋予不同跨国部分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来为心理国界的构建确立历史根源。论证了回溯性历史叙述在跨国民族心理国界构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寻求理解跨国民族认同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是民族意识的基本构成,指的是民族社会成员对自身民族在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认可与赞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少数民族居民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保持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得知,甘肃甘南地区藏族大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度非常高,这在一个方面表示我国的民族建设得到很好的收效,但同时更应该加强民族融合理念的深化,提倡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藏族大学生实行文化多元化认同教育,并且应在藏族地区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促进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策略是增强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跨国民族历史形成原因、现实存在形式、聚居和散居情况、国家政治认同情况、语言文字涵化情况等方面 ,对跨国民族进行了类型划分。以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现象为例 ,对“和平跨居”模式的主要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 ,认为跨国民族文化内部彼此之间明确的国家政治认同、国内边境地区各民族共生互助互补互制的和平人文生境 ,是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等问题极为关注。中国的民族确认与族群关系呈现出一种动态。本文以贵州荔波县瑶麓的青瑶为例,说明民族认同的历史和现实中的变动轨迹及其复杂关系。作者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对2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或P<0.001);②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之外的民族区分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民族认同对民族区分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01)。由此可见:个体对本民族(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外民族(国外民族)的低区分联系在一起;民族认同的排他性(民族区分)受个体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体间的竞争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受特定的空间-地缘结构、历史-文化结构和国家-社会结构影响。空间-地缘结构培育了特殊的人地关系,对自我认同的产生起基础性的作用。历史-文化结构造就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传统生活习俗等自我认同的主体性因素。国家-社会结构形成了人口较少民族自我认同的外在因素。三大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呈现出减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成员在相互交往活动基础上,对我族与他族的确认与接纳。从文化视角而言,民族认同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脉搏与主题。在多民族国家中,不但要求不同民族要遵从主流的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要求彰显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在透视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藏族青少年在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路径,为实现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包容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