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是一种基础结构设计方法,其理论与工程实践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重点研究了空间框架-筏板-地基共同作用时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完成三维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其运算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桩筏基础考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时的沉降,对桩筏基础设计中控制基础沉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是一种基础结构设计方法,其理论与工程实践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重点研究了空间框架—筏板—地基共同作用时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完成三维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其运算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筏板基础大体积砼浇筑、初凝过程中出现的温差以及砼的搅拌、输送、浇筑等方面的问题, 从配合比的设计、掺加剂的应用、砼温度控制等方面作了阐过, 给出了“双掺”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曹红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9):217-218
以吉祥小区为例,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形式,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筏板基础的施工工艺,提出了一些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曹红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9)
以吉祥小区为例,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形式,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筏板基础的施工工艺,提出了一些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筏板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并不常见,尤其在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的条件下,要保证钢筋、模板、混凝土三部分的施工方法切实可行,必须将质量和效益有机结合,以实现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从筏板基础设计方法的发展阶段出发,阐述了简化计算方法、基础板理论分析法、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三种设计方法的思路,并介绍了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以便合理地选择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原地区筏板基础施工图中设计构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暗梁式筏板基础的新概念。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可节约工程总造价的6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考虑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之间在连接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作用,形成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与非共同作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框架结构柱轴力和弯矩的变化情况.有限元分析表明,在共同作用下,筏板基础发生“盆形”变形,框架结构应力重分布为角柱轴力增大,边柱和中柱轴力减小,柱的弯矩显著增大.共同作用下,不同厚度的筏板沉降量不同,厚度越大,筏板最大沉降量越小. 相似文献
11.
12.
从实际工程出发,分析了在混凝土浇筑和固化前期,水化热形成的复杂的温度场.从混凝土28 d龄期内水化热所形成的温度场及相关计算方法的论证入手,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进行热分析;初步仿真计算了筏板基础28 d龄期内的温度分布规律,从而得到用计算方法预测的温度场,为实现温致开裂趋势评估和制订科学的降温施工工艺的目标提供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模型,进行了模拟施工过程的计算分析,得出了筏板基础沉降、筏板内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共同作用两种情况下,分析了框架柱、梁内力.进行框架结构、筏板基础的研究,完善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内力分析方法,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获得一些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砌体结构下筏板基础厚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理论,提出了砌体结构下筏板的最优板厚,并提出了在最小配筋率下的最小板厚,若设计板厚大于此最小板厚时均为构造配筋。经与实际工程进行对照,符合较好,这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筏板基础时,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薄层元素法,建立了土筏板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并研究了形状不规则筏板基础在倾斜SH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平面形状为"L"形和"C"形的刚性筏板基础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倾斜SH波作用下,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随着其入射角的增大以及其频率的增大,基础的水平响应减小,同时还会产生扭转响应.基础的不规则对其水平响应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缺口位置的不同,"L"形基础与"C"形基础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基础的不规则对其扭转响应在低频区域的影响较小,而对"C"形基础在高频区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砂土地基中的一种新型基础型式——垫层隔震基础,开展地基-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离心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峰值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新型垫层隔震基础与传统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探讨垫层隔震基础的隔震机理,并结合参数分析垫层厚度等因素对垫层隔震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群桩基础相比,垫层隔震基础的上部结构加速度降低,但其峰值及残余位移较大;桩顶约束减弱,筏板与垫层在强震下相对滑动,传递的惯性力降低,导致桩身最大弯矩减小且位置下移;桩身弯矩随垫层厚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7.
郭宏磊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4):48-55
介绍了目前桩筏基础的设计现状,从设计思路、筏板的设计和桩的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各种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其利弊,指出当前桩筏基础设计方法存在系统性差、实用程度低、缺乏优化设计、没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思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