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资源是维持内陆河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大气降水作为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会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构建了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和非常湿天降水总量等极端降水指标,通过采用多种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探讨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标在频次、强度和贡献率方面的变化,从而为分析极端降水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GEV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得出研究区超过5年一遇的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非常湿天降水总量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研究区极端降水强度在2000年以后也明显增强;在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总量的贡献率方面,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黑河流域上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和下游以下降趋势为主,疏勒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则以下降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2.
基于SEBS模型的黑河流域蒸散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SEBS模型对黑河流域的蒸散发进行了估算,得到了黑河流域蒸散发的分布.结果表明:SEBS模型在估算黑河蒸散发上具有一定的精度,可满足区域日蒸散发估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黑河中上游草原蝗虫生态分布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河中上游天然草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草地蝗虫组成、生态种组分布及其与生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黑河中上游天然草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植被组成具有明显异质性;连续4年野外采集蝗虫38种,隶属于3科11属,32个多布种蝗虫在相关性系数0.50处,聚为8个生态种组.蝗虫具有极为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同时草原区的生境决定着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区蝗虫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000 m的祁连山地.温度因子是蜱虫种属组成的促进因子,其他因子为抑制因子;温度与降水量是蝗虫密度的促进因子;极端最低温与蝗虫种属组成存在极显著关系,与蝗虫密度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黑河中游绿洲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计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黑河中游绿洲空间结构形成的资源条件,从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采用区域规划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建立绿洲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的经济计量模型,并找出了可使绿洲空间结构效益显著提高的"献身"因素,旨在为黑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0—2015年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 以2000—2015年逐月NDVI数据、月均温和月降水数据、DE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 采用RS, GIS 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 从区域尺度和像元尺度揭示区域NDVI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结果显示: 1) 2000—2015年, 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其中夏季的增长速率最大, 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 NDVI快速增长区主要位于中游地区黑河干流两侧的绿洲地带; NDVI显著下降区位于张掖市市辖区、酒泉市市辖区以及其他县城所在地; 2) 夏季NDVI与降水相关性较高, 而春、秋季NDVI与气温相关性较高; 夏季NDVI与夏季降水的显著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远离黑河干流的大片低覆被草地、戈壁以及荒漠, 而邻近黑河的人工绿洲地带NDVI与降水没有显著相关性; 3) NDVI响应降水的时滞效应较明显, 夏季NDVI对降水的响应普遍存在1个月的时间滞后, 最长能滞后2个月。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NPP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的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对黑河流域1998—2007年植被NPP进行了估算,在掌握10年黑河流域植被NPP变化趋势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定量评估2000年后黑河调水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从1998—2001年间植被覆盖区域年NPP处于显著下降趋势;而2001—2007年间植被类型NPP处于显著上升趋势,2001年成为这10年间NPP趋势变化的转折点.在大规模黑河调水与生态保护建设之后(2002—2007年)的5年期间,黑河上、中、下游所有土地覆盖类型的NPP残差均大于0,表明调水与生态建设工程已经取得成效.人类活动对中游NPP平均贡献率11.5%,对上游NPP平均贡献率5.29%,对下游NPP平均贡献率3.23%.  相似文献   

7.
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至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水力联系一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在分析区域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地质调查,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该问题的地电研究工作,对比了地质接触关系与地电特征的符合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的地质接触关系和水力联系。地电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金塔盆地和鼎新谷地地质接触关系及其地电特征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结论认为黑河干流下部存在古近系砂砾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基底隆起及其伴随断层,该基底隆起和伴随断层构成了金塔盆地和鼎新谷地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并且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研究工作为黑河下游地下水水资源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西黑河流域水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历来是科学工作者研究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的典型区域.通过对它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西北寒区、旱区冰川、积雪、冻土、高寒山区、山前地带和下游径流散失区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进而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用卫星监测祁连山积雪、冻土水文功能、黑河上游融雪径流预报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几年来,黑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在出山径流模拟与预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未来,在黑河流域的研究将发展到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在时空尺度上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系统研究阶段,高新技术手段在实地观测和遥感、遥测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文变异指标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定量评估塔里木河上游水库运行后,干流代表站的水文指标改变程度及其生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导致塔里木河干流水文情势发生高度改变,改变度高达60%以上;指标体系中3月和6月平均流量,最小1 d和3 d流量、最大30 d和90 d流量,年发生低流量次数及逆转次数等指标发生严重变异。水库运行对塔里木河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迫切需要对河流的流量进行适时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联动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现状,指出了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1988—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88年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 3.2a)对黑河流域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明显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的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 LUCC的区域差异显著:上游地区水域在减少,草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不大;中游地区耕地、城镇用地大量增加,草地急剧减少;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未利用地大量增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对研究区LUCC的原因和土地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与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关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河流域水资源已呈现出严重不足,并且由此引起了流域内许多地方是下游额济纳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急剧恶化,研究原因,固然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研究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水资源作为干旱内陆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其承载力能力的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畴,根据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特点,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GIS空间模拟和遥感等多种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机制.结果显示:TOC,AOC,NOC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土壤有机碳的极值区和区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三者的空间变化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剖面0~100 cm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TOC,AOC,NOC的质量分数和分布差异性大.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后,剖面上TOC,AOC,NOC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耕作使TOC,NOC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但由于多次的灌溉淋溶,导致AOC的质量分数降低;而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土壤有机碳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依据珠江水系109 个水化学监测站自1959~1984 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该流域河水离子总量及其与流域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各支流站点河水离子总量多年算术均值主要集中在50 ~300 mg/L之间. 在区域分布上, 河水离子总量具有从西江→北江→东江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 以区域岩性为因子变量对河水离子总量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就该水系河水离子总量的对数变换值而言, 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区显著低于沉积岩地区;而在所涉及的3 种沉积岩地区间, 河水离子总量的对数变换值亦有显著差异, 其中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地区最高, 碳酸岩盐地区居中, 其它碎屑岩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的力量.而长三角区域三省市,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区域市场还不统一,商品、资本与服务的流动受非市场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章在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瓶颈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法制保障三方面提出了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03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遥感和GIS技术,据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结合土地覆盖/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黑河分水3年来额济纳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质量变化等特征,对分水前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水资源驱动下额济纳绿洲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确有好转,各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均有扩展,总计增长11.9%;植被覆盖度提高,盖度集中区间迁移趋向主要由[0.0,0.05]转换至[0.05,0.30],比例为13%;空间演变为绿洲外围的低覆盖度植被大量生长,绿洲三角洲枯败的荒漠河岸林植被恢复生机,大面积水域重现;河流廊道区恢复效果好于外围区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Landsat TM影像、土壤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基于RS和GIS技术,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为主体,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则较差.  相似文献   

19.
Dehydration melting of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is significant during exhumation, and its study from both experimental and petrological observation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tinental geodynamics. Dehydration melting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ultrahigh-pressure (UHP) eclogite from Bixiling in the Dabie orogen using a piston cylinder at 1.5-3.0 GPa and 800-950℃ to investigate partial melting of eclogite induced by phengite breakdown. The phengite-bearing eclogite started to melt at T≤800-850℃ and P=1.5-2.0 GPa and produced about 3% granitic melt. The products of dehydration melting vary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uch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constraints on the micro-texture related to partial melting of UHP rocks in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Three types of polyphase inclu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garnet from the Shuanghe UHP eclogite. K-feldspar and quartz inclusions are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products of segreg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minor amounts of melt that formed during dehydration melting of phengite by the inferred reaction Phengite+Omphacite+Quartz Amphibole_+Garnet+Melt (K-feldspar+Quartz+Plagioclase). Polyphase inclusions of phengite and K-feldspar+Quartz inclusions were also found in zoisite/clinozoisite and garnet from the Shuanghe garnet-bearing paragneiss. These polyphase inclusions pro- vide evidence for a continuous process from sub-solidus dehydration to partial melting within the UHP gneissic rocks. The com- positional variation of garnets demonstrates that breakdown of epidote-group minerals may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during de- hydration melting reaction of phengite. The Ti-in-zircon thermometry and Si content of phengite in zircon suggest that partial melting would occur at 783-839℃ and 2.0-2.5 GPa. Therefore, bo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et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fluid activity within the Dabie UHP rocks at micro-scale are controlled by the breakdown of phengite.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