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2.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空间、祈雨实践下的仪式空间、物质设施集聚的景观空间三个不同空间场域,分析论述民间传说对乡村社会场景的建构作用,揭示传说在乡村场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已处于十分紧迫的境地。介绍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阐述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提出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西民间流传着大量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这些传说具有内容的神秘性、结构的系列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发生时段的集中性等多方面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关历史在民间的沉淀、洪武年间官方的宣扬、民众情感观念的自然选择以及朱元璋经历本身的传奇色彩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棵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有许多与风水信仰有关的传说,其中有不少是宣扬风水灵验的,说明壮族民众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风水信仰。但也有一些否定风水的传说,说明壮族群众对风水又持有理性态度。这些传说反映了壮族群众观念意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把握民众对待风水信仰的理性态度,有利于我们对群众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或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赖公信仰是赣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民间信仰,初步形成于明代后期,盛于明清之际,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数百年来,在赣南地区修建了大量的赖公祠庙,流传着许多有关赖公的传说故事。赖公祭祀仪式也是赣南地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一系列的科仪和一些特殊的角色。这些关于赖公的民俗活动和传说故事一起构成了赣南赖公信仰历史,其中,口头传述部分则构成赖公信仰口述史。  相似文献   

8.
晋中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着晋中社会发展历史,有着多重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正渐趋消亡。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需要地方民众及地方政府、地方学者、精英人士共同参与,把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物报恩的民间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报恩观念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具体表现为:一、在具体的报恩行为之上,高悬着“道”“德”“孝”等形而之上的的价值标准,报恩行为必须与这些价值标准相统一;二、在中国文化的报恩中非常注意利益计算。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文化的"神圣"品质并没有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消失,与此相应,以基督教为样板的宗教及其信仰似乎以更为亲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无时不有"真实的反映着神圣的信仰深深的根植于社会民众之心.相比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信仰置放于伦理的崇高之中.当承载着信仰的终极关怀由"士大夫"承担逐步消解在脱离民众生活的伦理性崇高之后,民众的信仰便只有一条出路:历经千难万险,到深山老林的庙堂顶礼膜拜,求得内心的修炼与安宁;信仰真正的成为了"难于人说"的神秘之举,世俗的芸芸大众没有真正的信仰.现在,是让信仰从崇高的伦理和高远的庙堂走向乡间田野深入民众之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伦理道德思想主要由赋予新意的“自由、平等、博爱”说、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道德观和进化的人性论等三方面内容构成。其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二元论社会历史观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其思想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东方与西方思想的融通;它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三姐传说流变情况非常复杂。在人们的交流中,刘三姐传说发生着一个走向统一的趋同过程。但由于有关刘三姐的故事、歌谣在人们集体记忆中发生了遗失、变形、衰落的现象,刘三姐的传说也相应经历了一个逐渐遗失、变形和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的壮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传扬和承继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必须正确对待壮族伦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壮族优秀传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羌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对羌族文学的重视和保护性发掘,许多学者不断加入到羌文学研究阵营,涌现出不少羌文学研究的论著。他们在论著中展示了羌族民间故事、歌谣、传说、神话、戏剧以及羌族当代文学,这对于研究羌族文化与促进羌族同各民族相融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中,作者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遭遇及其行为的描写,揭示了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仍然受着传统帝国主义殖民逻辑的影响和支配,不管是白人和黑人,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这段殖民历史的共同受害者;在这里作者的目的是要唤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批判意识,并为化解这段历史恩怨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高科技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高科技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困惑和不解。文章将从生命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核技术、网络技术这五个方面去阐述高科技带来的伦理困境,试图通过对伦理困境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超越性道德精神引导人们向往个体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追求社会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直趋精神的崇高境界。在当代人类精神信仰及人格面临各种冲突的现实背景下,这种超越性道德精神是约束人类心底"阴影"过度张扬的本源性支配力量,也是消解当代信仰冲突的内在调节手段和优化国民人格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