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人类及其他动物相比,毛虫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人们一般不太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胆小的人见到毛虫会浑身起鸡皮疙瘩;想象力丰富的人则会联想到毛虫变成蝴蝶后的美丽。其实毛虫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在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毛虫也自有一套生存法则,它们虽然渺小,却也努力地在这个地球上争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青蛙驱蚊剂     
《大自然探索》2006,(10):4-4
尽管被称为“避蚊胺”的驱蚊剂是眼下市场上的驱蚊产品霸主,大自然却多的是自己独特的策略。比如,美洲土著曾以把白毛莨根的汁水涂抹在体表以避蚊咬。……  相似文献   

3.
<正>泥巴,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在艺术家的手中,经过精雕细琢,就变成了被赋予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品。一抹泥巴,足以展现每个泥塑手工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对泥巴的塑造,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传承。他从泥土中走来,无门无派,自学成才,凭借一双天生的巧手和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用一把泥土和多年的心血,塑造出了一尊尊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的泥塑作品,他就是平遥泥人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荣。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正享受着植物世界的颠峰状态,全世界有超过25万种开花植物装点着地球,其中60%以上集中在热带雨林。可是,热带雨林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雨林中的树木被快速砍伐,我们却很难遏阻这个趋势。热带雨林也是取得矿产资源的地方,雨林中大量土壤被挖出来筛选沙金,再用水银溶解。水银变成了毒气,留下了纯金,那些在雨林中采矿的人几乎活不过30岁。  相似文献   

5.
发现和辩护     
发现和辩护间的区别是含糊不清的。这使得整个发现逻辑的争论变得难以理解。因为争论以这种区别为先决条件。真正的发现已很好地确立。很好确立的东西被辩护。恰当的区别有三:最初的思索、似然性和可接受性。逻辑对最初的思索来说不是基本的。我们并不需要很好地支持最初想到一个假设的理由。最初的思索既不需要是似然的,也不需要是可接受的。正知汉森所指出的,逻辑对于似然性和可接受性两者是基本的。一个假设需要很好地支持其或似然或可接受的理由。这些理由不需要与其时经受检验的特珠科学理论相关。有关似然性和可接受性的理由之间并没有基本的不同。不同是程度的不同。可接受性比之似然性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6.
亿万年前,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封锁在生物体里。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换,致使大量生物体被集中埋在了地下。日积月累,这些被掩埋的生物就转变成了化石燃料——有的转变成了黝黑的煤炭,而有的则转变成了漆黑的石油或天然气。蒸汽机、柴油机的发明。又给这些“黑暗分子”以重见天日的机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化石燃料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于是,越来越多的碳被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解放”,并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逃逸”到大气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张律 《自然与人》2012,(4):44-46
自然的给予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但它需要一份爱心,一份珍惜千万年来,大自然无偿地哺育着人类但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在它的血肉被不断地榨取后它也需要爱护,需要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脑科学家们公认,人的大脑还有大量的潜力可挖。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米勒对72名因各种原因使大脑受过损伤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一旦人的右颞下受过伤,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岁的男孩在部分大脑受损后,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学专家;还有一位56岁的工程师,大脑右半球皮质的部分神经元因病受到损伤后,却激发出了绘画天分,成了一位大画家。米勒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受损神经元坏死后,大脑“天才区”长期被压抑的天分…  相似文献   

9.
正啄木鸟竟在树干内悄悄贮藏了这么多橡子!不愧是动物界的土豪,大自然的搬运工啊!一个洞放一颗果实,看完了会不会有点不舒服!美国著名摄影师拍到,一只橡树啄木鸟把一颗橡树的树干啄得千疮百孔。它们小心翼翼地将橡子塞进尺寸相当的小树洞,然后花大量时间维护,为过冬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巨浪狂涌进纽约市,整座城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而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地球上最繁荣的城市仅仅在冰雪中冒了个头……"这是科幻影片《后天》中所描绘的可怕场景,由此足见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渺小.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7):1-1
《大自然探索》自2000年改版以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有的读者朋友已经订阅七八年了,甚至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每天我们都要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由于人手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在这里深表歉意,同时也衷心地表示感谢!希望读者朋友一如继往地支持《大自然探索》,并把感想和意见通过信件、电话或网站等告诉我们。有了读者朋友的参与,我们才能把《大自然探索》办得更好。——编者  相似文献   

12.
REZ蓝图     
纵横交错的道路网践踏、蹂躏了大自然,改变了动植物的命运,损害了生态环境.现在一种全新的方法--道路生态效应图(R E Z),将使人们能更温和地处置脚下的大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新的实验捕获到一个处于跃迁中的量子系统——这曾被量子力学的先驱者认为是不可能的。请看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为此带来的报道。当量子力学在一个世纪前作为理解原子尺度世界的理论被提出时,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曾是如此激进、大胆和违反直觉,以至于它变成了流行语言,那就是:量子跃迁。纯粹主义者可能会提出反对,因为人们普遍习惯把这个术语应用于一个大的变化,这忽略了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通常很小的事实,这正是为什么它们没有被更早地注意到的原因。但真正的关键是它们是突然发生的,如此突然以  相似文献   

14.
绝美蜜沙     
<正>亿万年的雕琢,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巧夺天工的壮丽美景:"满是宝石"的沙滩,被湖泊环抱的沙漠,会喷水的岩石……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石榴石宝石滩上面铺满沙滩的"宝石"是玻璃,下面,小编可要给大家介绍真正的宝石沙滩了。走进美国西海岸的这片沙滩,你的脚下可都是宝石!远古时期,因海底的火山活动频繁,滚烫的岩浆携带着大量锰、铝元素,向地表涌来,待接近地表,岩浆冷却下来后,堆积成元素复杂的石榴石矿脉。后来,北美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我们在无数个夜晚仰望星空,对我们的生命和宇宙浮想联翩: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最终归宿会是什么?是最终变成一团熊熊的烈火,还是会逐渐变成永恒的、冰冷的黑暗?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还  相似文献   

16.
编读交友     
2000-2003年,改版后的《大自然探索》在广大读者的呵护和爱戴下走过了成长的岁月,4年,它从当初的双色胶版印刷变成了现在的全彩印刷。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内容为王”的办刊原则,使《大自然探索》在内容上日臻完美,深受读者的喜欢。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地选登了几则“铁杆Fans”的来信,他们对《大自然探索》的热爱可以说到了不思茶饭的地步。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隆重”推出的超级小Fans——6岁的许晟迪。我们要感谢他的两个小柑果。 即将到来的猴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里,我们特邀著名动物学专家张树义先生为我们撰文, 讲述他深入世界各地研究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10):12-13
●无脊椎动物为人类和世界经济提供了大量服务。是自然资本中一个不可分割然而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部分。它们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为此能做些什么呢?自工业革命以来,估计已有1万个物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至少四分之一的无脊椎动物在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中丧失栖息地而濒临灭绝。研究表明,65%。80%的节肢动物仍在等待我们去发现。由于缺乏对无脊椎动物大规模的分类工作,许多物种在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情况下就悄然消失。  相似文献   

18.
记忆是大自然的奇迹大约5.3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突然地变得丰富起来,一些肉眼看得见的生物体大量地出现了,它们迅速进化,其形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是生物史学家们所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大约就是在那个时候,生命体进化出了最早的神经细胞,生命渐渐学会了用神经系统探索世界,感知环境和储存信息,大自然就这样有了记忆。接下来的几亿年,生存竞争不断地驱动大脑的发展,动物王国中的"记忆明星"层出不穷。回游鱼能记住  相似文献   

19.
连国庆 《科学之友》2005,(10):64-64
变色汽车美国福特公司推出一种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会不断改变其车身颜色的小汽车。当你在公路上看到这种汽车在你身后时,它是紫色的;当它接近你时,它就变成了红色;当它超过你的车身时,变成黑色;当它在你前面行驶时则呈现绿色;然而,当它渐渐离你远去时,却又变成了黄褐色。这种技  相似文献   

20.
看了您在《自然杂志》1981年第4期发表的“生物全息律”一文,为您观察大自然的高超能力而惊异,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却被您在深入细致观察之后总结成了“规律”,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