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语言生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助推下的英语强势蔓延,大大加剧了世界范围内语言濒危和灭绝的程度和速度。语言生态隐喻为语言濒危研究提供了主流范式。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首的国际社会为拯救濒危语言不懈努力,步履维艰。非强势语言民族国家应理性接受语言生态演化,在合理利用强势语言价值和保护民族文化财产两者间需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王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6-237
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强调语言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将知识和概念构建于学习者知识体系内。社会文化学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突出了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包括语言的濒危及消亡、语言规范意识薄弱、英语教育地位过高等,切实关注语言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我国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英语的普及和发展,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英美文化中性别语言差异,也对多元化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研究人员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性别语言差异的动态和静态分析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语言学与性别差异现象,提出了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研究的必要性及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具体表现,从而实现男女间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视野逐步扩大,研究逐步深入: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脑、语言与文化等等的关系。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阐述以及对汉英语言的词、短语和句子的得体运用的例述,说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所属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环境之中,因社会交际需要而为人们所使用,并随社会交际需要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社会、文化和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但语言结构与文化有关,语言使用方式也跟文化有密勿关系。对短语、句子的理解和使用除了要了解语言的结构之外,还要顾及社会文化背景及语境尤其是交际时的社交语境、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施工单位和社会大众更加青睐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生态理念更是被融入了生态公路设计当中,笔者在文中探讨、研究了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的公路建设与环境环保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蔡东侠 《科技信息》2011,(36):449-450
文章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分析了英语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历程,得出了英语语言的发展是应客观条件的发展要求而发展变化的,遵循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即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语言的本质、更好地学习和利用英语服务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反映了在工业文明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导致的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学以敏锐的笔触潜移默化得提升了读者的生态价值观,以鲜明生动的语言震撼人类的心灵,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黄绍华 《科技信息》2009,(33):250-251
《社会语言学要素——语言,交流与社会》一书是一部当代法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著作。作者从社会语言学三大要素——语言、交流与社会角度研究了语言规范问题、社会交流问题以及多语语言冲突与管理问题。笔者试图把该书的核心内容总结再加工给读者朋友,从而使国内语言学者了解一些法国社会语言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却忽视了保卫文化生态平衡。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从宏观上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态关怀,重要的是要关怀人的发展,善于利用对话教学营造生态关怀的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萍 《贵州科学》2005,23(1):62-66
本文讨论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首先通过景观质量、景观生态价值、景观美学价值、景观视觉容量和景观安全格局5个方面对自然保护区的景观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其次,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即自然优先原则、多样性原则、个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中的本底、斑块、廊道和景观最优格局,以保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对平泉县生态经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经济学观点从区域总体功能出发,根据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特点及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空间组合形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平泉县进行生态经济分区,展示整体与局部间的矛盾,识别生态经济发展因素和制约因素,提出生态经济的开发方向、途径和对策,为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的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导向性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Kiessling W 《Nature》2005,433(7024):410-413
High biodiversity has been shown to enhance ecological stability on small spatial scales and over intervals of weeks to decades. It remains unclear, however, whether this diversity-stability relationship can be scaled up to regional scales, or to longer timescales. Without empirical validation at larger scal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iversity-stability relationship for both ecology and long-term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cannot readily be resolved. Here I show that in biogenic reefs, ecological stability is related to taxonomic diversity on million-year timescales. The higher the mean reef diversity in a particular time interval, the smaller the change in skeletal density, style of reef building and biotic reef types in the subsequent time interval.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s apply to a wide spectrum of disturbance regimes and reef type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species richness itself promotes ecological stability. Carbonate production by reefs, whil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reef diversity without temporal lag, is not stabilized by reef diversity over these long timescales. This suggests that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may be decoupled in natur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草地生态、水生态、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多样性等方 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讨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传统外语学习环境生态失衡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及生态学理论为理论框架,阐述生态外语学习环境的内涵及功能。生态外语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整体性、适应性和平衡性等特点。它具有建构、适应、促进等生态功能。生态外语学习环境为外语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为解决传统外语学习环境生态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生命运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使民族文化健康稳步发展,立足文化生态保护,从关系的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山林资源的保护、宗教文化的保护、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心态的调适、生态旅游的开发等角度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探寻方法。强化民族文化的生态意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科学持续的文化生态,增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延续力,发挥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48-152
语言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民族认同感则是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这特殊语言生态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对于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有助于培育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情感、认同心理,缩小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心理距离。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积极推广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其民族语言生态乃至全世界整个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双语教育教学是提高新创文字活力、维护语言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广西民族地区英汉壮语言教学可以有效互参。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是东西小说语言主要的表现风格,文章从语言表现形式、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