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邓淑娟 《海峡科学》2009,(11):22-23,27
对引种的泉薯830、广菜薯2号等5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的产量、食用品质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并对茎叶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泉薯830可食用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等,采后易于修剪,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福薯10号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广菜薯2号茎叶产量较低,综合食用品质优,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片。福薯7—6茎叶产量中,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叶蛋白浓缩物的提取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化加热法从不同部位、不同天数、不同的过滤方法测定紫花苜蓿提取叶蛋白浓缩物含量、叶蛋白提取率和叶蛋白浓缩物产量。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茎尖叶蛋白的提取率最高,适于纯食品的加工提取和精加工;放置不同天数后,叶蛋白提取率与放置天数呈负相关,并且损失较大;不同过滤方法中一层窗纱布的效果最好而且叶蛋白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甘薯“渝苏1号”茎、叶、蔓尖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全面确定甘薯新品种“渝苏1号”的品质,我们对其地上部分的茎、叶、蔓尖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生化分析测定.并与优良品种“徐薯18”、“农大红”相应部分进行比较,有的还与块根比较.结果表明:糖类物质、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等的含量,品种间茎、叶、蔓尖相应部分比较,除少数成分的含量有差异外,一般差异不大并无明显规律性.但同一品种内茎、叶、蔓尖相比,每个品种还原糖、可溶性糖、总糖的含量,总是茎高于叶,叶又高于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总是蔓尖高于叶,叶又高于茎,而且一般比相应块根的含量高;同时,茎、叶、蔓尖不含半胱氨酸;维生素C的含量,总是叶高于尖,尖又高于茎.至于钙、磷、铁的含量,无论是品种间相应部分比较,或同一品种内茎、叶、蔓尖相比,均无明显规律性,但每个品种茎、叶、蔓尖均含丰富的钙、铁、磷,而且含量比相应块根高.  相似文献   

4.
TLC与GC法测定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立芹  范毅  陈玲  刘捷 《河南科学》2011,29(2):150-152
去蛋白后的红薯叶多糖,经Sephadex-G100凝胶层析法纯化后,利用薄层色谱法结合酸水解,糖腈乙酰化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比.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分有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u),其量的比0.47:0.35:0.18.  相似文献   

5.
脱毒红薯(红苕)是选用种薯性状良好的红薯品种,取发芽茎尖0.3mm进行试管组培脱毒后进行大田扩繁所获得的优良品种。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山东省就开始推广。1997年四川省开始研究培育脱毒红薯,并逐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6.
半夏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夏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半夏茎尖培养技术.以半夏茎尖成活率和成苗率为指标,以时间、温度、茎尖大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半夏块茎在35℃的高温条件下处理21d取出,在解剖镜下剥去3层叶原基后切取茎尖培养,可以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7.
红薯、土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红薯的粘液蛋白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等多种保健作用;土豆的蛋白质接近动物蛋白质,并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两种氨基酸恰是米类粮食中所缺少的。现将红薯、土豆香酥片的制作简要介绍如下。 1 原料 红薯:无霉烂、发黑的红心红薯; 土豆:无霉烂、发芽; 酵母:市场购“马利”即发干酵母; 其他配料:蔗糖、柠檬酸、亚硫酸钠等。 2 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B_9对花生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幼苗三叶期用1000PPmB_9溶液喷施叶片.处理后,每隔二天测定茎尖、成长叶和根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主茎高度,结果表明:1.在正常情况下,花生幼苗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根>成长叶>茎尖;而且此酶活性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升高.2.B_9明显提高了花生茎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对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似乎没有影响.3.B_9明显抑制花生幼苗主茎伸长.  相似文献   

9.
摘取毛竹苗幼嫩新鲜叶片,提取RNA,反转录进行RT-PCR,先克隆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Lhca3片段,采用RACE扩增全长,获得一条1 149 bp cDNA的基因,检测后定名为LhcaPe03。从毛竹未出土的笋芽、叶(顶端第一片新叶、老叶)、茎(茎尖、茎秆)中提取RNA备用,根据已测的毛竹LhcaPe0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毛竹LhcaPe03基因在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hcaPe03基因在毛竹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明显,茎尖和新叶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老叶和茎秆中表达量相当低,在笋中几乎没有表达。这说明毛竹新叶的光合能力比老叶强;茎尖和茎秆呈绿色,具有光合能力,茎尖光合能力较强;未出土的笋芽几乎不参加光合。  相似文献   

10.
委陵菜属四种植物茎叶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委陵菜属四种植物的茎叶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植物茎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只是多茎委陵菜茎具有复表皮现象;从叶的结构看,二裂叶委陵菜属于等面叶,叶肉组织全部分化为栅栏组织,而其余三种叶均为背腹叶:综合四种植物茎叶解剖特征,四种委陵菜都具有旱生植物特征。但其抗旱性的发达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以二裂叶委陵菜的抗旱特征最显著,其次为西山委陵菜,多茎委陵菜,鹅绒委陵菜较弱。  相似文献   

11.
万成志 《应用科技》1999,(12):10-10,11
为了给苹果加工业增添新的花色,充分利用下脚料和落地果,提高经济效益,选用苹果、山植、红薯和白糖、明胶等为原辅料,经制汁、配料、浓缩、成型等工序,制成高营养苹果复合型果冻味食品。其外观晶莹,口感甜酸,是消食化积、开胃健脾的营养佳品,适合儿童食用。由于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很适合苹果、山植、红薯产区食品厂加工生产。l主要原辅材料苹果、山植、红薯、白糖、明胶、柠檬酸、乙基麦芽酚、本甲酸钠、苹果香精、胭脂红色素、巧克力色素。饮用水。2原材料要求苹果选用成熟、新鲜、汁多、纤维少、…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筛选了甘薯茎尖蛋白质最适的提取酶解条件,比较了淀粉加工型和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用新鲜甘薯茎尖质量2倍体积的0.1%NaHSO3溶液、30 ℃下搅拌30 min,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52%;在此条件下加入木瓜蛋白酶、50 ℃下搅拌水解4 h,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提高到75%,茎尖蛋白质的水解度可达24.8%.该方法制备的富含功能多肽的甘薯茎尖粉末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19%、5.41%和3.31%,与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制备的产品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开发了利用淀粉加工型甘薯茎尖制备富含营养和功能多肽的保健食品的工艺,为利用田间废弃的甘薯茎尖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茶梅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茶梅茎、茶梅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从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27,37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90 40,0.963 54。其中,丁香酚为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丁香酚在茶梅茎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22 23,在茶梅叶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13 28。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甲)子叶尖生理上的功用 于研究此问题之前,吾人当首先明瞭植物茎尖与茎之全部生理上的关系,及去尖後所发生之影响。近年来植物生理学上研究结果证明茎突对茎之全部有种种节制作用:一可节制其生长速率,二可节制其反屈地性及屈光性。燕麦发芽後其胚茎极短,而冠以极长之子叶。此子叶之尖有茎尖仝等生理上之功用;亦具有节制子叶全体之功能。 茎尖割去後茎之生长速率每因以减小。此种现象在旧日植物生理学之文献中常有论及之者。近十余年来更经欧洲诸大植物生理学家之研究,所发明者更多。近日研究燕麦子叶之节制作用者,有Stark,soding,…  相似文献   

15.
红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定这一资源,开发生产红薯粉丝新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红薯粉丝产品档次,丰富红薯粉丝产品市场,方便人们饮食生活,而且有利于提高红薯的利用价值,增加红薯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几种新的红薯粉丝的生产方法.一、几种红薯粉丝新产品配方1.特鲜肉味粉丝原料配方:红薯精粉600g,水80g,柠檬酸20g,玉米油80g,食盐40g,白糖40g,植物蛋白60~80g,特鲜风味剂适量.2.淀粉酶红薯粉丝  相似文献   

16.
苜蓿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研究了干燥温度在80-230℃范围内紫花苜蓿的干燥过程,分析了不同干燥因素对其茎、叶和茎叶相连情况的干燥速率的影响以及干燥前后茎、叶的收缩率。在自制的压扁实验台上进行了苜蓿茎的压扁实验,对不同压扁度茎的水分损失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苜蓿茎、叶以及茎叶相连部分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干燥温度是影响苜蓿茎、叶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苜蓿叶的干燥速率是茎的4—5倍。干燥温度每升高10℃,苜蓿叶的干燥速率增加40%-61%,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增加31%-72%。干燥温度对苜蓿叶的干燥速率的影响大于对苜蓿茎干燥速率的影响;干燥温度对直径较大的苜蓿茎和压扁度较小的苜蓿耋的干燥速率影响较大。苜蓿茎的直径每增大1毫米干燥速率减小23%-27%。当苜蓿茎的长度小于100毫米时,越短的茎的干燥速度越快。干燥过程中叶短轴的收缩率最大。干燥温度100℃和80℃时,压扁度为1.5苜蓿茎的干燥速率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干燥温度100℃时,长度50毫米的茎与六片叶子相连时干燥速率和叶的干燥速率很接近,这对于减少干燥过程中叶的脱落和营养损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给出了压扁度的定义以及牧草压扁压强与压扁度之间的对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减少苜蓿茎和叶干燥速率差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给出压扁率定义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压扁实验台对不同压扁率和压强时苜蓿茎的水分损失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苜蓿茎上附着的叶片数对其干燥速率的影响,并与单叶和单茎的干燥速率进行了对比. 对干燥前后茎、叶的收缩率进行了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直径较大的茎和压扁率较小的茎的干燥速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为100℃和80℃,压扁率为0.2457时苜蓿茎的干燥速率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干燥温度为100℃时,长度50mm的茎与六片叶相连时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单叶的干燥速率;叶短轴的收缩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研究了干燥温度在80~230℃范围内紫花苜蓿的干燥过程,分析了不同干燥因素对其茎、叶和茎叶相连情况的干燥速率的影响以及干燥前后茎、叶的收缩率.在自制的压扁实验台上进行了苜蓿茎的压扁实验,对不同压扁度茎的水分损失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苜蓿茎、叶以及茎叶相连部分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干燥温度是影响苜蓿茎、叶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苜蓿叶的干燥速率是茎的4~5倍.干燥温度每升高10℃,苜蓿叶的干燥速率增加40%~61%,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增加31%~72%.干燥温度对苜蓿叶的干燥速率的影响大于对苜蓿茎干燥速率的影响;干燥温度对直径较大的苜蓿茎和压扁度较小的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影响较大.苜蓿茎的直径每增大1毫米干燥速率减小23%~27%.当苜蓿茎的长度小于100毫米时,越短的茎的干燥速度越快.干燥过程中叶短轴的收缩率最大.干燥温度100℃和80℃时,压扁度为1.5苜蓿茎的干燥速率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干燥温度100℃时,长度50毫米的茎与六片叶子相连时干燥速率和叶的干燥速率很接近,这对于减少干燥过程中叶的脱落和营养损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给出了压扁度的定义以及牧草压扁压强与压扁度之间的对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和复性电泳(G-PAGE)技术对五种黄精属植物茎和叶的蛋白谱带和蛋白水解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茎和叶的蛋白质和蛋白水解酶种类有很大差异;(2)它们的茎中均含有66.2、54.6、38.5、28、18.6kD蛋白质和肠、55kD的蛋白水解酶;(3)蛋白质和蛋白水解酶可作为黄精属植物的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超藤、藤稔、伊豆锦和先锋4个品种葡萄的新鲜茎叶表面细微结构的差异.4个品种葡萄的叶、茎、卷须和叶主脉的表面细微结构不同,各自具有独特的细微构造:先锋叶上表面主脉具有凹陷型的气孔;藤稔茎表皮细胞表面具有规则的凹陷;伊豆锦刚毛粗壮;超藤卷须表面的索条状纹饰呈波状.新品种超藤的叶、茎和卷须表面的微结构与其母本藤稔有着较显著的区别.4个品种葡萄茎叶表面细微结构存在的明显差异,为葡萄品种鉴别提供了更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