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山记》未见两《唐书》著录,不避唐讳,歌颂宦官不合唐代世情,《望江南》词是宋才有的双调,故绝不是明代《说郛》及后来《唐人小说》所认为的唐人作品,而是北宋作品,首见于北宋《青琐高议》,且未题何代何人撰。其情节、人物、制度、政治面貌多与隋史违离,并非照顾小说创作所致,可判定作者文化层次不高。所说隋代易州进牡丹20种品系,系北宋人作伪,故参以多种资料,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口述史本是史学的源头,西方史学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故事也属半真半假,但却毫无疑义地被尊为西方史学的滥觞。在没有发明文字以前,口耳相传的历史是人类唯一的记忆形式,因此口述的《荷马史诗》被认为是一个英雄时代的反映。《荷马史诗》作为口述历史的典型代表,显示出了口述史学相较于传统史学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庆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3)
从文与野、主与客的关系入手 ,在与人类学的比较中 ,讨论了口述历史与口述传统的特色所在。认为口述史文本是研究者通过访谈制作的 ,而民俗学之口头传承文本则是研究者通过田野作业发掘的。 相似文献
4.
《历代妇女著作考》所载古代妇女著作目录中储存了丰富的妇女书名文化和性别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中国目录文化和性别文化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5.
6.
夏秀丽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5):44-47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口述历史在中国日益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多问题与争论.文章就口述历史真实性和中国口述历史研究方向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9.
汤显祖创作于南京时期的<紫钗记>,堪称临川四梦第一梦.<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责,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综合评价临川四梦,可以说<紫钗记>是希望的春天之梦. 相似文献
10.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83-83
8“三格四品”:4693,“吴中诗风”:4648,皎然:4603,创作风格:2619,吴中诗派:2265,中唐诗歌:1772,中国诗歌:1613,盛唐诗歌:1531,诗创作:1437,诗式:1384,张志和:1195,理论总结:1143,顾况:1129,诗歌理论:1121,自适:1088,诙谐幽默:1070,地域风情:1011,地域文化:942,诗歌创作:904,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古老的历史认知方式,循环观在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统.无论是东方思维模式下的儒道佛文化体系,还是西方思维模式下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有将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循环演化过程而不是线性进化过程的思想倾向.受这一文化传统的滋养,文学中的部分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历史循环演变的悲观色彩,从而呈现出与历史进化论指导下的历史叙事相迥异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文献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宗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4)
历史文献在对壮族的书写中大致塑造出了六种壮族形象,它们都是书写者根据汉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14.
滕兰花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83-85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深刻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玉梅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2):28-31
文章简略分析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认为少数民族文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作家自觉的艺术求索。到了新世纪,随着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张立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6-11
和合历史哲学的"和合可能历史世界"是理的历史世界。社会历史的价值理想世界是一种虚拟存在,它指向形而上或未来世界。宗教历史学是指非实在性的存在性的社会历史的想像、虚拟和敬畏的历史学说;和合哲学历史学是指哲学的历史学研究,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历史是哲学的血肉。和合家园历史学是一种终极历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YANG Ding-you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9.
张晓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1):84-86
科举制是自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人物。身处晚清政府走向衰落时期,他用自己的才识捍卫清王朝统治,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优秀人物;而血腥镇压了太平军,也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忠诚卫士。在外国列强紧逼的情况下,能看清形势,倡导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远远超过他的主观动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