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论层面对量化评价模式进行分析,是发挥其正功能、避免其负作用的根本途径。量化评价不是一个科学理论,而是一种应用社会研究。量化模式适用于学术评价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与之符合的程度不同,量化评价模式难以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学术评价框架。学术评价实践应当审慎使用量化评价模式,一方面是其理论逻辑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其同样也无法避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界近年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研究意识问题的"文艺复兴"运动.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科学范式的约束与启发,使当前意识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及问题类型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了对意识解释的不同水平、层次与性质.蓬勃发展中的意识科学研究也面临着不少困境,需要进一步确立适合于意识研究的新的科学现,提高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这两大基本向度的整合水平,加强对关键性的基础问题研究的理论力度.  相似文献   

3.
赵晓芬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108-111,F0004
迪昂问题是从整体论的立场提出的,它论述的问题是:既然一个证据只能反驳一组假设。那么一个证据反驳某一单个假设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成为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主题之一。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之问的争论代表证伪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的争论,其理论都与迪昂问题密切相关,事实上,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对迪昂问题给出不同的解答或对待。不过,他们的观点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科学史的研究忽略了计算机技术细节,根植于可计算理论的逻辑基础。可计算理论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核心,逻辑与工程技术的竞争与合作建构了计算机科学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2):120-124
生态系统概念在群落生态学遭遇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群落概念和生态系统概念实际上均被用于指称基本的自然单元,其差异并不是指涉范围的大小而是看待自然的视角。与群落只将生物作为构成基质不同,生态系统将"物理—化学—生物"要素均作为构成基质,这让生态学命题的构建可以更贴近物理学范式,也为热力学定律成为生态学的高阶原则留下理论空间。但这一范式转向并不彻底,因为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解释仍然依赖于群落生态学,这也说明生态学并不能用物理学语言彻底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怀疑思维的三个特性入手,即怀疑思维的否定性、试探性、不确定性,论述了由于怀疑思维三个特性而引发的问题空间重构,问题空间的重构有利于打破僵局,促使科学理论的范式发生更替。怀疑思维、问题空间重构和范式更替首先是构成链式运动,但是由于科学认识过程中信息运动的复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表现为信息网状运动。  相似文献   

7.
库恩理论体系的整体论向度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从问题转换、范式、专业基体、自然语言的掌握、发展模式等核心概念来看,库思理论体系所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它的整体论向度。而非历史主义的特征。整体论提供了我们认识库思范式理论的另外一种思路,但库思理论的整体论向度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推进,“中国术语学”建设问题引起了学界更多关注。如何推进“中国术语学”建设,其问题域的确立至关重要。文章尝试对“中国术语学”的概念及其问题域的确立进行学理层面的探讨,旨在对“中国术语学”理论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伦理学:伦理致思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伦理学决非是所谓伦理学原理在具体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也不只是词语的改变,毋宁说它是伦理学面对市场社会建立以来出现的诸多伦理难题和伦理困境所完成的人类伦理致思范式的一次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转换。领域不同,利益主体及其关系相异,伦理规则就不同,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于一切领域的所谓的基本原理已不再可能。领域化、问题意识与问题研究、追寻意义、辩护与批判是应用伦理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围绕心-身问题,当今心灵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两派——非还原的和还原的物理主义——有着一个共识,即心灵依赖于身体,其主要根据是"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相应地,这两个派别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对于意识这个最为重要的心灵现象表现出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休谟-康德因果关系"的概念,并据此重新审视因果闭合原则和心-身问题,在接受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原-突现的方法二元论。  相似文献   

11.
从心-身问题看功能主义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功能主义在心-身问题上试图保留物理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又反对把心理状态还原为物理状态。这种非还原的物理主义是以“多重实现”为事实根据的。金在权提出功能还原模型,并通过局部还原将多重实现化解为一重实现,进而转向还原的物理主义。然而,金在权的功能还原理论对于心灵哲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即意识却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12.
划界问题:康德与前期维特根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他在前期所进行的"语言批判"更多地受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之异同,指出"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划分是二人共同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社会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风险社会中关于科技伦理的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也使科技伦理本身的发展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基于人类整体的和未来的根本利益具有普世意义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科技伦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循环、对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的历史性批判是走出困境寻求出路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正在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对近年来的国内科技传播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正在形成三大研究方向,同时也存在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休谟式还原论的极度失望,当代大多数认识论者走向了反还原论.而当代还原论在坚持原有经验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承认了社会因素、尤其是证词在知识的生产和积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困境;系列伦理失序问题带来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多元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引起伦理治理混乱困境。求解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的四重伦理问题和困境,可尝试采取四大伦理策略予以破局:一是用负责任创新的审慎态度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破解技术安全伦理困境;二是做好人性道德本体论的理论创新准备,破解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伦理困境;三是追求制度正义,破解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四是寻求多元共识的伦理治理原则,破解区域自治与全球共治的伦理治理混乱困境。  相似文献   

17.
心灵表征理论较易机制化,但在处理框架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困难。针对心灵表征理论的这个问题,德雷福斯等人提出了反表征主义的海德格尔式的具身理论。具身理论虽然可以解决框架问题,但它还处于隐喻阶段,如何使它实现机制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的是社会科学中有关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争论,尤其是60年代以后争论的情况,并由此讨论是否可以用“范式”或不同的认识论基础来看待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权力:从福柯的观点看学科场域中的权力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权力观,其微观规训权力与知识结盟,无所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权力关系通过监视、规范化裁决、身体控制、空间分割、时间编排、介入、追踪、符号生产等技术支撑,使课程、教室、实验室等学科场域,成为"规训社会"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20.
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一般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只有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讲,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与人的协调发展这两者当中,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是更为根本的。正是从这个根本入手,本文引入重复囚犯困境博弈,深入分析了实现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以及最终解决全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