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观测数据构建高精度的大坝变形分析模型,可以提前预知大坝行为的发展趋势.结合EEMD和Attention机制优势对GRU模型进行优化以构建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旨在提高变形预测精度.首先应用EEMD对原始序列进行分解,得到一组相对平稳的分量;然后利用GRU深入挖掘各变形分量的时间相关性,引入Attention机制,在神经网络内部提取关键时序特征并传递到下一层,最终得到各分量预测结果;最后组合分量预测结果得到总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EEMD-Attention-GRU模型可以获得很高的变形预测精度,可为大坝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河南石漫滩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与变形监控需要,提出一种基于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统计模型、参数反演和有限元分析的重力坝变形指标拟定方法.首先,建立坝顶顺河向位移测点的统计模型,正分析得到坝顶位移的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然后,建立大坝典型坝段有限元模型,选取7号坝段IP2和IP6倒垂测点作为参数反演测点,反演分析坝体弹性模量和坝基变形模量;最后,在高水位、极寒温降的最不利工况下,基于结构分析法拟定大坝坝顶位移预警指标,为大坝运行安全性态评价和位移监控工作提供了分析手段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统计模型当观测资料不包括荷载发生的极值或观测资料系列较短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将不能用于监测,主要依靠数学处理,没有较好地联系大坝和地基的结构性态的不足,文中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变形混合模型来分析大坝水平变形。通过对大坝坝体的各测点的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对水库大坝坝体水平变形采用特征值统计分析;对坝体水平变形模型进行研究,建立基于逐步回归的统计模型和基于有限元的混合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综合比较,进而确定了测点变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坝坝体实测水平位移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文中采用的变形模型用于研究坝体的变形分析是可行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坝变形预测主要采用的浅层网络结构存在难以挖掘数据序列隐含深层特征的问题.常用的LSTM和GRU等模型虽然具有分析变形序列的时间自相关性特征的特点,但忽略了环境因子序列和变形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且难以克服深度神经网络梯度下降训练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耦合注意力机制大坝变形改进LSTM序列到序列预测模型.利用编码和解码双层LSTM构建序列到序列结构,同步提取输入影响因子和输出变形的序列特征,并耦合注意力机制,动态度量各影响因子对变形的贡献率,以提高预测精度.进一步利用蚁群信息素及双混沌优化改进鲸鱼捕食机制,构建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耦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序列到序列网络模型的无梯度环境,规避早熟收敛,弥补梯度下降本身的缺陷.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大坝变形,在各点位测试集上平均MAPE、MAE和RMSE分别为0.125%、0.604 mm和0.865 mm.此外,时效、水位和温度分量对点位变形的贡献率依次为51.93%、30.14%和17.93%.本研究为大坝安全监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大坝结构变形预测精度,采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法将变形实测序列解耦为一系列具有不同时频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使用小波阈值消噪对高频分量平稳化处理后进行重构,利用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DA-LSTM)模型对重构变形序列进行预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联合CEEMDAN算法和小波阈值消噪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并清洗实测数据中的异常值,提升了测值对大坝运行性态的表征能力,同时DA-LSTM模型可以充分挖掘大坝变形的滞后性和增强网络的可解释性,据此构建的变形预测模型具有优良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分析预测的复杂性,应用相空间重构思想和融合建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SSA-LSTM-GF的混凝土坝变形分析预测方法。SSA-LSTM-GF方法利用奇异谱分析法(SSA)将变形实测数据序列分解为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剩余分量,并将剩余分量视为噪声分量予以剔除;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和高斯拟合(GF)算法分别进行周期分量和趋势分量的分析预测,并将二者结果进行叠加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例验证结果表明,SSA可以达到较好的数据分解和消噪效果,LSTM模型针对周期分量的预测性能优越,GF算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趋势分量的拟合预测和部分信息的挖掘提取,LSTM模型和GF算法的成果重构效果良好,SSA-LSTM-GF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中粗差探测与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MD)的粗差探测方法,并结合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粗差点进行修复.通过LMD方法对变形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其PF分量,根据高频分量的奇异点确定可疑粗差点,将分解分量去除高频分量进行重构,利用数学检验方法确定粗差点位置.剔除粗差点后,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修复粗差点.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均值分解方法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粗差探测效果明显,三次样条插值修复也基本准确,为大坝变形多尺度分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局部均值分解LMD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模式混淆现象,利用局部均值分解的原理,提出一种结合总体局部均值分解(ELMD)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的多尺度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利用ELMD方法对大坝变形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其PF分量,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外推预测,再把各PF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重构,得到大坝变形预测值.通过实例验证分析,比较多元回归分析、LSSVM和ELMD-LSSVM三种模型在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拟合和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ELMD-LSSVM方法能够减弱模态混叠现象的影响,充分发掘数据本身所蕴含的物理机制和物理规律,为大坝变形多尺度预测分析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顺勇  何金莉 《河南科学》2022,(8):1205-1212
针对现有的传染病预测模型未充分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模糊熵(FE)改进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传染病组合预测模型.首先,运用CEEMDAN算法将序列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与残差分量,以降低原始时间序列的复杂度;然后,运用FE算法计算各分量的时间复杂度,并将其重构为不同尺度的序列以提高运算效率;最后,建立LSTM模型对重构序列分别进行预测,得到最终预测结果.根据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肺结核、乙肝、布鲁氏菌病和艾滋病发病数据进行模型预测,并与SARIMA模型、CEEMDAN-FE-SARIMA模型和LST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较常规模型可以更好地把握传染病发病的变化规律,降低时间序列的复杂度,提高传染病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与LM-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进行大坝变形预报的方法.先利用EMD具有根据信号本身特征进行自适应分解的功能将变形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固有模式分量IMF,再根据各个IMF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匹配的LM-BP模型进行预报,最后对各分量的预报值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变形预报结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坝变形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小样本和高维特点,这些变形特点导致构建精度和可靠性高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难度较大.鉴于高斯过程(GP)学习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和高维数的非线性建模问题,提出基于异方差高斯过程(HGP)的大坝变形预测新模型.将HGP算法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BP)、最小二乘支持...  相似文献   

12.
肖威  方娜  邓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734-6741
为了挖掘电力负荷数据中的潜藏信息,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针对电力负荷强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优化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优化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确定输入因素,再将负荷数据运用VMD算法结合样本熵分解为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ction,IMF)和残差量,更加合理地确定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其次,根据过零率将这些量划分为低频和高频,低频分量使用LSTM网络,高频分量利用IPSO-GRU网络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重构得到电力负荷的最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常规模型,该混合模型可有效的提取模态特征,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特征值统计分析,对大坝坝体各测点的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逐步回归的统计模型和基于有限元的混合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测点变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坝坝体实测水平位移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本文采用的变形模型用于研究坝体的变形分析是可行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数据不完整或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iss Forest-EGWO-SVM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以淮南地区的实测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missForest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为解决SVM算法性能受参数影响大的问题,利用高效灰狼算法(EGWO)对SVM进行参数寻优;完善后的数据集作为EGWO-SVM模型的输入进行实验,与其他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issForest填补缺失数据,提高了模型的突出事故预测率,EGWO-SVM模型能够有效避免GWO在后期搜索中陷入局部最优,进一步提高了SVM的预测精度.研究结论为缺失数据情况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短时的降雨和温度等预报一直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问题。为了准确和及时预测局部区域的降雨及温度,提出了一种基于Attention和LSTM组合模型(ALSTM)的关联多值预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天气时间序列中的前期数据,对下一小时的降雨量和温度进行关联预测,以此实现对天气要素的多值预测。该算法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数据对ALSTM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多值预测。将ALSTM模型与LSTM、BP以及基于LSTM的深度循环神经网络(DRNN)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LSTM模型的温度和降雨预测精度优于比较的其他模型,其平均预测精度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完整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NSGA-Ⅱ框架下缺失值填补与聚类协同优化的算法.算法根据欧式距离确定不完整基因的近邻基因,以缺失值的最近邻区间为约束,采用混合编码将缺失值填补与聚类中心优化融入NSGA-Ⅱ进化过程,通过将数据集的统计信息与聚类结果共同作为缺失值填补因素,提升不完整基因表达数据的填补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蚁群聚类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大坝变形安全监控的要求,探讨了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聚类处理方法,构建了径向基神经网络隐层基函数,由此表征了大坝变形规律的影响因素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大坝变形蚁群聚类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ACC-RBF)安全监控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比传统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通过搭建Seq2Seq模型,提出了可对实测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新方法.Seq2Seq可通过观测大量有效的测点数据来自动学习沉降发展规律,并在训练完成后能对异常测点沉降进行重新计算,可有效避免异常数据对后续沉降预测的干扰.以某机场多个区域的实测沉降数据为背景,通过将Seq2Seq模型重计算出的沉降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结合超参数与数据集等参数分析,研究了提升模型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训练集选取40个测点、测试集选取15个的条件下,模型重计算值与实测值全过程平均误差3 cm.增大训练集与数据特征,且减小训练集与测试集之间的偏差时,模型的精度提升明显,误差缩小到2 cm.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坝变形预测是评价大坝运行状态和预测大坝行为的重要方法.但是,混凝土坝的随机荷载和强非线性变形限制了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对复杂和高度非线性行为具有良好适应性.针对基于梯度下降法的常规神经网络模型收敛速度慢和过度拟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极限学习机(ELM-IPSO)最优参数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搜索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动态调整学习因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表明,IPSO算法提高了粒子群优化的全局搜索能力,提高了计算效率.应用IPSO优化ELM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通过东江混凝土拱坝的实测资料,验证ELM-IPSO模型的预测性能.将计算结果与BPNN模型、ELM模型和传统ELM-PSO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BPNN模型、ELM模型、ELM-PSO模型和ELM-IPSO模型的平方相关系数R2分别为89.15%、91.13%、93.87%和94.36%.ELM模型的R2大于BPNN模型,说明ELM模型比常规的BPN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泛化性能更好.ELM-PSO模型的预测精度大于ELM模型,说明PSO对ELM的优化在提高预测精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4个模型中,ELM-IPSO模型的R2最大,预测精度最高,这表明提出的ELM-IPSO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坝变形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短波通信频率参数预测方法操作繁琐、预测精度不足的缺点,首次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型循环神经网络(LSTM RNN)的预测方法。通过对电离层参数f0F2数据的分析,利用LSTM在处理时序相关数据时可以长期记忆网络历史数据的优势,对f0F2值进行预测。对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LSTM将误差降低了7%,并将均方误差控制在2%以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STM搭建的提前预报5天的f0F2值的模型是可行的且比BP神经网络更适合预测电离层的f0F2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