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清水江文书》为材料,选取其中俗字"()""()""()""()""()"和"()",结合历代字书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描述其演变过程,以冀对《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清代手写文献俗字典》的编纂以及《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辞书的修订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剡源集》所录何焯评点,涉及戴表元诗文作品一百多篇,所评内容包括有优劣得失、创作渊源、内容考辨、文字校勘等方面,评点对于我们认识戴表元的诗文成就、诗学思想及何焯的学术思想等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考释《墨子》中"疾"、"徙大内"、"侵就(亻爰)橐"、"虽凡山陵"、"抯格"、"由谦"、"无廖务"("无瘳排漏")、"倮谓撅者"、"灵数干"、"来首从服"、"盛"、"蕃"、"强"十三个词语。  相似文献   

4.
考释《墨子》中"疾"、"徙大内"、"侵就(亻爰)橐"、"虽凡山陵"、"抯格"、"由谦"、"无廖务"("无瘳排漏")、"倮谓撅者"、"灵数干"、"来首从服"、"盛"、"蕃"、"强"十三个词语。  相似文献   

5.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6.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重修时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有着密切的相互参照关系。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增新附字虽然不是与《说文解字》为同时代所出,但作为传世文字资料的一种,反映了唐宋时期汉字通行与使用情况。故我们将宋本《玉篇》收字及新增字部分与《说文解字》新附字进行多方面的穷尽比较,对宋本《玉篇》新增字与《说文解字》新附字的相互关系做出梳理,从而对新增字与新附字的性质、时间层次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三字杂》的用韵,有一定的特色,其所体现的读音可以与今洞口方言尤其是山门话语音相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其韵脚字,还可以考证方言本字以及订正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清抄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三十卷,是海内仅存孤本,因此,少有人知。其中有三个字,其形不见于古今字书。经研究,“”应是误写,“”是异体,“”或为唐宋人新造字。  相似文献   

10.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远。文章介绍了一部新近发现的民间识字教材,该书是探讨古代杂字特点以及洞口山门方言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诗歌文体中的虚词,由于其在声情、节奏方面的贡献,成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离骚》中的虚词多是构成诗歌节奏的显性标记,它们因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句腰.从这个角度观察《离骚》中12个”以”的用例:这些”以”不具备句法身份,或不具备典型的句法身份;它们都是诗行的句腰,在形成诗歌节奏、增强诗歌声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场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了《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牌是宋代茶坊的告示牌,它是举行秋季解制日“解会”的标志,门口的大桶为茶坊的幌子。  相似文献   

13.
济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但历史文献中对这条古代河流的记载十分有限.<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至今聚讼不定.基本上认为济水"三伏三见"是曾经存在的,这可以从济水的流经区域及其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的私修方志《爱莲编》,对江西莲花厅的山川古迹、建置沿革、赋役武备等内容记载详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学界对《爱莲编》的运用仅限于史料层面,而忽视其作为私修方志的性质、纂修过程和史料来源等基本问题.较官修莲花厅志而言,《爱莲编》更直观地折射出当地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利益诉求和地方性知识.晚清时期,地方士绅不满足于"他者"对莲花历史的书写,便通过私修方志的途径抒发地方意识.《爱莲编》带有贺恢的个人色彩,他在各卷类门目下掺入诸多宗族记录和个人观点,建构出贺氏宗族的地方大族形象.此外,《爱莲编》中邑人诗文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从属"到"主导"的演变,使其具有文集化方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甲种以《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开篇,陈起为了论证“天下之物,无不用数”的观点,论及了“三方三圆”宇宙模型.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三方三圆”的基本结构是方内接于圆,通过小圆外切中方、中圆外切大方的嵌套结构将小、中、大三组方圆联系起来,小、中、大三圆的半径比为5∶7∶10.此模型的结构呈现出“外圆内方”的总体特征.“外圆内方”模型所确立的三圆半径比是正确的,但是“外圆内方”模型及其论证过程均存在疑点.“三方三圆”宇宙模型的结构应该是方外切于圆,小、中、大三组方圆的嵌套方式是中圆外接小方、大圆外接中方,呈现出“外方内圆”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晓庵新法》日、月、五星的运动模型,并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月亮行定差的具体过程;说明了日本学者宫岛一彦复原的模型与本文模型的等价性.考证了上海图书馆所藏16册署名“晓庵氏”著之《西洋新法历书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广州时期的夏衍有不少作品处于散佚状态,《在轰炸中生活》就是其一。此作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夏衍研究资料已有提及,但始终未见披露,呈现一种由"隐现"而"消失"的状态,且相关记载也值得辨析。此作初刊1938年6月29日上海《导报》第一版,后载1938年7月7日成都《新新新闻每旬增刊》创刊号,是夏衍又一篇描写广州大轰炸的力作,堪称夏衍名作《广州在轰炸中》的姊妹篇。《在轰炸中生活》表达更为曲折、细腻而又不乏机智与幽默,包含更多夏衍对自己及同人"在轰炸中生活"的个人化记录和书写,也更见理性深度与反思力度,具有重要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广州大轰炸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广西作家梁晓阳的小说《出塞书》长达六十五万字,分为上部《新疆往事》和下部《十年转场》,全书以一种南方边地文人的独特视角,在高度还原“父辈”和“我辈”远赴新疆的出塞历程中,完成了外来者自我身份的追寻与建构。《出塞书》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旅行和写作成为作家自我确证的有效方式,《出塞书》既强化了主人公梁小羊多年来逃离故乡、只身赴疆的执着,呈现出文学理想烛照下的精神还乡,也深烙着梁晓阳本土的情感与文化印记,流露其南方写作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著录陕西境内田野发掘或民间采集的墓志330种,出土时地明确,内容丰富,超半数为首次发表。核之拓本,该书整理质量总体较高,但也存在照录字形失考、文字阙释误释、断句标点不当等问题,有必要分类考察,补阙正误,以便更好发挥这批新材料的文献、史料、语料等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