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语文,一个气势磅礴的名词,近年来贯穿于语文教育与学习中。如果说我们的语文要坚持大语文观,那我们的阅读便是“大语文阅读”,我们的写作便是“大语文作文”。然而,“大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渗透,并不是一帆风顺,一呼百应,虽然理论上的大语文看起来光彩耀目,然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却并不尽人意。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域与个人的理解差别等,都使其束手束脚,最终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种教学口号,掩埋了她原本的魅力与活力。大语文观对我们语文的教育学习,是否真如当初许多学者理想中那般大有裨益,我们要在实践中怎样不失偏颇的坚持这套理论并运用自如,都是时下语文教研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明显滞后。应在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建立起新的更加完善的汉语言教育的理论体系,可命名为语文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包括三个层面:媒体观——计算机辅助语文教育;系统观和整合观——基于计算机的语文教育;哲学观——语文教育信息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先生的专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借鉴、吸收中外美学的精髓考察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展望语文教育的未来,并以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且达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旨归,既显示了鲜明的学术立场,又体现了独特的学术建树,更蕴蓄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全书用语文教育认知学、语文教育伦理学、语文教育美育学作统领,其新视角所开辟的新领域、新创意所铸就的新格局、新表述所展现的新思想等均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与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的研究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育要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的研究.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一般包括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语文教学活动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等三个方面,因而施教者只有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上下硬功夫,才能成竹在胸,运用自如,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而意味深长的教学意境,从而为构筑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教育思想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语文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本价值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目的观、语文教学策略观和语文教学方法观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首先是“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8.
桐城派不仅以其文风闻名天下,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以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晚期桐城派作家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倡导并施行“学行”与“德行”并重的思想,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成功人士。其“德行”观对当今的学校德育仍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新课改中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缺失的两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渗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育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实施语文教学美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大问题 ,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反之 ,则费时费力又没有好的效果 ,因此 ,教学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笔者认为 ,教学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方法 ,一种是基于专业学科的学科教学方法 ;就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而言 ,我们或前者 ,或后者 ,都有相当的片面性 ;科学的语文教学法应该是两者的结合 ,而要以后者为主要。一、针对语文的、独特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过去的教学法 ,有两个极端 ,一是古代语文教学注重语言和文学的方法 ,二是近现代又偏重教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围绕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延续了百年之久:20年代初有“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之争;50、60年代有“文”、“道”之争;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争;90年代以后又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虽然每次争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不同,但实质都是如何看待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这和世界教育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形式”与“实质”由两相对峙到相互消融、最终归于统一的演变轨迹,对于语文教育是否也有普遍意义呢?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102-105
我国的语文教育,古老而新兴,但至今缺乏理论科学体系。站在新旧百年交接点上,呼唤建立语文教育理论科学。“建立”应做到:明确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确立其基本概念及含义,认识其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且理清语文教学规律,将这些因素逻辑结构之而成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不断改革,尽管各类试验本众多,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步增加表现“人性、心灵美”的内容。追溯语文30年的发展史,语文不仅仅承担着传授基础知识,启迪文学素养,还充当了政治教育,科学普及等越俎代庖的工作。在大语文观的旗帜振摇下,许多教学工作者把语文教学的包容理解成了万事俱备,似乎语文是个品相很好的青花瓷器,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什么都可以挖掘。语文课似乎更生动了,学生似乎更爱听了。然而,我们更多做的事情是在越俎代庖的讲解课文,搞泛化教育,不仅使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也失掉了语文独有的真味。所以,语文教学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我们常说让语文再语文一点,让语文回归语文,但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的压力,受到一些人为性的制约,发生了越来越多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课堂上仍然围绕“道”为中心,人文性出现了过多的弥漫,离语文越来越远。语文课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14.
文质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文道的概念是唐以下的道统论渗入文质关系的。语文教学的文道关系指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这种关系应是“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走入了“死胡同”。根本原因在于狭隘的教育目的 ,脱离语文学科固有的人文意义 ,没有发挥它对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所起的特殊作用。孔子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对人的塑造 ,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既是实用主义的 ,又是超功利的。同时 ,孔子强调学习是渗透于生活中的 ,提倡面向人生、面向生活的“大教育观”。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学芳 《科技信息》2009,(21):I0201-I0201
教材的改革是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校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观的指导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专业特点,配合学校从宏观思路、深层结构、内容选择、编排体例等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7.
黄伟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1):99-103
本文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理论视角来观照现代语文教育。论文从三个维度对语文学习特点作了深入考察,以此为基点从三个向度展开了对现代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的理论探讨,进而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发展为主线,人格为目标”的现代语文教育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操作实践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包括三个层面:媒体现——计算机辅助语文教育;系统观和整合观——基于计算机的语文教育;哲学观——语文教育信息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语文”的内涵始终众说纷纭,大致有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含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几种说法,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采用了后者。但“语文就是语言”既不符合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的实际,又不能适应社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考察社会赋予语文学科的使命,“语文”的本质应当是言语,语文教学应当是言语教学。我们呼吁构建言语学、言语教育学,编写言语教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创新,首先表现为思维的聚变创造性,没有大脑“思维反应场”中思维的聚变创造设计作为先导,就不可能有语文教育理论成果和语文教育实践效能上质的飞跃,本文借鉴创造力有关定义,引出重构聚变创造思维理论,探索语文教师重构聚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类型,特点及其激活原理,有助于语文教师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