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揭示不同施肥处理下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养分变化及其对施肥响应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最优施肥配方,旨在为优化无患子合理施肥技术提供支撑。【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配方施肥试验,分析14个施肥处理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患子叶片N含量在花序抽生期(4月15至5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P含量在花期(5月10日至6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K含量从花絮抽生(4月15日)直到果实膨大期末(9月1日)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无患子叶片N、P、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肥和磷肥具有协同作用。无患子产量均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无患子生长效果最佳的为N2P2K2(氮、磷、钾肥分别为600、300、50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可达2.71 kg,产量达2 254.28 kg/hm2,较CK显著提高了49.5%。【结论】无患子在施肥管理中采果期要注重氮和钾肥施用,花期肥要关注磷和钾肥的施用量,壮果肥要注重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用; 建议无患子最佳施肥量为氮肥773 kg/hm2、磷肥273 kg/hm2、钾肥557 kg/hm2。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海东部地区黄瓜种植不合理施肥的问题,确定有机肥替代氮肥的最佳比例,为该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津绿30”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寻求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T7)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20%(T3)处理效果较好,黄瓜产量提高59.54%,黄瓜果实的可溶性糖、Vc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6.23%、49.46%和44.44%,改善了产品品质;因子分析法评价土壤养分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30%(T4)最好,增加了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可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分析认为,施用N 444 kg/hm2、P2O5570 kg/hm2、K2O 48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6 150 kg/hm2是该地区黄瓜种植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Cd、Zn污染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d、Zn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果实内的残留.结果表明:(1)Cd、Zn处理影响番茄果实品质.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Cd:0.001 mmol/L~0.1 mmol/L、Zn:0.01 mmol/L~1.0mmol/L),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而有机酸含量上升,且处理间的差异显著,Zn在1.0 mmol/L时,有机酸含量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2)Cd、Zn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Cd处理浓度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除Zn(0.01 mmol/L)处理外,其余Zn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国家蔬菜卫生标准相比,番茄果实中的Cd的含量严重超标,而Zn的含量没有超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最佳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配置方案,以台农71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0,120,180,240,300 kg/hm2),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12.50万,16.67万,25.0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对菜用甘薯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菜用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量增加一直增加,其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氮肥用量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其他指标最高值出现在18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种植密度对菜用甘薯茎尖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茎尖粗和叶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产量、节间长、叶柄长和叶长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茎尖产量、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合理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汉源花椒生长状况,指导合理的汉源花椒水肥管理措施,采用水和肥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汉源花椒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水肥处理对汉源花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源花椒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根/冠比随土壤水分含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汉源花椒生长状况隶属度(y2)与土壤水分含量(x1)和施肥量(x2)的关系式为y2 =-2.070 0-0.001 3x21-0.206 0x22+0.118 1x1+0.512 6x2(n=27, R2=0.962)。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苗木质量提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为46.1%,氮(N)、磷(P2O5)和钾(K2O)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7 kg/hm2、过磷酸钙75 kg/hm2和硫酸钾187 kg/hm2。汉源花椒幼苗生物量与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减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拟在探寻攀枝花市优质烤烟生产的最佳施肥方案。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氮磷钾肥配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施肥量为N 75.00kg.hm(-2),P_2O_5112.50 kg.hm(-2),P_2O_5112.50 kg.hm(-2),K_2O 225.00 kg.hm(-2),K_2O 225.00 kg.hm(-2)时,烤烟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好,产量产值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缓释肥施肥量对槲栎(Quercus aliena)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规律。【方法】以槲栎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使用缓释肥(15% N+9% P2O5+12%K2O+2%MgO+微量养分元素(TE))设置5个施肥处理0.24、0.95、1.91、3.81和5.71 g/L,测定生长季末槲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浓度。【结果】0.95、1.91和3.81 g/L施肥水平下,苗高、整株生物量、整株氮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0.24 g/L的施肥水平; 当施肥量增至5.71 g/L时,整株苗木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施肥量0.95~3.81 g/L(施氮量100~400 mg/株)时下降,苗高和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结论】槲栎容器苗合理的施肥区间为0.95~3.81 g/L,槲栎1年生容器苗组织矿质元素合理的浓度范围为:根系中N 1.63% ~1.93%、P 0.48%~0.52%、K 0.65%~0.79%; 茎中N 1.11%~1.43%、P 0.24%~0.25%、K 0.28%~0.44%。从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推荐槲栎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0.95 g/L,即施氮量100 mg/株;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是筛选槲栎苗木施肥量的重要指标,可推荐用于槲栎苗木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冬小麦后茬夏谷的减肥增效施肥水平,在前茬小麦季设置12个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配施处理,研究前茬冬小麦施肥的肥料后效对后茬谷子(冀谷42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茬谷子在前茬小麦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971.38 kg/hm2,与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相比0 kg/hm2微生物菌剂+0 kg/hm2复合肥、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分别提高30.88%,20.10%,5.41%。冀东地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棉花叶片、加工番茄叶片、加工番茄青果和加工番茄红果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棉花叶片和加工番茄的果实等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含量,分析影响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以加工番茄叶片饲喂的棉铃虫上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6.04 d、幼虫存活率最高54.44%,蛹羽化率最高83.58%,以加工番茄红果发育历期最长26.17 d,幼虫成活率最低3.67%,蛹羽化率最低0.00%。因此,4种食料中棉铃虫的适合度为:加工番茄叶片棉花叶片加工番茄青果加工番茄红果。棉花叶片、加工番茄叶片和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加工番茄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5.14%、C/N为0.91;加工番茄红果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3.04%、C/N为9.65。因此,植物组织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低、C/N小、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土壤追施锌肥对水稻植株锌累积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在水稻(扬育粳2号)分蘖期及灌浆期追施锌肥,探究不同生育时期及锌肥施用水平对水稻成熟期植株吸收和累积锌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个时期施肥后,水稻成熟期各器官锌含量和植株锌累积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锌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也随之改变;施肥处理后,营养器官茎中锌含量最高可达到对照组的4.3倍(分蘖期),而糙米锌含量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20.9%(分蘖期)和29.7%(灌浆期);相同锌肥水平下,分蘖期施肥植株锌累积量(最高454μg)均高于灌浆期(最高266.2μg),而锌收获指数(最大0.194)均低于灌浆期施肥(最大0.336).总之,土壤追施锌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植株锌的累积,并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籽粒中锌的含量和累积量;灌浆期较分蘖期追施锌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锌水平,是通过土壤追肥方式提高水稻籽粒锌水平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益果灵”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番茄为试验材料,对番茄进行不同浓度的"益果灵"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益果灵"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浓度的"益果灵"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选出综合效果适合于番茄的"益果灵"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益果灵"可以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生长速度,提高产量,降低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含酸量。综合各方面的指标,适合于番茄花期生长的"益果灵"质量分数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宜于青海高原春小麦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常规施肥100%(F100)、70%(F7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100%(F100+G)、70%(F70+G)、0%(F0+G),分析在不同处理下苗期、花期和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以及春小麦整个生育期N2O的排放特征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在复种翻压绿肥处理下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F70+G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为6 025 kg/hm2;花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F70+G>F100+G>F70>F0+G>F1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较单施化肥减少了农田N2O的排放,其中F70+G处理的N2O排放量较F70处理显著减少(P<0.05)。同时,F70+G处理的N2O排放强度最低。因此,复种翻压绿肥配施70%化肥为青海高原春小麦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钙措施对加工番茄脐腐病发生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喷施氯化钙、滴施硝酸钙对加工番茄果实含钙量、脐腐病发生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钙措施都可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滴施硝酸钙处理可提高加工番茄果实含钙量和加工番茄果实硬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140t/hm2,分别较不施钙和喷施氯化钙处理增加了22.8%、14.3%。硝酸钙滴施对加工番茄品质影响不大,但加工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作用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可溶性固形物在番茄果实的品质特性、加工特性和生理作用方面的作用,以及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和对风味的影响作用。也对近年来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基因重组、水肥调控和激素调控等途径的研究情况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的弱光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对吊蔓栽培的小西瓜"西圆一号"进行早春栽培,在果实生长期对植株进行不同阶段的光照强度处理(遮光后光强为自然光的40%),并分别测定西瓜果实的鲜重、体积、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初期遇到弱光对果实鲜重影响最大;越是在生长后期遮阴,对西瓜品质影响越小;每个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沼液施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沼液对滨海盐碱土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生产应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选择滨海盐碱土,设置了大田周年3茬沼液肥种植试验,沼液喷施和浇施总量分别为0(CK)、65、101、138、175、211和260 m3/hm2,并种植花椰菜以验证土壤性状改良效果。【结果】对滨海盐碱土壤施用适量的沼液(65~268 m3/hm2),土壤pH从8.45降至7.90左右,EC值也从478 μS/cm降至150 μS/cm左右,土壤有机质从1.5 g/kg升至约2.0 g/kg。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得到较好保持或恢复。改良土壤上的花椰菜生长状况良好,与CK处理相比,花椰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不同施用方式下,花椰菜产量存在差异,单茬浇施用量为每小区25.2 L(8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9 236.5 kg/hm2; 单茬喷施用量为每小区31.2 L(10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3 628.0 kg/hm2。另外,施用沼液后,对花椰菜可溶性糖和Vc含量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沼液可以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性状,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和EC值,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或恢复土壤的肥力。沼液可以代替常规肥料用于盐碱地花椰菜的生产,浇施沼液效果好于喷施,单茬沼液的理想施用量范围为84~104 m3/hm2。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滴灌频率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时研"为试材,研究滴灌频率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试验灌水定额1800 m~3/hm~2,设立高频灌溉W_1(2 d 1次)和低频灌溉W_2(10d 1次)2个灌溉频率,N_1(施纯氮360 kg/hm~2)和N_2(施纯氮600 kg/hm~2)2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高频(W_1)较田间经验常用的低频(W_2)相比,株高、茎粗、果实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0.7%、25.8%、20.6%,W_1N_1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产量达76840.05 kg/hm~2。适量施氮下,高频灌溉可促进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品质改善。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生育进程呈双峰曲线变化,当灌溉频率一致时,N_1处理叶片的酶活性显著高于N_2。在座果期间,N_2比叶面积上升,随着氮肥的增加,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建议新疆日光温室滴灌番茄施氮量为360 kg/hm~2,灌溉频率为2d 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