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也是反宦官斗争遭遇挫折最大的时代。与东汉相比,唐代的皇权、相权、官僚集团的凝聚力、外戚力量和学生力量都相对小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使皇帝对宦官更加依赖。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官僚集团、外戚和士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宦官也是依赖性大于反抗性。与东汉相比,唐代的宦官掌握政权和军权也更加制度化。这些都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反宦官斗争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4.
《丧服经传》是《仪礼》第十一篇。礼乐制度的根本功能在于确立君统,建立一种有差别的等级宗法社会秩序。东汉中后期,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和宦官专权,使得皇权陵夷、纲纪沦丧。作为东汉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与反抗者,一代经学大师马融也通过注释《丧服经传》,曲折地表达了他试图强化宗法礼制、借以重建纲常秩序的社会变革理想。  相似文献   

5.
汉代外戚专权在历史上是比较突出的政治现象。外戚是通过婚烟与皇室结成的外姓亲属,他们的政治势力是随着皇室内亲戚的实际权势的高低而消长。造成外戚专权的原因是汉代皇帝们为了加强皇权,对宗室、重臣采取排斥打击措施,重用自以为对皇权威胁较小的外戚参政,导致外戚专权。结果是外戚的专权同样造成了对皇权的巨大危害,带给统治以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唐初统治者总结东汉宦官专权的教训,力主抑制宦官势力,但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作为维系皇权的特殊政治力量,走出宫闱,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势不断膨胀,从内廷参决机要、到典领禁军,从干预朝政,到废立皇帝,愈演愈烈,把中国古代宦官专权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7.
东汉的豪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豪族的发展 (二)东汉豪族政权的树立 (三)东汉豪族概述 (四)豪族与经济──小民之困顿 (五)豪族与经济──豪人之富奢 (六)豪族与政治──门生故吏 (七)豪族与政治──选举请托 (八)外戚豪族宦官豪族的专政 (九)清流豪族的挺起 (十)豪族内争──第一次党锢 (十一)豪族内争──第二次党锢 一,西汉豪族的发展 中国两晋及南北朝是阀阅统治时期。阀阅在政治上包办高级官吏,与君主“共天下”;在经济上领有大的庄园,庇荫着许多“佃客”及“衣食客”,对政府都免却课役。阀阅中人不与庶民通婚姻,而且一举一动,都不屑与庶民接触,说是“士庶之…  相似文献   

8.
商王朝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包括自然环境安全威胁以及政权安全、国土安全等社会性的国家安全威胁。商王朝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从“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王位继承制为主线的政权安全;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国土安全;武力政权国家为典型的军事安全;经济资源向上和向心流动的经济安全;法律规制和思想控制为手段的社会安全;神权政治下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安全;征伐与经略并举的外部安全。商王朝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和实践呈现出依据王朝兴衰及时调整;军事手段为核心,多措并举;统治者提倡敬民的民本思想,追求纯一德行;贯彻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实用主义的特征。商王朝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在我国国家安全思想史中具有开创性地位,对后世维护国家安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晚期至西汉的诸侯王墓和帝陵封土一直在延续覆斗或方锥形的形式。而洛阳东汉的帝陵却一反对西汉王朝制度多方承袭的做法,在封土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平面圆形,外观类似馍头的形式。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帝陵形制,以及同一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贵族墓冢的变化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这个变化涉及陵寝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圆形封土的考古学文化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唐睿宗至玄宗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乱到治又由盛变衰的历史转折时期,从宦官专权的角度来说,也是唐代宦官权势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以高力士为首的大批宦官经过长期酝酿准备,开始从宫闱侍从的地位走向政治前台。  相似文献   

11.
藏族的历史特性造就了藏区的教育传统主要是寺院教育,但在和内地交往过程中,明清中央王朝为了强化对土司地区的统治,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行儒学教育。从中央王朝推行的教育措施、教育类型、教育特点等方面看,在明清时期藏族土司地区的儒学教育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3.
汉元成二帝在位时期,正是西汉国势日衰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高潮再起,阶级矛盾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元帝刘Shi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纵容宦官迫害贤臣,政治黑暗腐败;由于成帝刘鳌“湛于酒色”,宠任外戚乱政,才使西汉走向衰亡。但在元成二帝时期、对外关系,综合经营的田庄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事物是复杂的,在衰败中也有平稳和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汉元成二帝在位时期,正是西汉国势日衰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高潮再起,阶级矛盾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元帝刘shi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纵容宦官迫害贤臣,政治黑暗腐败,由于成帝刘骜“湛于酒色”,宠任外戚乱政,才使西汉走向衰亡。但在元成二帝时期,对外关系,综合经营的田庄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事物是复杂的,在衰败中也有平衡和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西汉前期的儒学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结构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顺应时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儒者们有意识地强化了先秦儒家理论中有利于稳固政治结构的一面。通过考察叔孙通的“起朝仪”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何完成“守天下”的任务,可以看到作为思想的儒学究竟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秩序和统治结构。综合来看,将西汉前期的儒学定位为政治儒学应是比较恰当的,在儒学与政治的互动之中,双方达成了一种双赢互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阴氏在东汉前期凭借军功和外戚身份兴起,尤其是在阴丽华被立为皇后、其子刘庄被立为太子后,阴氏开始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绽放光彩。但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因政治环境的险恶,开始对外戚严加防范,阴氏也不例外。而阴氏凭借其外戚身份仗势做出僭越之事,在阴太后离世后,明帝借机打击阴氏,阴氏很快走向了没落。阴氏外戚在东汉政治舞台上延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汉政治的稳定,对马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汉霍氏家族是继吕氏后西汉政权发展过程中第二个势力庞大的外戚家族,起着左右政局,影响国家兴衰的历史作用。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官僚体系发展完善的初期,外戚权力的合法来源和其权力的制度保障,对其家族的兴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霍氏家族兴衰这一历史过程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信息网络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网络的脆弱性和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着重分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所受到的系统内、外部的威胁攻击,以及所引发的信息社会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莽篡汉后,依照儒家理想主义的治国方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措施。非但没有挽大厦之将倾,反而带来了社会的剧烈动荡,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在此情形下,社会各阶层寄希望于刘汉王朝的重建,而人心思汉的社会舆论,一时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选择,最终促成东汉王朝的建立。思汉的社会舆论不是简单地对刘汉王朝的怀念,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汉政的理性回归,汉政的统治模式的定型和确立,也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艺术悠远流长,走过了漫长的混沌历史,走过了甲骨文、金文、石刻、简帛文的有序发展阶段,终于来到了繁荣昌盛的时期。书法艺术的繁荣是在东汉时代开始的。东汉,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历史推演到东汉刘秀政权,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但是这种专制是封建社会下的奴隶性质的专制,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了一种阻遏作用,焚书坑儒就是这种悲剧性的大暴发,大兴土木建宫殿也是这种专制的必然结果,秦王朝短命了。接着是西汉王朝,该王朝匆忙上台,完全承袭秦代一整套社会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