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西方的贵族政治传统出发,得出"贵族"一词的含义和"贵族"的衡量标准。贵族精神要求人们从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超拔出来,去追求优良的生活方式。贵族不是没有经济方面的需要,财富是贵族得以存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财富是贵族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虽然贵族和其他阶层相比在经济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贵族所追求的优良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物质的。贵族在物质之外、物质之上还有着更高的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贵族政治传统要求人们从日常经济活动中超拔出来,去追求优良的生活方式。贵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阻止了现代政治和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的堕落。  相似文献   

2.
唐代女性在相对自由而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十分普遍.不仅宫廷女性和贵族妇女普遍爱好体育活动.而且下层民间妇女也多有参加者,这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精神面貌,而且也是唐代女性社会活动空间大大拓展和社会地位提高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10世纪至11世纪前半期的日本国风文化处于藤原氏摄关政治的高峰期内,在思想信仰方面有净土信仰、御灵信仰和阴阳道信仰等内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日记、物语、绘画等形式,在生活样式方面有束带、十二单、访妻婚等形态。国风时代属于律令制度逐渐崩溃和庄园制度逐渐形成的过渡阶段,较之国风文化之前注重学习中国的文化发展阶段,国风时代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代表日本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原始道教是吸取老于的平等思想,唤起下层人民的平等意识和对贵族统治者的不满而形成的宗教组织,驳斥了把原始社会的巫术思想看作是道教的思想渊源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5.
恺蒂 《世界博览》2014,(13):48-51
正英剧《唐顿庄园》号称是英国电视史上制作最昂贵的剧集,成为2003年以来英国所有电视台中的单集收视之最,连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也对它紧追不舍。随着这部剧的热播,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这部电视剧通过一个贵族家庭在近代生活的一段故事演绎,再现了历史上贵族曾经的生活场景。也向我们展现了随着工业革命兴起以及大英帝国在近代没落的大背景下,曾经的贵族也随之逐渐没落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6.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之蒙人。从他渊博的知识和与他交往的友人(如魏相惠施等)可推知,他大约出身于没落贵族阶级。庄子曾为“漆园吏”,但为时不长,便隐退乡里从事著述和讲学。他生活十分贫寒,曾“往贷粟于监河候”,(《外物》)也曾“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山木》)住在穷巷,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饥瘦。这种阶级地位的变化,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庄子是像某些论者所言顽固地坚守旧贵族的立场,为奴隶制的沉没唱挽歌,还是自觉或非自觉地向下层人民靠  相似文献   

7.
戴海敏 《科技信息》2010,(31):I0160-I0161
本文从《诗经·国风》里出现的花草和女性形象中归纳出两者相互间的关系,重现女性的生活场景图,试图探究女性在诗经时代的地位变迁和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8.
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风集团)的前身是合肥市冰箱配件厂.自1997年实行主导产品战略性转移以来,国风集团先后进行过数次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不断创新决策管理的方法,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风集团的塑料建材、塑料管材和塑料薄膜三大主导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塑料加工行业,国风集团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双城记》的宗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科技信息》2007,(31):489
《双城记》作为狄更斯一部杰出的作品,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和谴责贵族的残暴。透过表层,笔者发现小说还宣扬了在爱和再生的追求中的牺牲精神。其中,激情,宽恕和复活,明显具有宗教色彩。本文试图从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任务刻画三个方面揭示小说的宗教底蕴。  相似文献   

10.
赵红石 《科技信息》2009,(20):133-133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作者重点描写了俄国贵族在国家危急时刻的各异表现。本文对小说中出现的贵族家族加以分析归类,指出上层贵族莫视国家命运,而优秀贵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风,他们有爱国心,与人民的精神相通。俄国的前途就在于这些优秀贵族与人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7,(5):25
5月12日.在“国风生物柴油”产品鉴定会上,国风生物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柴油以其国内领先的技术,受到鉴定委员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国风生物柴油”通过新产品鉴定,认为国风的产品采用了新的生产配方和工艺技术,技术创新具有前沿性,建议进一步扩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宋代官僚贵族在诸如饮食、焚香、熏衣、佩香、沐浴、待客、书写等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使用香料尤盛.出现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进口香料大量供应;长期以来香料知识文化的逐渐积累;宋代官僚贵族相对富裕的经济条件和奢侈的生活习惯;宋代士大夫贵族追求精致的精神文化生活趋向.香料不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物,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们生活中既奢侈又雅致的一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国风》中涉及许多与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这些植物塑造的各种情感审美意象对后世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寺庙众多,僧侣数量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旧西藏就是一个信仰自由的人间乐土。历史上,旧西藏寺院集团、僧俗官员、世袭贵族三大领主集团对下层僧尼、广大农奴实行野蛮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被统治阶层生活动荡命运悲惨,毫无安全、人权可言,宗教信仰自由也就无异于天方夜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历史洪流中,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中央历代领导集体都以“慎重稳进、十分严谨”的态度领导了西藏各项工作,在宗教领域,建立了和谐、和睦的宗教关系,实现了信教群众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和利用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首先论证出《国风》是祭诗,然后进一步论证出《国风》是祭社诗。《国风》正是诸侯祭社活动的祭诗,其中“国”指“国社”,“风”指“巫风”,即祭祀国社的巫歌。同时,还考证出《国风》的作者是“瞽”。瞽并不是什么盲乐师,瞽如同后来所谓的“白眼”,乃是“瞽工轻君”的代名词。“瞽为诗”就像“史为书”一样,瞽是专业的诗人歌手。瞽是先秦时期的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他们才具备创作《国风》所应有的音乐上和“文学上必需之条件”。 《国风》既非出于民间,也不是“统治阶级之作品”,而是“瞽”创作的祭社诗。此说的确立,不仅表明了“郑声淫”的客观性,还说明了朱东润《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一文中的质疑的合理性和以“统治阶级之作品”来释疑的牵强性,更证明了朱光潜所说的原始诗歌“与神话和宗教相联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类上层单目标、下层多人无关联多目标的两层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加权法把下层的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形成一个下层多人无关联单目标的两层规划问题,采用外部逼近法解两层规划问题,从而获得原两层决策问题的最优解.该法为两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虽然属于“艺术至上”的“新感觉派”作家,但他的前期创作塑造了下层女性的群象,构成了一幅日本二、三十年代下层女性生活的广阔的画卷,引起了人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具有不容置疑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