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摘要: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很多,但是确定的物性下限均为某一固定值,对于埋深变化较大的岩性油藏,存在较大的误差。以G油田P油层为例论述了应用常规方法确定物性下限存在的问题,并应用考虑埋深的试油法和经验统计法确定了G油田P油层的物性下限,其确定的动态物性下限更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对于向斜油藏的成藏机理,以及后续的储层评价方式都具有值得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棚油田碎屑岩储层属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埋藏深,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复杂,有普通黑油油藏、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等。通过综合应用Hobson法、产能法、浮力法等得到含不同流体储层的下限标准,确定了油层和凝析气层有效压裂的物性下限值,为压裂层位的选取和特低渗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J油田储层类型多样, 储层岩性复杂, 以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和沉凝灰岩为主,而且储层物性变化较大, 使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划分储层和储层评价。结合研究区地质特点,应用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等方法来确定不同层位储层物性下限标准;以物性下限标准为基础,优选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有效厚度划分的电性标准。提高该区开发井有效厚度的测井解释精度,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J油田储层类型多样,储层岩性复杂,以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和沉凝灰岩为主,而且储层物性变化较大,使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划分储层和储层评价.结合研究区地质特点,应用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等方法来确定不同层位储层物性下限标准.以物性下限标准为基础,优选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有效厚度划分的电性标准.提高该区开发井有效厚度的测井解释精度,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试油、压汞、物性等资料,综合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分别求取东营凹陷孔一段一沙四下亚段红层砂体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合红层砂体沉积、成岩作用、地层压力特征探讨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红层砂体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与深度存在函数关系;沉积作用是红层砂体有效储层发育程度的主控...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油藏岩性复杂,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和物性下限难以确定,致使对火山岩油藏试油、试采以及压裂改造等带来不便。利用岩芯观察、岩芯物性分析化验、试油试采、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位置等与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出发,研究了影响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在弄清储层物性主要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生产动态资料刻度静态地质资料的方法确定了物性下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岩相和构造位置,其次是储集空间和风化程度;并最终确定出石炭系不同储层基质物性下限值,沉积岩类为6.5%、凝灰岩类为5.0%、熔岩类为4.5%。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物性受储层特征、地层温度、地层压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较为困难。本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10油层组为例,应用经验统计法、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等多种方法相互对比、验证,综合标定储层物性与含油性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11.7%、渗透率为1.2×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43%。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质作用对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查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依托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化验和薄片鉴定等资料,选取岩性、沉积、溶蚀、胶结、构造及埋深6个影响因素,采用地质统计学和参数交会图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油田青一段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储层物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的特点;岩性、沉积相是影响储层物性的最重要主控因素,细砂岩较其他岩性的物性好,邻近沉积物源的井区物性较好,远离沉积物源的井区物性相对较差;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从建设性和破坏性两方面均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影响,碳酸盐、泥质胶结是导致储层孔隙度、渗透性变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构造作用仅在断层附近能够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而远离断层的井区物性几乎不受构造作用的影响;随埋深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趋势均不明显,揭示出埋深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 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和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油田水驱开发以来,受注入水影响,储层物性变化较大。砂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黏土含量高等特点,经过多年注水冲刷以及开采后期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影响,储层易形成局部优势渗流通道,地下渗流场发生很大变化,进而影响油藏开发后期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初始储层物性参数已不能有效指导开发后期工作。为全面了解水驱油田储层物性变化研究方法及应用情况,寻找适合不同油田开发后期适用性技术方法,本文进行了大量调研,认为通过采用取心资料分析、驱替实验、孔隙网络模型、孔喉结构分形表征等方法,可从微观角度对孔喉特征参数进行描述,是研究储层微观物性变化的重要手段;而借助密闭取心、水驱油实验、数值模拟技术可定量表征储层参数变化,是研究储层宏观参数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砂岩储层时变分析各方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以期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合理方法研究储层参数时变规律,精准刻画不同流动单元内物性参数变化,建立动态地质模型,精确模拟开发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低渗储层物性下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规研究方法在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中有较大局限性,为了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压汞实验、水锁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从岩石的微观孔隙特征出发,首先利用实验方法确定含气层段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进而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孔喉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从而确定储层的...  相似文献   

12.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来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个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上,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位于巴西坎普斯盆地的Peregrino油田为一大型构造岩性重油油藏,如何构建符合油田地质特点的地质模型以应用于井位部署和方案优化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系统总结了Peregrino油田地质模型构建与更新方面的主要技术与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基于地质特点的三维网络构建,基于储层物性特点的储层分类,波阻抗体三维约束下的岩相建模,岩相控制下的物性参数体创建,分相J函数方法建立饱和度模型,多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技术,以及基于Petrel软件的工作流编制实现模型快速更新等。油藏数值模拟与新井结果表明建立的地质模型比较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井位部署与方案优化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类似油田的地质建模与更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靖边油田沙子湾油区位于靖边油田西南部,长6油层为本区主力油层,以构造一岩性油藏为主,油气富集程度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展布和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本区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及储层分布特征的研究,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不仅对本区油气开发具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靖边油田长6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双河油田为例,运用特高含水期油井密闭取芯、长岩心水驱油实验等室内实验资料,对油层水淹状况变化规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储层水淹程度加剧,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参数与渗流特征均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认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对策应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梁家构造带万昌组储层特征,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量岩心、测井、物性数据和沉积相资料,并通过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古近系万昌组储层岩石的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和储层砂体分布特征,探讨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油层比油气层、气层、水层要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下限高,万昌组的砂体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南2个方向。水下扇的中扇储层相对较好,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外扇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万二、万三段物性最好,主要为中孔中渗;万一段储层物性次之,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的控制因素有埋深、粒度及分选性、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等。万昌组储层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并且万二段和水下扇的中扇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集层位。  相似文献   

17.
滨里海盆地M油藏属于稠油油藏,目的层埋深较浅,储层较为疏松。油田开发主要以热采为主,水窜容易造成油藏水淹,且新井初期含水率较高,为此开展水淹层测井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开发调整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J函数建模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水淹层,基于M油藏取芯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压汞实验等方法,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对目的层J函数进行建模,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对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与目前含油饱和度评价水淹层。结合生产测试结论,证明J函数方法在水淹层评价方面效果较好,这种方法对于构造油藏水淹层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长浩 《科技信息》2011,(16):132-133
砂砾岩油藏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复杂,测井评价困难较大。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以测量地层总自然伽马、无铀伽马、铀、钍和钾的含量,在砂砾岩油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陈家庄凸起南斜坡带砂砾岩油藏为例,介绍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储层划分、隔层和裂缝的识别、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油层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开发可以提高油藏单井产量和整体开发效益,但前提是水平井要获得较高的油层钻遇率。对于常规油藏水平井开发获得较高的油层钻遇率较为容易,但对于像ML油田长8油藏这种纵向强非均质性储层,难度较大,现场随钻跟踪工作也极为棘手。水平井开发主力层优选一般以定性化方法居多,定量化技术方法研究较少。从影响强非均质性储层主要测井参数的电阻率、声波时差等出发,结合水平井轨迹设计实际需求,提出了小尺度范围内储层纵向主力产层精细优选技术。2015年以来,水平井地质设计大规模应用定量化主力生产层段优选技术,在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调整中,应用三维地质建模随钻跟踪和RDMS水平井随钻远程监控技术,在ML等油田矿场实践中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延长油田低渗/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水力压裂技术,尤其针对含油水层、边底水油藏,水力压裂可以有效沟通渗流通道增大泄油半径、抑制边底水降低含水率。本文以子北油田为例,通过分析储层特征(油层厚度、水层位置、隔夹层位置及厚度、储层物性)与压裂施工参数、压裂后投产效果,不断优选施工参数、有效控制压裂裂缝延伸方向、缝长,建立适合延长油田油藏特征的压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