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秋华 《广东科技》2008,(11):47-50
前言在最近300多年的人类历史中,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8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三次科技革命,它们对于整个人类的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变化都无法比拟的。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竞技运动与人类社会的科技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革命使得现代各项竞技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新民主义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成为我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证分析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然而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的辉煌里程碑却在一开始就遭到了来自社会主义运动内外的机会主义理论家的双重责难和攻击。在他们看来,十月革命缺乏经济前提,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它就象“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而苏维埃政权“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第54页)。今天,在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而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依据历史经验和新的现实加以丰富和发展的时候,怀疑和否定十月革命的思潮重新抬头,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在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对十月革命的价值和意义“老调重谈”,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怎样破解历史周期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深思和索解的难题。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奋斗,在探索历程上,从毛泽东民主新路的第一个答案到习近平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之中。在经验启示上,中国共产党人给出的前后两个答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我革命答案更是对民主新路答案的承袭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范嵘 《科技信息》2007,1(13):16
革命政治运动与人这一主题,无疑是当代作家最显要的主题之一。探究革命政治运动这一“历史”对文学的塑造,触摸革命政治与人之间的复杂纠缠,避不开历史的大环境与作家的人生体验的交融。通过解读《布礼》、《青春万岁》,王蒙,这个在八十年代名震文坛的作家,便从历史轰轰烈烈的面幕下走出。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运动,热气腾腾,方兴未艾。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不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运动毫无影响,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运动也不可能对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置之不理。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背景,也是动力,或者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新技术革命受到中国人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中华民族富有哲学传统。如果说,中国人从现象上观察新技术革命饶有兴趣,那么,从哲理上思考新技术革命,则是一往情深。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中国的报刊上,新技术革命的论文已经令人目不暇接了,而现在,一本新技术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即思想革命时代、政治革命时代、社会革命时代。党在三个时代的基本路线,就是思想革命路线、政治革命路线和社会革命路线。相应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三个革命时代和党的三个时代的基本路线,党就有三个时代的不同的建党路线,这就是思想革命时代的思想建党路线,政治革命时代的政治建党路线和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建党路线。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在考察科技强国和科技革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需要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前,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了人世。虽然他未能亲眼看到自己毕生奋斗改造世界的宏愿得以实现,但是他为人类留下的思想财富是极其宝贵的。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以不可阻挡之势,从欧洲传到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现在,它已经从一种科学的革命学说和社会运动,发展成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身在曲折前进的革命实践中不但得到了检验和证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就是指由毛泽东同志所创立,凝聚了党的集体智慧,总结了我国文艺运动的发展规律,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文艺主张。”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出发,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规律的科学表述,也是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方针,无论过去或现在它都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运动胜利前进的指针。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就是要进一步重新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实践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1921年9月到1930年9月先后8次来到安源,开创、领导了闻名天下的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安源成为毛泽东在江西伟大革命实践的第一站,成为毛泽东实现早期革命生涯重大飞跃的地方,成为毛泽东缔造新型人民军队的地方,成为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初步形成的地方。近十年的安源革命运动展示了毛泽东非凡的领导方略和策略思想,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改革 (也不完全排斥使用暴力 )的途径 ,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以期最终实现资产阶级的专政。这次革命 ,无论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抑或是从历史条件来看 ,都具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只是因为历史的偶然性———维新派识人、用人的错误和袁世凯的叛卖 ,才使这次可望成功的革命运动功亏一篑 ,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冲破一切传统界限,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扩张,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正是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大力发展小城镇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城镇的发展规律,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一、目前反城市化趋势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复合的有机体,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城市在人类历史出现已六千年了,特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化的趋势不断集中,大型化,每10个人中有1人生活在大城市。但是,值得今人重视的是在世界城市膨胀…  相似文献   

15.
震惊世界的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究竟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很快发动起来并掀起高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命题。通过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诸多史料的解读研究我们发现,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发动和领导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首要的工作是紧扣解决工人群众困苦生活的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民生工程建设。最终觉悟起来了的人们则从受人欺侮的弱势群体一跃而成为了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中曾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仅促使了劳动生产力极大发展,还使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科技革命和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得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使得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这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就在科学技术和人的实践推动历史大步前进的同时,科技决定论、人类中心主义也膨胀起来,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突显。历史昭示我们:要想明天更加美好,人类必须走与自然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孙中山一生的活动轨迹作了具体的分析,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历史证明,孙中山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乎世界之潮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孙中山是一个永远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至今已有70周年了。这一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是一次彻底地不妥胁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胁地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上的革命运动,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开端,从而使中国革命成为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历史条件的变动,必然要求和引起德育工作思维视角的重大转换。在德育工作思维的价值取向上,德育工作要从服从、服务于革命运动转向重在社会建设和人自身建设;在德育工作思维的实践基点上,德育工作应由主要面向少数先进分子转向以“广大的中间地带人群”为中心,在德育工作思维的宏观视域转换上,德育工作的视野要由局限于国度社会转向“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在德育工作思维的载体形式上,网络等大众媒介将逐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好书过眼     
《世界知识》2010,(22):68-69
<正>从十月革命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这70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发生了很多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人物。对苏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