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固相反应法和高压高温法研究BaZr1-xYxO3(x=0,0.05,0.10,0.15,0.20)的合成. XRD和Raman谱结果表明, 在常压和1 300 ℃进行固相反应不能得到纯立方钙钛矿相BaZr1-xYxO3. 对上述样品进行高压(3.6 GPa)再处理, 低掺杂量样品(x=0,0.05)在500 ℃时得到较纯的立方钙钛矿相, 表明增加压力可促进固相反应; 在高掺杂量样品(x≥0.1)中出现少量BaCO3和m-ZrO2相, 表明增加压力不利于固相反应. 高压合成样品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均小于常压合成的样品. 保持压力不变, 当温度为1 000 ℃时, 各样品均出现明显的BaO杂相. 表明在500 ℃时, 高压处理可提高BaZr1-xYxO3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2(1-x))ZrSi4O12:2x Eu3+系列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荧光特性、热稳定性和色坐标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红色荧光粉Ca2ZrSi4O12:Eu3+可以被紫外光或蓝光激发,并在612 nm处表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60%,浓度淬灭机理归因于电四级-电四极相互作用;样品在室温到453 K这一温度范围内有较为良好的热稳定性;所有样品色坐标均位于红色发光区域。表明Eu3+掺杂Ca2ZrSi4O12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Ti)掺杂BiFeO3纳米颗粒(Ti-BiFeO3), 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Ti掺杂BiFeO3结构调控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谱分析(EDS)、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技术对颗粒的相结构、 形貌、 原子比例、 光催化性能等进行测试及分析, 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 对Ti掺杂BiFeO3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Ti掺杂BiFeO3样品在不同煅烧温度均出现Bi2Fe4O9相; 煅烧温度可对Bi2Fe4O9的含量进行调控, 在650 ℃煅烧样品中含有适量的Bi2Fe4O9相, 能有效提高Ti掺杂BiFeO3的光催化活性, 且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 60 min内降解效率达85%.  相似文献   

4.
Bi2Te3基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通过掺杂和纳米技术可以提高Bi2Te3基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其主要由热电优值(ZT)决定.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纳米花形貌的LuxBi2-xTe3粉体,并对制备的纳米粉体分别进行XRD和SEM表征,讨论了Lu元素掺杂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用量对LuxBi2-xTe3纳米花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Lu元素掺杂不利于纳米花形貌的形成,而EDTA用量的合适选取对于纳米花形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着采用热压法将LuxBi2-xTe3纳米花粉体压制成致密块体,讨论了Lu元素掺杂对LuxBi2-xTe3块体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u掺杂和纳米花形貌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功率因子同时保持较低的热导率,从而可以达到较高的ZT值;Lu0.2Bi1.8Te3样品和Lu0.25Bi1.75Te3样品的ZT值均高于区域熔炼商用Bi2Te3块体的值,并且Lu0.25Bi1.75Te3样品的ZT值在测温范围内均高于1,其ZT值在473 K时达到了1.14,高于其他相关报道的n型块体的值.这一研究为提高Bi2Te3基合金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La0.7Ca0.3Mn1-xCuxO3(x=0~0.15)样品, 在77~300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铜掺杂后样品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在未引入铜杂质时, 低温铁磁相的电阻率满足T2.5关系, 顺磁相符合小极化子近邻跳跃模型; 在低掺杂下, 铁磁区可用T4.5关系解释; 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在铁磁区和顺磁区, 任何单一模型均与实验不相符, 表明高掺杂样品的电输运性质存在未知模型. 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La-Co共掺杂的Ba1-xLaxFe12-xCoxO19(x=0、0.1、0.15、0.2和0.25)系列纳米材料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低掺杂量制备的样品是单相的,但随着La-Co掺杂量的增加,出现了第2相LaFeO3.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在低掺杂量时,样品呈现明显的片状六角结构,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样品的六角形形貌变得不明显,而且颗粒出现了明显的团聚现象.磁性测量表明:当La-Co掺杂量x=0.1时,矫顽力达到最大值为5 831 Oe,且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缓慢,几乎不变; 随着La-Co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源于La-Co离子掺杂效应和第2相LaFeO3的出现.研究结果揭示了适量的La-Co掺杂BaFe12O19六角铁氧体在高密度磁存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对可见光响应的Ag3VO4/TiO2纳米光催化剂,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XRD、UV-Vis DRS、N2吸附-脱附、SEM等表征。结果表明,Ag3VO4掺杂量的不同,对光催化降解效果有不同的影响。Ag3VO4掺杂量为1 %时,Ag3VO4/TiO2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催化性能,而随着Ag3VO4掺杂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用500 ℃煅烧的掺杂量为1 %的Ag3VO4/TiO2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4 h后降解率可以达到80 %。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LiNiO2和α-LiAlO2的制备条件对结构的影响, 总结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 成功地合成出Al连续固溶的LiNi1-xAlxO2(x=0~1.0). 烧结实验表明, 在用小量Al固溶时材料 的合成需要在氧气气氛中进行, Al掺杂能够抑制结构中锂缺位, 降低材料形成温度及在合成过程中对氧气的依赖程度.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单相结构 , 随着Al固 溶量的增加, 材料的晶胞参数发生变化, a轴缩短, c/a比增大, 晶胞体积V0减小, 材料的层状属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SmCoO3 的固相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Sm2O3和Co2O3为原料,使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mCoO3正交钙钛矿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Raman谱、热膨胀仪和高温电导等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构分析表明,Sm2O3与Co2O3在1353K附近可以进行固态反应,形成单相性很好的SmCoO3正交钙钛矿相.高温电导测量显示单相SmCoO3随温度升高由绝缘体向半导体转变,Arrhenius图表明绝缘体—半导体转变点在470K附近.单相SmCoO3的热膨胀系数在873K以上为2.17×10-5K-1,和掺杂LaGaO3相近,但明显大于SDC(Ce0.85Sm0.15O2)的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7Sr0.3Co1-xCuxO3-δ系列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粉体.对其进行晶体结构表征,高温电导率和热膨胀曲线测试,并选取其中性能较好的样品进行了单电池实验.结果表明,Cu的掺杂降低了(La,Sr)CoO La3体系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x=0.05时电导率略高于未掺Cu的样品.以La0.7Sr0.3Co0.95Cu 0.05O 3-δ为阴极、Ce0.8Sm0.2O1.9为电解质组成的SOFC单电池,在850℃最大短路电流密度达511mA/c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为0.106W/c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高测温灵敏度的光学温度传感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Y3Al5O12-xAl2O3(x=0,0.5,1.25,2,2.75,3.5)固熔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稳态激发和发射光谱表征,详细研究了Y3Al5O12中Al2O3的掺杂浓度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Al2O3掺杂量可以增加固熔体中的八面体配位,同时削弱了晶体场强度,有利于Cr3+的发光。在303~773 K温度范围内,利用该材料中Cr3+荧光寿命以及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的温度依赖特性进行测温研究,两种方法的相对测温灵敏度分别在500 K时达到最大值0.802%K-1,在303 K时达到最大值0.9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的电学性能,采用常规烧结并在ZnO压敏电阻中掺杂预先合成的BiSbO4和Zn2SiO4,研究不同掺杂比例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电学性能、通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压敏电阻在掺杂BiSbO4和Zn2SiO4后,能够有效抑制ZnO晶粒变大,晶体结构变得致密均匀,致密性有所提高,有效提高压敏特性和通流能力.BiSbO4和Zn2SiO4掺杂比例为3∶1的样品综合性能比较优异,样品的致密度为5.58 g·cm-3,压敏电位梯度达到425 V·mm-1,非线性系数为70,漏电流为1.2×10-7 A·cm-2,能量耐受能力达到334.21 J·cm-3,残压比为2.5.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尖晶石结构Li1.33Mn1.67O4样品. 不同磁场下的直流磁化率曲线、 磁滞回线和交流磁化率均表明该样品在低温呈团簇自旋玻璃态. 通过计算材料的几何失措因子, 可知掺杂非磁性Li离子破坏了失措的Kagome点阵, 从而诱导铁磁与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竞争, 使体系呈自旋玻璃态. 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Na1.25V3O8的电化学性能是否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中通过水热-固相法成功合成了纯Na1.25V3O8和铷掺杂Na1.25Rbx V3O8纳米棒。根据XRD谱图可以看出,随着铷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且没有新的衍射峰生成,表明Na1.25Rbx V3O8样品为纯相且保持空间群为P21/m的结构对称性。这一结果说明铷离子成功进入了Na1.25Rbx V3O8层状化合物的层间。SEM和T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Rb+掺杂量的增加,纳米棒的形貌变得更大、更厚,会降低材料的比表面积,导致阻抗的增加和Zn2+离子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掺杂的荧光粉Li1-xNaxNbO3∶Pr3+. 在不改变晶体结构的条件下,掺杂Na+提高了荧光粉Li1-xNaxNbO3∶Pr3+蓝色光激发的发射强度,其最佳掺杂计量比x=0.05. 将荧光粉负载到铝合金板上,对金属板施加拉力时,LiNbO3∶Pr3+的光致发光强度随应力的增大发生骤增现象. 随着x的增加,骤增现象逐渐消失,因为Na+的掺杂改变了Pr3+周围的不对称性,影响了LiNbO3∶Pr3+的力诱导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常压烧结技术, 制备一系列钴基氧化物热电材料Ca3Co2O6和Ca2.85M0.15Co2-yCuyO6(M=Ag,Er; y=0,0.1,0.2), 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在300~1 000 K测定样品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 分析掺杂不同元素对复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的所有材料均为单一物相, 结构致密; 不同双掺杂元素对材料的热电性能均有提升作用; 当Ag+和Cu2+的掺杂量分别为0.15,0.2时, 可获得最优的热电性能, Ca2.85Ag0.15Co1.8Cu0.2O6在965 K时的功率因子为71 μW/(K2·m).  相似文献   

17.
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压平台高、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但由于Jahn-Teller效应导致晶格畸变和Mn3+歧化分解导致过渡金属锰的溶解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本文探究了不同Mg2+掺杂量对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Mg((x))Mn((2-x))O4(x=0,0.01,0.03,0.05)样品,并对其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呈截断八面体形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x=0.03时,LiMg0.03Mn1.97O4样品在0.2 C下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最高的首次库伦效率(98.44%),循环稳定性最佳;在0.5 C下循环100圈后仍具有119.3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92.62%。  相似文献   

18.
铁掺杂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庚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新的合成路线制得掺铁TiO2纳米粒子, 通过光催化降解庚烯研究其气固复相光催化性能, 用XRD, UV-vis和XPS等方法研究了掺铁TiO2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 光吸收特性及表面化学形态. TiO2纳米粒子掺杂Fe3+后, TiO2的光吸收阈值发生红移, 向可见光区拓展; Fe3+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掺铁TiO2纳米粒子的气 固复相光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掺铁量为0.5%(摩尔分数), 焙 烧温度300 ℃时光催化降解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Sm3+浓度(x)掺杂的BaLaLiTeO6:xSm3+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衰减寿命及热稳定性进行探究。数据结果显示BaLaLiTeO6:Sm3+荧光粉归属于双层钙钛矿结构,其晶系类型为四方晶系(空间群:I4/m)。在404 nm的近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光谱于550~680 nm呈现出一个三峰发射。Sm3+的最佳掺杂量为0.09,超过此值后,受到偶级与偶级相互作用的影响,样品出现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荧光寿命随着Sm3+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非辐射跃迁的概率大幅度提高造成的。由于热猝灭效应,荧光强度会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降低,但150℃时的发射光谱积分强度仍能达到25℃时的82.8%。另外,样品活化能为ΔE=0.312 57 eV,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BaLaLiTeO6:Sm3+可作为橙红色荧光粉在发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2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元掺杂的钙钛矿锰氧化物(La2/3(Ca1-xBax)1/3MnO3,LCBMO)块体材料,以其作为靶材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Pb(Mg0.33Nb0.66)O3-PbTiO3(简称PMN-PT)衬底上制备LCBMO薄膜,研究Ca2+、Ba2+掺杂摩尔分数x对薄膜的结构、磁性及磁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纯相薄膜样品具有优异的磁特性,3个不同掺杂摩尔分数(x=0.5、0.6、0.8)的薄膜样品分别在居里温度260、272、280 K处获得最大的磁熵变值1.06、5.78、2.93 mJ·cm-3·K-1。室温附近较大的磁熵变结果对于开发室温磁致冷器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