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度了31个省市2002~2017年农业技术效率水平,结果发现各个省市的农业技术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西部地区农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进一步结合全国及各地区财政支农等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财...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C-D生产函数,通过对全国和三大区域分别建模,对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区域格局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生产效率变化率的区域特征为:中部大于西部大于东部,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效率差距逐步缩小;各模型一致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生产效率变化具有普遍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东西部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最为显著;对中部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和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4年期间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效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发现,2种方法计算所得TFP变动趋势相同;无论按照SFA模型还是DEA方法测算,技术进步都是江苏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来源;2种方法计算所得制造业各部门TFP增长率排序显著相关,效率变动排序呈现一定相关程度,而技术进步的排序呈现一定程度负相关;SFA模型所计算出来的TFP增长率、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都要高于DEA方法计算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1985~2010年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还发现,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在长期存在收敛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和全国范围内则不存在收敛趋势。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深沪两市建筑业板块上市大型承包商2003~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大型承包商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①我国上市大型承包商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是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②大型承包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性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③承包商规模越大,则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越低。承包商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则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现有考虑环境因素或/与统计噪音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满足平移不变性的幅度调整测度(RAM)模型与Tobit回归相组合,构建了一个灵活的、无需强制性正向调整环境因素差异性影响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改进模型--RAM-Tobit-RAM.相对现有模型,改进的组合模型充分利用了RAM模型非径向与非定向测度特点,同时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向全面考虑径向与非径向松弛;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借助RAM模型平移不变性的优点克服了现有组合模型需借助最值强制性正向转化调整后的投入或/和产出以处理非正值的不足,降低效率估计的偏误.实证研究部分借助这一组合分析程序比较分析了中国省域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7.
测算投入-产出型技术效率的DEA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先前 DEA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 ,如在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的测算中 ,投入型与产出型所测算的技术效率在数值上就存在差别 .这不仅会影响对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的实际分析 ,而且对非有效决策单元的排序也有影响 .本文提出了同时基于投入和产出测算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的 DEA模型 ,并讨论了模型求解、技术有效决策单元的识别和非有效决策单元的改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三阶段DEA模型忽略了投入-产出之间统计噪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这一不足,将环境因素细分为员工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两类,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技术的四阶段模型. 通过对比剔除管理环境因素前后的技术效率,得到动态经营管理效率(management efficiency). 进一步,利用四阶段SFA模型对2002-2010 年间我国省际技术效率和政府管理绩效进行了测算. 研究发现:(1) 我国整体、三大地区及各省区综合技术效率均呈现“U型”波动趋势,且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而实际技术效率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动趋势,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 (2) 政策扶持对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贡献率高达71.4%;政府管理绩效呈现“U型”波动趋势(江西,湖北,海南除外),且东部地区高出中西部约8.9% 和3.2%. 作为技术效率和经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的技术基础,四阶段SFA 模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很好参考.  相似文献   

9.
廖利云  龚光红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7):1021-1023,1029
分析高层体系结构(HLA)和运行时间框架(RTI)中网络通信特点,阐述了组播原理和组播技术特点及分类。讨论了现有各平台对组播技术的支持,结合RTI网络通信中“局部性”和“平等性”原理,论述了IP组播在RTI通信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在相关应用中对比分析了组播对广播技术的优势方面。最后提出了组播技术在分布交互仿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测算具有松驰技术效率的DEA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并总结了现有技术效率的主要测算方法 .在分析其局限性的基础上 ,定义了一种同时考虑投入和产出松驰与权重的技术效率指数 .借助 DEA思想 ,提出了一种扩展 DEA模型 ,用于测算该技术效率指数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识别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如何改进非技术有效决策单元等问题 .事实上 ,其它技术效率测算仅仅是本文方法的特例 ,而且在测算技术效率的同时就可以根据技术效率是否为 1直接判断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进而对非有效决策单元实施改进.  相似文献   

11.
资产前沿技术与技术效率——(k,y)空间的技术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梅 《系统管理学报》2007,16(2):212-216
现有生产率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与分解,这些方法不能解释体现在资本中的硬技术与未体现在资本中的管理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率分析的中心指标,亦是囊括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总科技进步程度的度量指标。为了实现生产率在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之间的分解,(K,L,Y)空间的生产可能集被映射到(k,y)空间,在得到(k,y)空间生产可能集的基础上,决策单元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其资产运营前沿技术与其技术效率之积,前者是决策单元的资产k在生产可能集中能达到的最大生产率,是资产k相应的资产物理技术的最佳近似值;后者正是传统(K,L,Y)空间的C2R技术效率,包含纯技术效率(资产运营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出行时间是居民出行特征的重要分析指标.研究从出行时间预算入手,将随机生产边界函数用于对出行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描述,建立了出行时间边界和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家庭结构、出行者日活动安排及居住地用地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给出了出行时间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相互关系.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来源,对通勤者和非通勤者分别建立随机出行时间边界模型,分析了工作活动影响下通勤者出行时间与非通勤者出行时间对各类影响因素的不同响应程度,比较了通勤者与非通勤者出行时间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不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机生产边界模型的组合误差结构为研究个体出行时间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的动态随机生产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单件小批量订货生产类型企业为对象,通过引入某些主要的随机因素,建立了动态随机生产函数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能更有效地描述生产系统的实际状况.模型中考虑的随机因素有订单的内容及其到达时间的随机性、影响加工时间的随机因素以及原材料属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14家商业银行从1998~2002年的历史数据,以银行的在职人员数、固定资产、存款额度为银行投入,银行净利润、当年贷款增加额、资本收益率为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每年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比较了商业银行之间效率的差异,分析了银行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出了如下结论:(1)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整体上有较大提高,但是国有独资银行的2个效率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2)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无效率主要是技术效率低引起的。(3)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独资银行在配置效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本文一是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3种效率,即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分析了这3种效率之间的特点与关系;二是计算了连续5年的效率,在综合5年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国内银行效率的排名,避免了单一年份数据失真引起的效率评价不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具有n种投入要素的灰色生产函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应用灰色系统的GM(1, N)模型, 推导灰色生产函数的过程, 并对其中的参数的经济意义作若干简要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