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走向核时代     
自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至今已有整整31年了.在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成千上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介绍一些重大事件时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本文作者彭岳查阅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并对照有关国家政府公开发布的材料,写成了一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共九篇.自本期起陆续发表,以飨读者.为使读者对这组文章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我们将后面七篇文章的题目披露于下:(三)英国战时核研究,(四)原子弹在美国诞生,(五)广岛事件前后,(六)战后美国核研究的转变,(七)泰勒和氢弹研究,(八)奥本海默与美国核计划,(九)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13,58(5-6):498-498
近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第三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 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年的2篇评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入选.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13,(Z1):498
近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第三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的2篇评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入选.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蔡青云教授研究小组在2010年第4-5期发表了题为"Areview  相似文献   

4.
2013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版的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一篇文章《风筝》被"放飞了"。针对有网友称,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篇鲁迅文章也被撤换,人教社官方微博回应称,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三年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事实上,近年来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的每次删减都会引发强烈争议。新浪微博上",教材删除鲁迅文章"迅速攀上话题榜前列,  相似文献   

5.
何常 《世界科学》2001,(10):10-12
本文系《科学美国人》杂志约请从事航天技术的专家撰写的一组有关太空推进技术的文章 (共 6篇 ) ,分别介绍了美国太空推进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刊先刊发其中的两篇 ,余文日后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6.
耦合、谱隙及相关课题(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木法 《科学通报》1997,42(15):1585-1591
本文是三篇序列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将前文中所介绍的想法用于黎曼流形的谱隙估计和四类典型的特征值问题,给出与已知最优估计的比较,也介绍一些新进展和新问题.3 一个公式、4条推论到现在为止,只讨论了半直线情形模仿特征函数g的构造,如何处理全直线进而R~d和流形M?这似乎很难,但一旦想到了,其解答也异常简单.如同在第一部分中所看到的,耦合方法把高维情形归结为计算耦合过程的距离,而距离本身构成半直线上的过程.这样,又回到了上一部分所处理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科学的重点,本期发表三篇从不同角度探讨治疗和研究癌症的文章.其中俞云同志以中医切脉为诊断手段,针灸为治疗手段来治癌一文,总结了作者十余年来从事癌症治疗和研究的成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动化学会首次系统工程学术会议,1979年7月25~2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出席、列席代表一百余人.会上交流论文三十余篇.短期来华讲学的美国运筹学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利特尔(John D.C.Little)和在上海机械学院工作的加拿大专家巴塔特(Jo-seph Y.Battat)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报告.我们选编了五篇论文,连同两位外国专家特地交给本刊的报告稿一起作为专辑,分两期刊出.本期刊出三篇: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是学术丑闻频发的一年。有人一次性被撤回60篇文章,有出版社一次性撤回120篇论文,有人甚至胆大妄为伪造同行评议。本文作者亚当·马克斯(Adam Marcus)和伊凡·欧文(Ivan Oransky)是撤稿监察会(Retraction Watch)的共同创始人。下面是他们盘点的2014年十大论文撤稿事件。1.提起2014年学界丑闻,就不得不提到《自然》杂志撤稿的两篇关于STAP干细胞的文章。学界发现该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而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也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自然》杂志拒绝承  相似文献   

10.
本刊自2卷9期、10期、11期、12期连续刊登有关“非视觉器官图象识别探索”的文章以来,相继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有的发表探讨这一机制的高见,有的提出开展这一科研活动的建议,有的提供新的测试方法等等.自今年1月7日《文汇报》又刊登一篇否定性的文章以来,询问此事究竟如何者又复增多.本刊为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再发表光明日报社周文斌同志的这篇记实文章. 其他有关来函,恕不一一奉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全国科学作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1980年向三篇优秀的科普作品颁发了《科学为社会》写作奖。这三篇作品分别由全国的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中遴选产生。其中之一《太空军备新竞赛》系该协会现任主席巴巴拉·卡林顿女士(Barbara J.Culliton)所提供。此文原载美国《商业周刊》1979年6月4日。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社会演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期特组织了四篇相关的文章以飨读者。开卷第一篇研究了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历史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认识和理解人类对高寒缺氧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价值。随后的三篇专题文章首先探讨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扩张过程及其动力,有助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接着介绍了源于西亚的小麦如何与面条在中国完美结合并造就了今天的许多美  相似文献   

13.
大地构造学是当代地质学的中轴,正是它的发展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学革命。历史上,曾经流行过各种不同哲学观点的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这篇评述文章(选自苏联著名大地构造学家V.V.别洛乌索夫的经典著作《大地构造学》)此文勾勒了大地构造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概貌。在学术上,别洛乌索夫是个坚定的垂直运动论者,对板块构造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这种态度在本文中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文化"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钝 《科学》2003,55(4):55-57
1956年,英国人斯诺(C.P.Snow,1905-1980)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三年后,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充,在剑桥大学作了一个著名演讲,讲题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按照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科里尼(S.Collini)的说法,斯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至少做成了三件事:发明了一个词汇或概念,阐述了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词汇是"两种文化";问题是存在于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即所谓"斯诺命题";争论就是围绕着"斯诺命题"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令人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自身,它的政治、经济乃至生态学内蕴在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得以重新彰显.  相似文献   

15.
朱培豫同志《黑洞物理学综述》一文是篇综合性很强的文章,基本上概括了当前国际上有关黑洞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综合外信息素的研究近况的文章,它比较全面介绍人的嗅觉、动物对气味的感受与化学物质的关系,进而对化学通讯理论进行扼要说明。是一篇材料比较丰富的综合性文章。对于研究生物信息素和化学通讯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篇好的参考文章,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杂志编辑部: 贵刊1980年第8期赵丰先生的文章《地球的音乐——地震波趣谈》,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我从事于地震记录图的分析研究多年,感到这篇文章真是写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我估计这位赵丰先生对于地球  相似文献   

18.
郝柏林同志的《谈谈统计物理学的对象和方法》是篇好文章,它不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统计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内容,而且结合近代物理学的实际,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恐怕也可以算得上是篇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的华盛顿邮报(The Washigton Post)、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主要新闻媒介,报道了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上的二篇重要文章。这二篇论著的新观点是,从大剂量化合物的啮齿动物致癌试验结果,去推断人类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和细胞增殖是肿癌发生的重要指标;大剂  相似文献   

20.
知力之友     
读者意见选登 1.喜欢《诺亚方舟》,内容吸引人,给我们上了一堂环保课。 2.开设一个栏目,让广大读者参与,展示一些小发明和有科学根据的奇思妙想。 (北京 军人 吴新雷) 1.第2期《大视野》中3篇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我喜欢得读了两三遍,主要是科学性强,耐读。 2.将一些图片的清晰度提高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