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运用"源-路径-受体-影响"(SPRC)模型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影响机理,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综合构建了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评价指标间冗余信息,结合RBF神经网络方法,对沿海各个地区在海平面上升情景下发展脆弱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脆弱性等级较高于华北、东北沿海地区,而各区域内部脆弱性等级差异较小;从时间演变分析,2006-2016年,中国沿海地区整体脆弱性等级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岸带滩涂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的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内涵,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经济发展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总体上呈缓慢提升态势,其中旅游业绩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支撑力逐步提升,旅游资源保障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有所下降;(2)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区域差异显著,广东为滨海体育旅游高竞争力地区,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为较高竞争力地区,辽宁、河北、天津、福建和海南为中等竞争力地区,广西为低竞争力地区;(3)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发展应依托地区的资源特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以滨海生态环境为中心"的高品质旅游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滨海体育旅游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物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6—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差距拉大.其中,上海、广东两地区始终处于能源效率的较高层次.②在空间分异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基本为南北对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实力相吻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经济-环境、海洋灾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近20 a来,中国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1999—2018年间,中国沿海地区整体安全状态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的变化阶段.中国沿海地区20 a...  相似文献   

8.
周一军 《科技资讯》2014,(36):125-125
国内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滩涂资源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备用土地资源,同时是海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滩涂资源的围垦也成为保证国内土地资源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沿海地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滩涂围垦中,淡水资源紧缺成为沿海大规模围垦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对沿海地区围垦区蓄淡工程的优化探究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蓄淡工程的评估、综合应用的同时,需要兼顾垦区的供水、防洪、环保、海洋、种植、养殖等行业需求,综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该文结合沿海围垦区蓄淡工程的发展和优化做出简要的探讨,着重这方面的研究也对解决今后沿海地区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地区NDVI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08年从SPOT VEGETATION中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的NDV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3、4月份及夏季7、8月份NDVI指数上升明显;近10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植被状况有所改善。(2)1999年江苏沿海地区NDVI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表现为盐城较高、连云港次之、南通较低;到2007年连云港、南通地区NDVI明显增加,盐城地区总体增加,但区域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3)江苏沿海地区气候(气温、降水)因素对NDVI影响作用明显,二者均对NDVI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气温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日照和鱼台2016年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以及整点和月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鲁南沿海和沿湖地区相对湿度月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鲁南沿海地区相对湿度总体低于沿湖地区但在6月份相反;凌晨时段鲁南沿海地区相对湿度明显低于沿湖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鲁南沿海地区相对湿度高于沿湖地区的时间依次提前。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升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是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构建区域海洋经济科技支撑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沿海省市进行分析和比较.探明了沿海各省市海洋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2.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构建海洋经济强省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海洋经济的相关统计资料和特性构建起海洋经济强省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利用德尔菲技术对各指标赋值,并对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着重大转型与升级。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背景下,拓展海洋牧场的发展区域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指出以传统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为主的滩涂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因此,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发展滩涂生态牧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滩涂生态牧场可分为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四种类型。此外,进行滩涂生态牧场构建时,需重点研发牧场选址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牧场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和高效采捕技术等。在发展滩涂生态牧场的基础上,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海洋生态牧场,发展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是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特色,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指标均是促进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指标在部分年份对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是负的;11个沿海省市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的波动上涨趋势,其中上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河北和广西表现相对较差;从四大沿海经济区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且珠三角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环渤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较为稳定,而环北部湾经济区质量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宁是我国海洋大小之一,面向渤海与黄海,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辽宁区域海洋海洋经济的构成,受海洋资源结构的影响。主要对辽宁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矿产资源、滨海油气资源、港口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的分布特征、资源类型、数量、丰度和资源质量以及资源组合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利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EPI)对安徽省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安徽已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中等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资源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而且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超越现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和省情,但是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以及采用综合配套措施完全有可能缩短目前能源、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阶段,迅速提升其地区综合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以及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以北京和上海为最.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东、中、西三大地带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1990年到2004年扩大,2004年后开始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大.从2005年至今,社会服务性行业省际差异较小且逐渐缩小,高技术服务业省际较大且差异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我国南方沿海四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四个省份各个区域进行海域使用的社会需求分析,并通过对比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岸线及海域的开发强度,提出可采用岸线产值的经济指标对区域和各种类型用海规模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广西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围填海是缓解沿海省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围填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1949年至今大规模围填海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海岸线、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大规模围填海对广西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出初步的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侯平路 《科技信息》2010,(17):98-99,80
文章选取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个交通运输指标(国家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货运总量,货物周转以及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5个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了全国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的区域谱系图;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国省际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