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在我国过去都是沿用苏联的做法,其中为电力系统防雷所习用的是所谓曲线法《见参考资料1》。根据这一方法,单支避雷针在一定的被保护物高度下的保护范围(半径),可以用下式表示:式中.rx-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相似文献   

2.
在变电所设计中,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通常采用多支等高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是折线法,参照规范为《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本文简单介绍了折线法和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折线法和滚球法保护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保护角法是一种确定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基于闪电发生前瞬间可视为静电场,提出雷电流库仑引力比理论(①视雷电流为运动点电荷;②该电荷与避雷针尖及地面点间作用遵守库仑定律;③雷电流运动走向由其所受引力比决定),据此分析得到的避雷针保护半径理论式与IEC提供的经验公式一致,为避雷针经验保护角法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滚球法的定义,提出了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上边线的圆心离地面高度的正确计算方法,准确设计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5.
电力装置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可由电力行业的改进折线法或建筑物防雷的滚球法计算得出,本文针对两种不同行规的计算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寻找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介绍避雷针不同情况下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国新  卢子安 《广东科技》2009,18(24):52-53
本文应用滚球法原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特别是三角形布霄的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的计算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防雷设计中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确定采用新颁的滚球法与沿用多年折线法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从理论根据和保护范围及保护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两种方法对新旧防雷工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直击雷保护是变电站防雷保护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变电站直击雷保护一般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构架避雷针 ,常规构架避雷针多安装于构架上。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阐述了 35 k V线路终端安装构架避雷针的可行性。 35 k V变电站采用线路终端塔顶安装构架避雷针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雷保护装置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军用移动电站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自身的特点,对军用电站直击雷与感应雷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避雷针防护范围计算方法,并以某型车载方舱军用电站为防护对象,法国"克雷士"避雷针为模型进行了雷电防护仿真分析研究,为军用电站机动防雷提供了相关技术手段,提高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方法的局限性,结合某矿井保护层开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沿工作面布置方向和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保护范围),即现场流量观测分析和含量对比法.通过流量观测分析和含量对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确定上保护层开采的"两向"保护范围;在含量测试取样过程中,采取了"大孔口钻杆扩孔,小孔口钻杆接岩芯管"的定点取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确定的保护范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定点取样方法基本上保证了含量测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判断高度场场景点的通视性和可见范围, 满足交互式应用的需要, 提出低复杂度高度场基于可见二叉树的凸包树简化方法。通过对高度场数据在8个方向的线性扫描, 确定每个高度场数据点的最大方位角, 构造凸包树型结构; 对凸包树信息进行分析, 构造可见性二叉树作为方向扫描存储结构, 在光照计算过程中有效提高可见点的搜索算法效率; 结合阴影图的间接光照计算, 实现了交互式帧率的动态低复杂度高度场绘制效果模拟, 降低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闪电先导与地面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根据长间隙放电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包含上行迎面正先导的三维负极性先导发展模型。利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电晕区的电位分布及电晕电荷量,作为上行正先导是否满足激发起始的判断条件,建立了上行正先导的起始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建筑物形状特征对于闪击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回击电流峰值、建筑物垂直高度或避雷针高度的增大,闪击距离也逐步增大;在建筑物垂直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避雷针高度的增加,闪击距离逐步增大,当避雷针高度大于30m后,闪击距离的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郝喜军 《科技信息》2012,(26):337-337,328
根据《电力系统防雷保护设计及计算》,本文先分析了雷电的形成以及形成后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然后为变电站直击雷的防护设计和计算。通过设计,新建一座长120米,宽80米的变电站,在变电站四角距围墙4米处各装设一支高度为36米的避雷针进行直击雷防护。  相似文献   

15.
在已求得了避雷针尖端与地面电场强度对比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避雷针雷电防护中的点电荷与针地引力对比度引雷理论,由其得出的保护角和保护半径的理论值与避雷针保护角法的经验值相符;理论与实际的相符表明,理论是对避雷针雷电防护过程中本来就存有的一些本质特征的如实反映,丰富和拓展了避雷针雷电防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前东  史春彦  宋杰  彭文杰 《科技信息》2009,(31):I0083-I0084
根据避雷线在受雷击向大地泄放电流时产生的高电压对金属、砖石或混凝土结构造成的破坏性,从避雷线的防雷保护作用角度介绍了避雷线的防雷保护原理;探讨了单根避雷线、双根等高平行避雷线、两支不等高避雷线、避雷针和避雷线的联合保护来分析保护范围,又从理论角度分别讨论了避雷线保护范围的规定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TN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推导出了采用过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时最大电缆允许长度的计算公式;新公式易于用电算工具进行批量计算,且计算结果对工程设计更具指导意义;同时对电缆长度过长导致保护电器不能可靠动作的情况进行了应对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简化出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破坏影响范围简化计算表,以便于震后应急道路有效宽度的规划控制.方法根据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破坏特点及仿真模拟实验来确定相应的倒塌模型,借鉴定向爆破中关于瓦砾堆积范围的假定确定框架结构竖向连续倒塌的瓦砾分布形状及计算假定,采用数学方法推导建筑物竖向连续倒塌影响范围计算公式,并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理论公式进行简化.结果简化公式计算值与理论公式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为2.01%,平均相对误差为0.73%,且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9 2.结论推导出的理论公式与简化公式高度相关,且两者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得出的建筑物竖向连续倒塌破坏影响范围简化计算表可用于规划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煤矿开采中上覆岩层两带高度,针对《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给出的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计算范围较宽的问题,采用Matlab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了以上覆岩层强度和采厚为变量的量化计算公式,确定了其函数关系,使得计算范围的准确度提高,计算结果更可靠。本研究为单一长壁式全部垮落法开采两带高度的计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论公式,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避雷针保护范围及雷电流分析入手,研究了避雷针引下线周围,通信台站布线及接地系统构成的金属线框,若非闭合其回路上的感应电压大小与雷电流关系,若闭合其回路上的感应电流以及各段电压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雷电峰值越大,波头时间越短,金属线框距雷击点越近,设备损坏可能性越大;若该金属线框作为通信台站防雷、保护及工作共用接地线,因雷电强电磁感应,使共用接地系统的地线电位无法处处相等,并有达数百至数kV变化,将使通信台站内的设备,特别是逻辑集成电路工作混乱、CPU死机或硬件损害。文中的定量分析结论,可为通信台、雷达站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电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