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倪守斌 《科学通报》1993,38(21):2015-2015
新疆西部中天山与南天山之间的断裂带,称为中天山南缘断裂带,此断裂具有板块缝合线特点,沿此断裂与蓝闪片岩带相伴,出露一基性超基性岩带。琼阿乌孜岩体位于岩带西部,其围岩为蓝闪片岩相的变质  相似文献   

2.
四川盐边高家村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是一个分异良好的似层状侵入体, 该岩体可以分为两个堆积旋回. 对高家村杂岩体主体岩相的角闪辉长岩进行系统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以及单矿物角闪石40Ar/39Ar定年的研究, 表明高家村杂岩体的主体岩相形成年龄为840±5 Ma. 对“盐边蛇绿岩”的提法提出了质疑, 认为高家村杂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Rodinia超级大陆下的一个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以上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重新认识盐边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商南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刘良 《科学通报》1994,39(17):1599-1599
北秦岭松树沟发育的超镁铁质岩体以构造关系就位于中、晚元古宙斜长角闪片岩之中(图1),二者共同组成一外来的无根蛇绿岩片.它于(983±140)Ma期间就位.区内斜长角闪岩中,断续出露一些呈透镜体状的透辉榴闪岩等,即前人通称的“榴闪岩”.本文所述的高压基性  相似文献   

4.
赵大升 《科学通报》1991,36(9):688-688
云南景洪地区临沧花岗岩基南段的东侧,出露有许多小规模的长英质至超镁铁质的杂岩体,其中以花岗岩和闪长岩数量最多,规模也较大,辉长岩较少(部分单独出现,另一部分产于闪长岩体内部),辉石岩和橄榄岩的规模和数量更小,且无例外地被包裹在闪长岩体内。以怕冷岩体为例,该岩体呈弯月状产出,南北最长9km,东西宽约6km。岩体西部与晚元古代的澜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单的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雯华 《科学通报》1976,21(4):179-179
基性-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基性-超基性岩组合的岩石化学特征有其相似之处,但也明显地有其差异即各个组合类型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研究岩石化学的计算方法很多,但方法复杂,步骤繁多,甚为费时.  相似文献   

6.
刘晓春 《科学通报》1995,40(23):2171-2171
铬透辉石是超镁铁岩和金伯利岩中的常见矿物,而钠铬辉石目前仅发现于墨西哥铁陨石和缅甸玉中.成分上介于两种矿物之间的变种在前苏联西伯利亚金伯利岩中曾有过报道.作者近来在大别山毛屋方辉岩中也识别出一种富铬钠钙辉石(铬绿辉石),充实了透辉石(CaMgSi_2O_6)-钠铬辉石(NaCrSi_2O_5)类质同象系列的假说.同时,如此高铬单斜辉石在超镁铁岩中尚属首次发现.毛屋镁铁-超镁铁杂岩位于大别地块东南部,与其它超高压变质杂岩伴生.岩体呈透镜  相似文献   

7.
韩宝福  季建清  宋彪  陈立辉  李宗怀 《科学通报》2004,49(22):2324-2328
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确定喀拉通克1号岩体和黄山东岩体分别形成于287 ± 5 Ma (MSWD = 0.34)和274 ± 3 Ma (MSWD = 1.35), 精度明显优于全岩和矿石Rb-Sr, Sm-Nd和Re-Os等时线年龄, 对岩体形成时代提供了更严格的制约, 也限定了赋存在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之中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 同时表明非常有必要重新评价以前获得的某些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含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与邻近的后碰撞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相近, 在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地壳生长过程中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地幔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作用可能密切相 关, 可作为幔源岩浆侵入地壳导致地壳垂向生长的最直接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密云岩墙群的时代及其对长城系底界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市密云水库附近分布着一些北-东走向,个体宽度达40m以上,长度达8000m的岩墙,本文称之为密云岩墙群.从一条宽约40m的岩墙中分选出了大量斜锆石,同位素稀释法获得其207Pb/206Pb年龄为1731±4Ma(n=4;1731±1Ma,n=3).该岩墙被长城群底部常州沟组底砾岩不整合覆盖,这一年龄限定常州沟组沉积起始时代晚于1731Ma.由于长城群是长城系的标准剖面,因此,这一年龄指示长城系的起始时代应晚于1731Ma.本区斜长岩杂岩体及环斑花岗岩(1730~1680Ma)被认为与长城群所在的燕辽裂谷有成因联系.但是,密云岩墙群的成因与上述岩体并不相同,指示不同的地质事件.长城群是我国地质时代单元长城纪时代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虑到1731Ma前后地质事件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建议将长城纪起始时代定为1730Ma或者稍晚.  相似文献   

9.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燕山褶断带中部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峰期破坏时的地壳伸展过程.该核杂岩受控于其东部总体NNE走向的大水峪剪切带.剪切带向SE倾,自南西向北东产状变缓,剥露程度变浅,中、南段出露韧性剪切带,北段为脆性正断层.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剪切带为上盘向SE运动的伸展型剪切带.变形温度估计结果(300~520℃)表明,所出露的中、南段韧性剪切带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其西侧下盘卷入的塑性变形带仅为1~3 km宽,反映没有发生过广泛的中地壳塑性流动.岩脉和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变形岩石中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表明,该核杂岩起始于135 Ma,在135~126 Ma期间经历了大水峪剪切带强烈活动、上叠盆地发育及同构造岩浆侵位(135~125 Ma).在125~114 Ma期间,该核杂岩快速隆升,大水峪剪切带同时发生伸展活动与被动隆升.剪切带及其上盘抬升至脆性域时被一系列脆性正断层所切割或取代,显示隆升是在持续的伸展活动中发生的.在随后的早白垩世晚期该核杂岩转入伸展背景下缓慢隆升阶段.上述现象表明,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是早白垩世(135~100 Ma)NW-SE向持续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是华北克拉通常见的板内变质核杂岩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川超镁铁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李献华  苏犁  宋彪  刘敦一 《科学通报》2004,49(4):401-402
金川超镁铁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 南邻北祁连造山带(图 1). 岩体呈岩墙状侵位于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混合岩、片麻岩和大理岩 中, 长约6500 m, 宽20~527 m, 走向NW50°, 出露面积约1.34 km2 [1]. 金川岩体已探明的Ni-Cu硫化物(含Pt)矿石储量超过5亿吨, Ni和Cu的平均品位分别为1.2%和0.7%[2], Ni金属量仅次于加拿大的Sudbury矿床和西伯利亚的Norilsk矿床, 列世界第三位[3]. 金川超镁铁岩体及其赋存的Ni-Cu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因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汤中立等人[4]报道了金川岩体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50831 Ma, 但…  相似文献   

11.
冀西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莫测辉 《科学通报》1997,42(1):75-78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都已发现了与碱性岩有关的超大型金矿床.我国的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中也发现了具有发展成为超大型潜力的东坪金矿床.尽管如此,金矿与碱性岩的成因关系目前还不大清楚.赋矿岩体和矿床形成时代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前人对水泉沟岩体的形成时代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是海西-印支期或燕山期.本文采用微量和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得该岩体形成于元古宙.1 地质概况及样品特征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太古宇桑干群中,长约55km,宽5~8km.岩石类型主要是碱性长石(石英)正长岩,尚有少量二长岩.各类型岩石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深源岩浆成因.样品采自东坪金矿东部的碱性长石正长岩中.锆石晶体除少数具有明显的熔烛圆化现象外,大部分晶形完好,无色或浅黄色透明,四方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体锆石SHRIMP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琰  马言胜  苗来成  朱飞霖 《科学通报》2008,53(22):2828-2832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体蛇纹石化橄榄岩及斜长角闪石岩的锆石 SHRIMP 年龄分别为(260.6 ± 3.5)和(260.7 ± 5.6) Ma, 反映金宝山超镁铁岩体的形成年龄在260 Ma 左右, 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其他镁铁-超镁铁岩体的SHRIMP年龄一致并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 从年代学上界定了金宝山岩体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的产物, 支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岩浆活动时间发生在260 Ma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对溧水盆地8件典型的中生代次火山岩-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老虎头角闪闪长玢岩年龄为130.5±1.6 Ma,大铜山角闪闪长玢岩年龄为136.0±3.4 Ma,大魏庄角闪闪长玢岩年龄为132.7±2.7 Ma,野山凹粗安斑岩年龄为127.0±1.9 Ma,砚瓦桥石英闪长玢岩年龄为129.4±1.7 Ma,西北山辉石闪长玢岩年龄为133.2±2.1 Ma,长山头黑云母安山玢岩年龄为131.1±2.3 Ma,尖山黑云母粗安斑岩年龄为127.4±1.8 Ma.所有岩浆岩均为早白垩世产物,指示了溧水盆地岩浆活动的峰期时代.岩浆岩的锆石?Hf(t)值变化于-3.54~-9.11,其中大多数变化于-3.54~-5.93,与长江中下游其他火山岩盆地中同时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源区组成.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邻区同时代岩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俯冲太平洋板块后撤模式来解释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侏罗纪中晚期-白垩纪早期(170~135 Ma),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总体处于挤压背景,岩浆活动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年轻化的趋势,且多具壳源特征;白垩纪早期(~135 Ma)之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减弱,俯冲板片发生后撤,研究区总体转变为拉张背景,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火山盆地,造成大量富集地幔和较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熔融,形成大量中基性岩浆岩.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丁青蛇绿岩中玻镁安山岩类的深成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旗 《科学通报》1985,30(16):1243-1243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东巧-怒江蛇绿岩带内。在丁青地区,分为东、西两个杂岩体。东部蛇绿岩从下至上有方辉橄榄岩、堆晶斜方辉石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和岩墙杂岩,包括辉绿岩、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岩相学上,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别具典型的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辉绿岩岩墙的边缘具淬冷结构。岩石由斜长石(拉长石和倍长石)、石英和辉石等组成。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罗震宇  徐义刚  何斌  石玉若  黄小龙 《科学通报》2006,51(15):1802-1810
猫猫沟霞石正长岩体出露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中部, 与峨眉山玄武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锆石SHRIMP U-Pb测年表明, 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61.6±4.4) Ma, 与攀西地区新街-攀枝花等层状侵入岩的年龄以及根据地层学资料制约的峨眉山玄武岩年龄相近.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揭示猫猫沟霞石正长岩具有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的源区, 可能是攀西地区下地壳底侵层中辉长质堆晶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这些时间、空间和岩石成因上的联系为该地区玄武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中酸性碱性侵入岩的“三位一体”特征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镁铁质岩石出露有限,超镁铁岩出露厚度大是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蛇绿岩的典型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及中法合作研究以来,积累了大量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阐明了该蛇绿岩的基本地质特征,但是其形成背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西段白马让岩体地质填图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从岩体中厘定出2条糜棱岩化蛇纹岩带,发现岩体具有穹窿形的几何学结构.研究发现岩体的岩石组合及构造变形特征类似于大洋核杂岩构造:岩体核部发育高温流动构造的方辉橄榄岩相当于大洋核杂岩核部的大洋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两侧的糜棱岩化蛇纹石带相当于拆离断层带,拆离断层内发育有强烈变形的辉绿岩、细粒辉长岩和碳酸岩;拆离断层之上的辉绿岩和玄武岩则相当于拆离断层的上盘.该成果对于重新理解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成因、多样性,在造山带厘定和开展大洋核杂岩研究,以及在造山带中研究岩浆作用与大洋岩石圈伸展构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台地区太古花岗岩生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怡 《科学通报》1993,38(8):728-728
五台变质杂岩呈北东向延伸,其西北和东南分别为恒山和阜平陆块(图1),前者的年龄为2552Ma,后者为2800Ma,说明二者原先可能不属于同一个太古代地体.五台杂岩主要为强变形和中低级变质的晚太古岩石.恒山-五台-阜平三块体间的关系实际上可视为陆-弧-陆碰撞造山带,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8.
C型埃达克岩通常被认为是基性下地壳高压下石榴子石残留时的部分熔融产物,其依据主要来自含水玄武质岩石在高压下部分熔融的实验结果.但是因为大陆基性下地壳一般不含大量的水,这些含水实验的结果不能用来说明干的下地壳的熔融过程.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干的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系统的实验数据,本文用MELTs程序来模拟干的基性下地壳在1~2GPa下的部分熔融.模拟和实验资料均表明,无论压力如何变化(1~3GPa),熔融比例超过20%时,干的基性下地壳大比例部分熔融不能产生C型埃达克岩的高硅含量(~70%).虽然1~2GPa时,文献中有限的几个干的基性岩石熔融实验结果显示,低比例熔融(10%)不能产生高硅的岩浆,但是MELTs程序模拟显示压力高于1.8GPa时,如果熔体的SiO2含量主要由残留的石榴子石控制,低比例熔融则可以产生少量高K2O/Na2O的英安质熔体.模拟进一步说明,压力低于1.8GPa时,大量斜长石在残留相的存在使得熔体的SiO2(62%)远远低于中国东部出露的高硅C型埃达克岩.考虑到产生高硅熔体需要的高温和深度以及极端亏损重稀土的性质,我们推测这种熔体很容易受到其他壳源岩浆的混染,这可能导致在地表出露的真正的由榴辉岩熔融形成的C型埃达克岩非常有限.高Sr/Y和La/Yb可以由包括石榴子石作用的多种因素(产生例如继承源区和单斜辉石分异),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判别是否为埃达克岩是有问题的.我们提出强烈的中重稀土分异(例如高的Gd/Yb)以及高度右倾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可能是判别石榴子石的作用以及埃达克岩的更好的指标.另外,由于熔体的Eu异常取决于源区性质,岩浆体系的氧逸度,以及斜长石和基性矿物之间的比例,Eu异常不能简单地用来指示斜长石在岩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5,40(14):1304-1304
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碧溪岭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含柯石英榴辉岩或含微粒金刚石榴辉岩体中最大者,其面积略大于1km~2,平面略呈浑圆状.岩体与大别群花岗质片麻岩构造接触,其间可见宽十余米的糜棱岩带.糜棱岩中钾长石的多重扩散域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在165Ma时经快速抬升进入到相当于350℃左右的地壳水平,直到102~97Ma时又一次抬升定位于现今的位置.碧溪岭岩体是一个以榴辉岩为主(占90%以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超镁铁岩类包括有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橄榄二辉岩,榴辉岩可分出石英榴辉岩(包括蓝晶石榴辉岩)、铁钛榴辉岩、高镁榴辉岩(包括斜方辉石榴辉岩)三类,而以石英榴辉岩占优势.在剖面上,石英榴辉岩与高镁榴辉岩或铁钛榴辉岩可以呈互层出现.榴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佛坪地区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南秦岭海西 印支期变质带中首次发现含有二辉石的麻粒岩 .这些麻粒岩产于佛平杂岩的下部 ,以中酸性麻粒岩为主 ,其中夹有少量的基性麻粒岩的条带和透镜体 ,主要变质矿物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黑云母、斜长石及石英等 ,斜方辉石常退变为角闪石 ,其变质条件为T =72 0~ 780℃ ,P =0 .6GPa .含有麻粒岩的佛平杂岩时代可能为早前寒武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