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先秦中山国乃北方少效民族白狄所建,曾经是一个“地方五百里”,兵车千乘,实力仅次于“七雄”的二等强国。但由于时代悬隔,先贤旧闻传之甚少,历史文献散佚严重,有关这一古国历史的诸多问题长期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葬群和灵寿故城遗址的发掘为揭示其真实面貌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中一号墓出土的方壶铭文“任”当释读为“士”,铭文印证了传世文献中有关中山国尊贤重士的记载,揭示出“士大夫”阶层当时不仅业已崛起于华夏诸国,而且开始活跃于夷狄之邦。  相似文献   

2.
时间与金钱     
一男子进入教堂和上帝对话。他问:“主啊,一百万美元对你意味着多少?”上帝回答:“一便士。”男子又问:“那一百万年呢?”上帝  相似文献   

3.
迟永钧 《科技潮》1999,(9):149-149
玉、石之美者,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对玉器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湿润如玉、洁身如玉,成为对人格的美最赞誉。东方人玩赏美玉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春秋战国年代,当时的秦国依仗自己强大的综合国力,欲用数座城池向赵国换取著名的"和氏壁玉",从而引出"和氏献玉"、"完璧归赵"、"将相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千古传奇以及传奇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终于得到了和氏璧玉,赢政对此价值连城的物华天宝珍惜倍致,将其制成传国玉玺,并在上刻了:"受命于天,即受永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从士的使命,士的修养,士的出处辞受三方面探讨孟子对“士”的规范。孟子认为,士的使命在于其弘道,士的为已重在诚,士的出处,要自觉地相当:不仅要保持自身的尊严,而且要不忘自己的弘道职责。而这三方面,正是孟子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也是对后世“士之为士”的最高规定。  相似文献   

5.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远在新石器时代,如河南裴李岗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中皆有玉制品出土,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古国玉史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便与“玉文化”结缘,正如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所著《宝石说》中指出的那样:“世人爱玉之风亦真如中国为甚,爱之者贵其德也,贵之斯比之。又推而行之以成民族之美德。由是,玉与吾民族愈相与团结而有不可分离之观。凡研究中国民族史者必兼详玉之始末,盖有由也。”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宝玉石传奇是和氏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玉石传奇,半部中国历史”。和氏璧的发现,最早见于《徇子·大略》篇,其学生《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曾多次提到“士”,对“士”内在思想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孔子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因此对它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对“士”这一阶层的梳理,从“士”的“志于道”、形成意义的道德自律、广博的胸怀和精神上的尽善尽美等四方面来准确把握“士”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8.
两千余年的士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士志于道”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参与意识的渊源;“出仕”是士为社会而政治的积极参与方式;“诤谏”是士不治而议的间接参与方式;“抗争”是士淑世卫道的被动参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意识对当代政治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事物都能以“钱”来衡量其价值,唯有像“环境值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仍无法用钱来衡量。例如驾驶一辆太阳能汽车在市区兜风要“花掉”多少  相似文献   

10.
销售经理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直接面对市场一线,处于市场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信息沟通的中间环节,不仅起着传达总部信息、反馈员工意见和市场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必须深刻领会总部的指令并灵活地加以执行,可谓责任重大。其作用如同临阵沙场的将军,如果指挥不利轻则损兵折将,重则全军覆没,其重要可谓“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代是纵横家的时代。出于合纵连横的政治需要,春秋时期从容辞令的行人,演变而为剧谈雄辩的说士。他们奔走于诸候之间,以其三寸不烂之舌,“扶急持倾”,“转危为安,运亡为存”(刘向《战国策》序),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由于他们以出谋划策为职业,辞令乃其安身立命博取功名富贵的根本,因而其“说词之工”,令人叹为观止。鲁迅先生曾感叹:“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美词动听”。主要记载纵横家言行的《战国策》一书中,有许多当时说士们游说之词的记录,本文拟撷取其部分“危言”、“美词”,管窥蠡测,探讨一下其多变的说辩技巧,这于眼下风行的演讲、论辩活动,或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崂山道士”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崂山道士”可是会穿墙而过的哟。会法术的“崂山道士”我是没有见过的,但美丽的崂山我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东北部,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最高的一座山。她全身石骨,拔海凌空,直插云霄,以1133米的高度屹立于黄海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生前,其名“”就被俗写成“修”,虽然本人并不愿意接受,最终却无可奈何被迫默从。除“醉翁”、“六一居士”等自号外,按姓氏、行第、籍贯、官职、封爵、谥号等,欧阳修还有许多的别称。  相似文献   

14.
“和”的理念与中华民族与生俱来,“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和谐世界”的倡议,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士志于道”是“士”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士”禀赋着鲜明的人格特征,如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中庸乐和的处世态度等.大学教育应当自觉继承先贤的优秀思想文化,并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将既有助于青年成人成才,又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发端是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姜姬部落联盟。炎黄二帝开辟了以中原为主的共同地域,创造了以粟作农业为主的共同经济生活,开启了以英雄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共同心理素质,数千年来被尊奉为“华夏始祖”。  相似文献   

18.
苏彝士运河     
杜运燮同志的“苏彝士运河”一文介绍了有关运河的历史背景材料;东筝同志的“有关苏彝士运河的法令和条约”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资料;朱育莲同志的图解“苏彝士运河图”则形象地显示了这条运河的重要性,说明了英法等国何以对这条运河如此恋恋不舍,硬想永久霸占下去。亦代同志的“狮子尾巴和黔之驢’”(札记),描绘了英帝国穷途末路的窘相。  相似文献   

19.
早期现代化启动初始,即遭遇来自“华夏中心主义”的消极抗拒。本文从徐继畲、郭嵩焘两位文化精英的遭遇谈起。分析了“华夏中心主义”拒拆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严重危害,以期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获得一点历史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