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污泥电脱水过程中的液相不连续导致的电阻增大和电流衰减等问题,研究了间断供电方式对该问题的改进效果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污泥电脱水参数占空比、单次供电时间和电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间断供电方式可以使脱水污泥中的水分产生回流,比连续供电有更好的脱水效果;占空比对脱水效果影响明显,占空比不宜过小或过大,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本实验结果在4∶1附近;单次供电时间对污泥电脱水效果影响明显,单次供电时间过长会对脱水效果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污泥电脱水的耗电情况主要与总脱水量相关,总脱水量越多,脱除单位水分的耗电量越高;电压在间断供电中对脱水效果影响显著,较高电压将会使污泥温升较高,水分分离以相变为主,脱水效果显著但能耗较高.研究认为,采取间断供电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污泥电脱水效果,但需要对其操作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节能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柴油沉降罐底泥资源化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纯物理处理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归一化相结合的方法,以脱水率作为评价目标,比较分析了该工艺中6个参数,即超声强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油泥粘度、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对总体处理效果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3个参数,超声时间、离心时间、油泥粘度三个参数对脱水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说明了工作时间对脱水率的影响较大,要想使整体工艺获得较好的脱水率,则需要相对较长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铁酸钾耦合聚丙烯酰胺对乙醇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污泥离心上清液浊度和离心沉降率为快速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单因素影响脱水性能的最佳范围,然后以曲面响应优化法(RSM)为依据设计了2因素13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污泥离心上清液浊度和离心沉降率二次多项预测模型,得到耦合的最佳处理参数。结果表明,高铁酸钾耦合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处理值分别为1. 11 g/L和97. 01 mg/L,此时污泥离心上清液浊度和离心沉降率分别取得最优值247 NTU和29. 9%,验证实验表明:离心上清液浊度和离心沉降率分别取得最优值(247±4. 32) NTU和(29. 9±1. 45)%,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此外,热重分析(TGDTG)和电镜分析(SEM)也表明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表明基于RSM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于污泥处理过程的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s升至48.8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污泥含水率(WC)、离心沉降比(CSE)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利用超声波、Fenton协同PAM对城市污泥进行处理,探讨脱水性能改善效果及机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为手段,建立二次多项预测模型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佳处理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Fenton和PAM...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回收的同时降低其产生量与最终处置难度,采用调质 三相分离工艺进行减量化处理。研究了破乳剂与絮凝剂种类与用量,加热温度、离心转速与离心时间3个工艺参数对油田清罐底泥和炼厂污水处理厂底泥的减量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破乳剂与絮凝剂的最佳组合为P-A(1%)+ CPAM(1.5%),加热温度、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分别不低于80 ℃、4 000 r/min和10 min,分离后出泥中的含固率可超过40%。  相似文献   

7.
脱水是粪便资源化中关键的工艺环节.粪便的脱水性能差,需添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研究了5种絮凝剂对粪便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2种聚丙烯酰胺用卧螺离心机和滚压脱水机进行上机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混凝剂不适用于粪便脱水,应使用分子量大于500万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本实验中以SNF公司的FO4000效果最佳.使用离心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3~4 kg/t干粪便,采用滚压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5~7 kg/t干粪便.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氧化亚铁离子及产酸的特性,可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电化学性质,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本文研究了一株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酸化铁氧化效果,从pH、Fe(Ⅱ)含量及污泥比阻等方面探究其改善污泥脱水性的可行性及效果,并探究菌群不同接种量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2+可通过促进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生物酸化铁氧化生化过程,最终反应体系pH降为2.6左右,Fe2+含量基本为0,比阻降为0.57×1012m·kg-1,从而使污泥更易脱水.不同接种量会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接种量越大,菌体氧化Fe(Ⅱ)能力越强且时间也越短,平衡时pH越低;当接种量大于50%时,最终pH可降至2.8;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极固定和移动两种布设方式对脱水污泥脱水性能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提高污泥脱水效率,降低系统能耗,实现污泥高效脱水.方法通过采用电极固定和移动两种布设方式分别对机械脱水后污泥进行电动处理,比较两种电极布设方式对脱水过程中的电渗流、含水率、温度、总磷、重金属形态及脱除水性质的影响.结果试验中固定电极组电渗流速呈下降趋势,而移动电极组电渗流速显著提高,通电40 h时移动电极电渗流量为156.1 g,是固定电极的2.4倍;污泥的含水率由阳极到阴极呈现逐渐增大趋势,且移动电极组污泥的含水率均比固定电极组低,移动电极阴极污泥最终含水率达到57.5%;固定电极污泥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峰值并保持不变,而移动电极污泥的温度随着阳极移动在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其温度低于固定电极组;移动电极阴极污泥磷的下降幅度较固定电极大;重金属性质向稳定趋势转变,且固定电极阴极处重金属较稳定;污泥脱除水中COD、氨氮、TP都呈现上升趋势,且移动电极移动速率越大上升幅度就越大.结论移动电极装置较固定电极装置的脱水效果好,能耗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污泥脱水性质变化的原因,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方法实验采用碱-电法作为污泥脱水的预处理手段,考察Na OH和Ca(OH)2这两种碱与电化学联用后污泥的脱水效果.并通过显微镜照片对照分析污泥絮体状态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关系.结果处理60 min后,Ca(OH)2-电化学氧化组污泥脱水时间对比Na OH-电化学氧化组和未加碱电化学组污泥脱水时间明显缩短.污泥含水率相较另两组的84.5%、74.3%,Ca(OH)2-电化学氧化组为72.2%,含水率明显降低.实验发现Ca(OH)2-电化学氧化法促进污泥脱水的最适条件为:Ca(OH)2投加量15 mmol/L,电解时间60 min,电压梯度5 V/cm.结论采用碱-电法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提升,污泥的脱水性质与污泥内部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有很大关系.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污泥脱水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