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准备发射猎户座飞船前往火星,在飞行去火星之前,猎户座飞船进行了它的第一次探索飞行试验,它于2014年12月首飞,这对未来的载人深空探测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設計理念"萬金油"大量航天实践表明,就当今技术水平而言,载人飞船比已退役的美国大型航天飞机更可靠、更便宜。所以,美国现在正积极研制新型载人飞船。这些新型载人飞船不仅保留了目前载人飞船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还具有用途广泛、运输能力强和可重复使用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除了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幻想以外,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能冬眠的。不过,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却相信,他们能够让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一种方法,让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宇航员可以在孤独的飞行中进入梦乡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2033年时进行一项载人火星太空任务。派人登陆火星是对世界航天业的一项巨大挑战,人类登陆火星从后勤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火星离地球有5000万英里,太空船来回需要3年的时间。即使将来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趟前往火星的旅途…  相似文献   

3.
<正>有科学家提出,要想在2039年之前载人登陆火星,就需要在2033年之前载人登陆火星的卫星福波斯。美国宇航局曾经设想,最早能在21世纪20年代末载人登陆火星。虽然这一目标现在看来难以实现,但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不远的将来载人登陆火星并非痴人说梦。这项研究提出,要想在2039年之前载人登陆火星,就需要在2033年之前载人登陆火星的卫星福波斯(火卫一)。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普莱斯说:"载人登陆火星在我们这代  相似文献   

4.
继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后,人类对空间探测计划,尤其对地球临近的行星探测活动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美欧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存在不少未解之谜.本刊特选登一组有关火星的文章,使读者从中了解火星探测的新近动态.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设计一系列不载人的地球使者进一步去探索太阳系。已提出的飞行计划将用来研究外层行星,尤其是冥王星;访问火星和木星之间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岩石结构的小行星和收集火星的样品送回地球。使用不载人飞船对难以观察的太阳系的探险从  相似文献   

6.
对于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来说,1976年这一年很不美妙。美国宇航局的“海盗一号”飞船登陆火星后,用它的机械臂挖取了一块拳头般大小的火星红土样本,然后在飞船内置的实验室里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生命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6名男性志愿者进入一个模拟密封舱,开始为期约一年半(共520天)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此模拟名为"火星500"的载人往返火星的全程任务。这一模拟火星之旅引起广泛关注。科学家说,真正的载人火星之旅至少还要等20到25年才能成行,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它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继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后,人类对空间探测计划,尤其对地球临近的行星探测活动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美欧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存在不少未解之谜。本刊特选登一组有关火星的章,使读扶中了解火星探测的新近动态,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注意到,在载人飞船发射时,从外面是看不到飞船的,这是因为飞船被安放在一个保护罩内,通常称为整流罩。一般卫星在发射时也多半采用这种保护形式。但是你是否还注意到了,在飞船的整流罩顶上还有一个尖尖的、像避雷塔一样的长杆呢?这可是卫星的整流罩所没有的。这是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它就是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在飞船仪表器上,航天员可以直观地了解与飞船有关的所有参数,时刻掌握飞船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这是因为神九上有14个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会汇集到数管分系统,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将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翻译”成航天员可以直观识别和操作的内容,并在仪表上显示出来,方便航天员作判断. 飞船全姿态图、彩色地图、载人交会对接页面……航天员在神九上可以看到53幅页面显示飞船各部分的情况,并根据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需要,可以看到包括世界地图、航天员身体情况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返回成功,2004年初欧空局和美国的火星登陆热热闹闹开头,使航天事业重新聚焦到人们的视线里。这时,人们不应忘记航天先驱冯·布劳恩。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下一步,大约在2025年,飞船将把石头放进一个稳定的绕月轨道。到那时,宇航员将可能与这块石头会合并提取样本。一旦成功,这将是首次刻意把一块重重的太空岩石放到地球附近。从这块岩石采集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多了解它所来自的小行星类型。这项任务不仅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而且将是测试行星防御策略的一个好机会。当飞船造访目标小行星时,飞船将被轻轻推到一个不同的轨道,这能让科学家测试一种让大型近地小行星转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9月初,荷兰一家公司宣布,他们计划推出的10年内载人登陆火星单程之旅,已经有来自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万人报名。该公司的这一计划看来并非不着边际。事实上,还有其他私人企业计划推出10年内载人前往火星之旅,美国宇航局也在酝酿载人登陆火星。那么,载人火星之旅谁将拔得头筹?"我们真的想去那儿"巴斯·兰斯多普敬畏地凝视着火星风景。美国宇航局的最新火星任务,已经让世人看清了这颗血红世界上散落的卵石、饱经风霜雕凿的沙丘以及似乎在向我们招手示意的地平线。兰斯多普回忆说,"‘旅居者号'火星车的电视画面激发了我。我们真的想去那儿。"但那时候存在一个很大的难题——据美国宇航局测算,单单一趟载人火星任务,其预算就高达5000亿美元,别说那些私人航天机构,即便财大气粗的美国宇航局也难以企及。当时是1997年,兰斯多普还是荷兰特温特大学的一名工程专业学生。16年时间转瞬即逝,如今载人探索火星思潮再度活跃。有科学家预测,首批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星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2日9时整,搭乘2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12日8时许,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10月16日21时57  相似文献   

15.
火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比地球小,比地球离太阳远,它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来说远远比地球差,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有类似之处。人类用望远镜观测火星已有上百年,近30多年来人类发往火星的飞船探测器已不下一二十次,最早是1976年“海盗”号无人飞船降落在火星上。最近又有好几个探测器发往火星。主要的目的就是去探测火星上有没有水?以及其他自然情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返回成功.2004年初欧空局和美国的火星登陆热热闹闹开头,使航天事业重新聚焦到人们的视线里。这时,人们不应忘记航天先驱冯&#183;布劳恩。  相似文献   

17.
1976年美国海盗号飞船到达火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测,但对一些主要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如对火星的表层结构(除飞船所到的两处外)未能得到分析,火星表面的高度如何,上面沟渠的流动走向怎样,火星本身是否有磁场等许多问题均悬而未决。海盗号飞船还发现:火星的北极顶部有一层五光十色,冰夹尘埃的混合物,和云层与风砂结合的复杂形态,更需探明其究竟。1984年制定了一项名叫“火星观察者”的计划?这是美国宇航局主持的太阳系探测委员会(SS-  相似文献   

18.
’97,访火星     
别睡了,火星!地球使者来了。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升空的"探路者号"飞船,以1.7万公里的时速在太空中飞行了4.97亿公里,历时7个月后,终于在1997年7月4日下午1时零7分成功地着陆火星"战神谷",这是美国自1975年向火星发射两艘"海盗"飞船以来在火星表面降落的第一个探测器,这项耗资2.66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工程是"一个宇宙探测新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员第6次搭乘飞船前往浩瀚宇宙,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二次应用性飞行。在太空飞行了30多天的天宫二号,终于在10月19日凌晨迎来"赴约"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了中国实施的第5次载人交会对接。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等,中国航  相似文献   

20.
宇宙动态     
"凤凰号"拍摄到火星旋风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日前拍摄到6幅火星尘旋风的照片,这是"凤凰号"首次拍摄到此类照片。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这些尘旋风很可能是由火星上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所引起的。这6股尘旋风直径大约为2m~5m,比火星轨道侦察飞船所拍摄到的尘旋风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