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以经典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吐鲁番地区2007—2015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动态测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生态足迹出现拐点,由2007年的3.53hm2/cap上升到2013年的7.0hm2/cap后又降到2015年的6.16hm2/cap;吐鲁番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引起的消费水平提升是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通用的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3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表明,2009—2013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大,由2009年的1.930hm~2上升到2013年的2.3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由2009年的0.501hm~2减小到2013年的0.39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9年的-1.429hm~2增大到2013年的-1.961hm~2。并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预测,表明福建省生态赤字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了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黄山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在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546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对安徽省内的相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2001—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关中地区2010—2015的生态足迹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当地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由0.650 7 ha2.人-1上升到0.926 9 ha2.人-1,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由0.145 5 ha2.人-1上升到0.492 4 ha2.人-1,生态赤字持续扩大,预测2015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0.780 9 ha2.人-1。区域生态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适应小区域生态足迹的预测模型,以昆明市五华区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对2005~2009年五华区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分别选用GM(1,1)预测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CNNM(1,1)组合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生态足迹的变化,CNNM(1,1)组合模型优于单一的GM(1,1)模型,同时2005~2009年间五华区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之和占人均总生态足迹的90%,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和林地占着五华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承载作用,已表现出生态赤字.预测结果表明到"十二五"五华区的生态足迹将达到0.8175 hm2/人,只有通过大量消耗自身资源来弥补,或者需要外界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出了使五华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减少2 241.54 hm2和1 136.07 hm2,而水库坑塘和虾田分别增加225.99 hm2和1 425.15 hm2。此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了2 806.38 hm2。受城市扩张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芦苇和水田被大量开发成了建设用地和虾田。预测结果显示,湿地类型中的浅海、河流、芦苇、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而滩涂、虾田、水库坑塘面积逐年增加;非湿地中除了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外,其它类型的面积都在逐年减少。到2050年浅海将达到2.49%,滩涂15.06%,河流1.39%,芦苇1.21%,水库坑塘1.15%,虾田11.68%,水田36.44%,林地2.57%,建设用地15.59%,其它非湿地12.42%。这预示着人为干扰是鸭绿江口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运用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模型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的生态负荷与生态容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结构、布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除锦州外,其他城市的生态负荷均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产生生态赤字,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生态足迹赤字表明辽宁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1,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较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也比较大,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四川南充市生态占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充市 2 0 0 2年统计数据 ,计算和分析南充市 3个城区 :顺庆、高坪、嘉陵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 ,比较判断南充市生态消费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结果显示 ,南充市三区 2 0 0 2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为1.10 16 hm2 · a- 1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0 .174 2 hm2 · a- 1 。南充市是生态赤字区 ,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 0 .92 74hm2· a- 1。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时间动态特征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组建了GM-ANN预测模型,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期间,甘肃省的生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77 hm~2/人,人均生态冗余为-0.44hm~2/人.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和2020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将分别达到2.503 hm~2/人和2.870 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分别降至0.985 hm~2/人和0.930 hm~2/人,人均生态冗余则分别为-1.518hm~2/人和-1.940 hm~2/人.这说明未来该省生态经济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急需调整经济结构与消费模式,以降低其人均生态足迹和增加生态冗余值.另外,通过内插拟合能力检验分析证明,新建立的GM-ANN模型与常用的GM(1,1)模型相比,可使预测精度提高1.7%,在分析和预测不确定系统中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GM-ANN模型在研究生态足迹动态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云兰 《广西科学》2023,30(5):961-971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系统安全状况,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GM(1,1)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云南、贵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增长90.30%,其中林地增长最快,耕地占比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0.67%;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72.97%,但2011年以来增幅较小;系统生态赤字从-0.395 hm2/人不断加剧到-1.292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1.66升高到3.18,系统从中度不安全状态逐渐转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并开始进入极度不安全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垦指数对系统安全具有正向影响;2022-2033年系统安全由重警转为巨警,警情等级高于贵州和云南。因此,要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量度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该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2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广西人均占用生态足迹为1.3369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人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为0.3901hm^2,人均生态赤字0.9468hm^2.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按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状态,对广西2003-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广西生态足迹处于强势增长时期,到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会达到2.139hm^2,而当年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值为0.4322hm^2,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至1.7068hm^2,生态经济系统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6.
计算和分析了海口的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及赤字状况,并对2010-2012、2038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海口生态足迹增长96.72%,年均增长10.75%,生态容量维持在7.4×105~7.9×105 hm2之间;人均生态足迹由0.245 1 hm2增长至0.3963 ...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设计了矿区经济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应用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对1995~2007年南芬露天矿区经济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期间,南芬露天矿区的生态足迹指数均小于-100%,万元工业产值生态赤字呈现出上下波动状态,波动幅度为0.0001hm2.(万元)-1,工业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2.79%,历年生态足迹经济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1.27,南芬露天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85%.由此可见,南芬露天矿区经济系统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受到生态系统资源供给有限性的制约进入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footprint‘ s theory and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si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ib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2.1 hm^2) keeps higher than countrywide average level( 1.5hm^2 ), and lower than global average level (2.4hm^2 ) the result show that Tibet pasture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the most different with other area, and woodland is the second;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grows from 1. 25 hm2 in 1978 to 2.09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that life level is improvingcontinuously; GDP (per RMB 104 Yuan)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es from 61.9 hm2 in 1978 to 4.54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resources utilized ratio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3—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成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成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四川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定量测评结果分析了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