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的主题常被定位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在小说中的最佳体现,认为保罗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牺牲者。但联系劳伦斯在小说中的爱情观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可能是力图通过两段悲剧化的爱情阐释爱的真意。  相似文献   

2.
王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28-29,32
劳伦斯的诗歌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爱情体验和哲性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之中。本文旨在分析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探寻他生活中的矛盾、爱情中爱与恨的冲突及晚年面时死亡的心境在其诗作中的表现,深入了解劳伦斯对生活、爱情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康英 《科技信息》2008,(23):189-189
爱情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它绝不能被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和所拥有的财富来衡量,在大多数人的个人生活中,人们总希望去寻找积极的,有意义的和浪漫的爱情,并期望信誓旦旦,恩爱一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追求爱情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爱,真爱是两个人之间心灵息息相通的交融,如果你真的爱她或他的话,绝不会计较她或他的好与坏,有时说我永远爱你这件事绝对比要把它付诸行动要容易的多.像大多数著名小说家一样,夏洛特·勃郎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塑造了简·爱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女权主义对劳伦斯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的英国小说家中,大概没有谁像D.H劳伦斯引起那样多的论争。其在世之时,作品便被审查、删节、查封,他1930年去世以后,对其成就的理解则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成了举世瞩目的天才。有趣的是,60年前对劳伦斯的贬毁及其支持者的辩护,至今仍在延续。所不同的是,已少有人反it他关于性行为的不同寻常的呈现,较少从是否“色情”、“淫秽”去责难他的小说。争论的焦点是,他的小说是否表现了露骨的“男性中心主义”。不少女作家,诸如安娜伊斯·宁、而贝卡·韦斯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希尔达·杜利特尔、凯瑟琳·卡斯韦尔、布…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美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小说中神话因素非常丰富,从神话原型与宗教象征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他的小说中性爱主题与太阳神话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解读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和“返魅”的艺术特色提供了有力的神话学注脚。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的小说许是更多地涉及和描写了性爱生活,因而其作品的命运几经沉浮,在他的故国,抑或在中国都是如此。人们对他的作品既爱不释手,又总忘不了加一句“公正”评价的尾巴:“过多地渲染了色情。”那么,劳伦斯的作品到底是宣扬了色情还是表现了一种现代人的两性意识和爱情理想呢?笔者认为是后者。其实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讲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性爱,作为文学描写的对象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中可谓不乏其人,只是劳伦斯比别的作家更为专注一些罢了。然而文学作为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不管它写了什么,总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要求,更何况,性  相似文献   

9.
小说《儿子与情人》堪称D·H·劳伦斯的第一部力作,或许也有人说这是他唯一的杰作。然而,不论是毫不体恤他的读者,还是认为他并无真正小说家天赋的人土,都破例对此作品心悦诚服。该书在1913年刚刚问世之时,便被普遍推崇为大手脱之笔。到ZO年代末,人们对劳伦斯的后期作品颇有争议,而它却稳据高水准作品之宝座,毫不动摇。的确如此,你只须测览数行,就感觉到在和一位充满自信的文坛泰斗神交——此乃上乘之作的标志之一。他的自信大多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劳伦斯对他的创作素材熟练非常,一景一物均取自家庭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有主…  相似文献   

10.
刘杨 《科技信息》2011,(11):162-162,165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爱怨交织,双重人格集于人物一身。希斯克厉夫经历了人性的歧视、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而凯瑟琳在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快乐和林顿带给她的虚荣中徘徊。男女主人公这种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正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即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由此导致的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1822年(贝尔三十九岁)贝尔被赶出米兰之后,离开了一生中最要好的情人,他在心情极度苦恼、哀伤之中发表了哲学著作《论爱情》。在这部著作中,他吸收了孟德斯鸠、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和特拉西等人的有关理论,建立了自己关于“爱情”的学说,“第一次表现了他心理分析的天才”。在《论爱情》中,司汤达论述了爱情的产生和它的自然特性,并把爱情划分为“热烈的爱情”、“趣味的爱情”、“虚荣的爱情”和“肉体的爱情”共四种。他着重分析了“热烈的爱情”,并指出它产生、发展的七个阶段和结晶现象。实际上,这是一部研究当  相似文献   

12.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黄春明,被人们誉为“爱土地的人”。他为海峡两岸的文学宝库写下了一篇篇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品格的小说,这在台湾文学发展史上,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性伦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灵”与“肉”的完美统一,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描写“性”,旨在揭露工业革命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异化。劳伦斯渴求通过建立新的、和谐的、完美的男女关系以改造社会,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6.
“活着,做一个活人,做一个完整的活人”。这是劳伦斯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小说节奏的思想引擎。劳伦斯富有诗人的激情与洞察力,他强调直觉并且着力开掘人的心理深处。其小说充满了蕴涵人物心理的意象与象征,它们诗性地体现人物的内心节奏,在人与人、人与宇宙的心灵契合中,这种诗性的节奏是对机械世界的反动,是对充满生命活力世界的张扬,因此,劳伦斯小说的节奏不仅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而且深化 并突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性伦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灵”与“肉”的完美统一,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描写“性”,旨在揭露工业革命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异化。劳伦斯渴求通过建立新的、和谐的、完美的男女关系以改造社会,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A.S.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讲述了两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一为百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男、女诗人艾什和拉摩特“飘逝”的爱情悲剧;其二为当代英国男、女学者罗兰和莫德“渐悟”的爱情喜剧。它们在小说中交叉前行,构成了小说的叙述主线。艾什、拉摩特的爱情是罗兰、莫德爱情成功的主要推动力量。两段爱情故事虽相隔百年历史,但都生动地阐释了爱情的伟大和不可或缺性,其主人公在爱情追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历来人们很少将爱情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凤姐相联系,甚而曲解了她的爱情生活。殊不知,作为一个女人,凤姐同样渴望拥有温馨而执着的爱情生活。她爱丈夫贾琏,并将一生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为了维护这份爱情和她亲手营造的小家庭,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她的聚敛钱财,插手行政等举动,她的“妒”,从某个角度说,都是“爱”的表现。而她对丈夫的这份爱心只是换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这便是凤姐的爱情悲剧。而凤姐的爱情苦衷又有几人能理解和同情呢?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五年十月,鲁迅先生在他的前期小说创作中写了最后一篇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伤逝》,这也是他唯一的一篇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涓生和子君,都是被“五四”革命风暴唤醒的青年。他们曾经强烈地反抗封建主义和礼教传统的压迫,大胆追求新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他们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不象“狂人”那样偏重于灵魂的呼喊,也不象吕纬甫、魏连殳那样先前激烈要求改革,后来却在无聊和表面的灯红酒绿中虚度残生。他们是在易卜生、雪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