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4.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客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从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美、鉴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方面,精心预设了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思路教学<草原>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许多能够揭示出普通人心理,并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诗句。这 些诗句在题材上主要有四类:揭示有关世态人情方面的社会心理;表达战乱时期苦难百姓的心理;抒发 游子情怀及离情别绪;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渐衰。在艺术手法上则具有口语化倾向和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而杜诗能够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原因,在于诗人所经历的战乱、漂泊生活及其真挚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理绑架现象中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与人情关系文化中的人情愧疚感之间的关系,采用资源分配者的视角,通过实验模拟的方法,考察拥有分配权力的被试面对人情关系时如何做出社会资源分配行为.研究一发现人情愧疚感越高将会引起越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研究二发现越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出现之后可以预测越低的人情愧疚感.综上所述,人情愧疚感会导致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出现,而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出现之后可以预测更低的人情愧疚感,所以人情关系中的人情愧疚感像是一种内驱力"心理绑架"了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引导着不公平的分配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构成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实用与美观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以上诸因素有机统一在产品设计中,有助于在设计中提高对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从而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设计创新性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言习惯冲击着传统语言.对网络语言一概拒斥,绝非明智态度.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用网络语言写成的作品的审美性并不强,无法使人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审美享受,更是不能提升人生意趣.  相似文献   

11.
《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文风华艳奇瑰,感情激越昂扬。屈原的坎坷身世与不幸遭遇引发的哀时伤世之感、楚地凄幽山水及其缠绵悱恻传说、楚声遗韵之影响形成了《楚辞》悲剧性的诗学特征。而这种审美特征通过将客观物象渗入主观情感、营造幽怨惆怅的意境等艺术手段来实现,体现了《楚辞》诗歌情景事理交融的哲思美,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新明净上。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体现出清新的风格。其次,李白诗的清美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流露。其三,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也善于营造或高迈旷达,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诚斋擅写生”,杨万里诗歌的“活法”妙趣也往往与他写生的艺术手法密切相关。本文试从以形摄神,以动写静,以我染物,以幻显奇等四个方面对杨万里诗歌中的写生手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张永健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3-27,38
建国以后,臧克家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化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礼赞,特别是收入《放歌新岁月》中的新诗短章,有强烈的哲理色彩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这些短诗中,赞颂伟人的诗篇字少味多、形象鲜明,抒写友情的诗篇精练朴素、诗味隽永,绘景述事的抒情诗则生活味浓,意境深远,可谓“清风晚节老梅香”。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速食"时代中,人们不停地追逐着新鲜与刺激,设计的形式也日新月异,以展卖为主的服装展示空间用怎样的设计才能留住人心呢?最好的答案就是情感设计。文章探讨了服装展示空间设计中能够引发情感的设计即"意境"设计。从该设计的重要性及选取来源入手,从制造与欣赏两个层面,结合丰富的案例,用文学化的语言探讨了服装展示设计中意境设计的设计方法,为服装展示设计从展示设计走向情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目良,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在谋篇布局、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词锤炼等方面,都着力营造一种意境和气氛。其对情调美感和诗意化的追求与中国传统雅致、雅趣、雅兴的艺术品味是一脉相承的。它表现的是一种深蕴的、无声的,却又震撼人心的日常命运悲剧和心灵悲剧,吻合传统的蕴藉、敦厚、含蓄的美学风韵;它善于呈现复杂微妙、丰富优美的人性与人情,强调小说的道德感化作用。这种对古典美学的坚守,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以及一味追求思想深刻的文学单维度格局中,显得如此清新、高贵与孤独。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积极的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它在人们的情感性思维的世界中,以联想作为心理基础,在异质、异类的两个事物之间寻找到它们在审美的情感体验中的相似点,形成了个性化的新奇的体验,创造了审美的意境,丰富了语言表述的技巧,提高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的山水诗伫兴而作,以表意为主,把山水形象提高为一种文学意象.作者在写景时往往大处落笔,不对物象进行精细刻划,并将情事或情节因素掺入其中,作者的神情风貌真彩内映.孟诗魅力,或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