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院检测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与超声影像学检测,将结果与肿块病理检测结果对照。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螺旋CT检测技术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超声检测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三期扫描CT值均高于胰腺炎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胰腺肿块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具较高诊断符合率、特异性及敏感性,肿瘤分期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直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D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电子肠镜(EC)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三维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结合MPR、SSD和Ray-sum技术能对直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但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直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年来经临床证实的4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 emotion6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10mm,其中42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①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42例;②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③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④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8例;⑤假性囊肿形成5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荃 《甘肃科技》2010,26(21):169-170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36例螺旋CT扫描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水肿性胰腺炎27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其中2例死亡。按CT Balthazar分级:A级4例;B级11例;C级12例;D级5例;E级4例。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96例椎体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摄腰椎X线片确定骨折椎体,采用1.0mm层厚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1.0mm间距重建,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对源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二维图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准确诊断腰椎椎体骨折及脱位,评价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度。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腰椎部骨折及脱位等能够快速、准确作出诊断,能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压缩程度,清晰观察骨折线,能够直观显示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内的范围,可以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线。对附件骨折能够准确显示,直观显示椎体的滑脱改变,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64层螺旋CT MPR图像重建技术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有重要价值,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范围、椎体压缩度的改变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r表现,提高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科诊断的10例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10例均表现为回肠区域水肿的盲端样肠管结构,术后病例证明均合并炎症,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图像可整体的显示其全程,其中1例合并异位胰腺及肠套叠,1例合并单纯肠套叠,2例穿孔,16层螺旋CT均做出了准确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后处理三维重建在胃肠道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胃肠道疾病的MSCT三维重建并与大体病理解剖对照;所有病例均运用16层MSCT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后运用后处理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显示(Raysum)三维重建.结果:65例中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准确39例;对病变大小、形态、癌肿向周围侵犯的程度、肿瘤灶周血供等情况清楚显示.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定位、病变累及的范围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周围血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 (4 7± 8)HU、(5 3± 10 )HU ;正常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 (10 9± 16)HU ,(76± 13)HU ;肿瘤 -胰腺密度差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为 (70± 18)、(2 3± 12 )HU ,二者差异明显 (P <0 0 1)。胰周动脉侵犯在动脉期显示好 ,静脉侵犯在门静脉期显示好。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获得最大的肿瘤 -胰腺密度差 ,动脉期结合门静脉期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 ,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杨军 《甘肃科技》2013,29(12):132-133
对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效率进行了评估。就此所纳入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DR图像、CT轴位图像及多排螺旋CT重建图像分别进行了独立阅片,对其诊断符合情况进行了统计学比较。所纳入的62例踝关节损伤病例中,共发现骨折76处,其中单纯内踝骨折为23例,单纯外踝骨折为26例,内、外踝同时骨折为13例。通过盲法诊断,其不同影像方法的检出率如下:1)单纯DR摄像共诊断:发现骨折63处,诊断符合率共82.3%,共漏诊13处;2)通过CT轴位图像进行诊断:共发现73处骨折,诊断符合率为96.1%,共漏诊3处;3)通过CT轴位图像+重建图像诊断:76处骨折全部检出,诊断率为100%。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以克服DR及CT轴位图像的不足,能够有效地诊断踝关节骨折,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究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肺孤立性结节形态特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2019年5月—2020年9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行128层螺旋CT胸部平扫检查中发现肺部结节患者中抽取130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该批患者均经过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并发现胸部结节,将该批患者常规进行常规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常规平扫图像编为对照组,并将进行MPR重建图像编为研究组,然后将两组图像交由放射科两位高级主治医师和两位副主任医师对这两组图像随机顺序对的每个患者的图像进行仔细地独立阅读,在阅片时,观察医生不被告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信息。常规CT平扫图像与进行多平面重组的CT图像进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评价分析,研究组的肺结节特异性的识别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肺结节的筛查与形态特征的评价中进行多平面重组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检出率,而肺结节的这些形态特征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平面重建技术应在日常阅片诊断中积极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VRT)及多平而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3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VRT及MPR后处理。结果 363例胫骨平台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VRT及MPR全部显示,X线片漏诊8例。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VRT及MPR图像,帮助临床医师更全面直观地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关节损伤情况,有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细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朱娜  张永娣 《甘肃科技》2022,(14):134-136+143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多排螺旋(128排)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诊断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选取医院收治的6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随机分组,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和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检查,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4例患者,结合两组诊断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判断诊断方案的临床意义。观察组的敏感度为96.24%,准确性为86.59%,对照组的准确性为64.81%,敏感度为69.27%,两组数据组间差异较大,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现象,建议推广应用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方案。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在所选的36例输尿管病变病例中,其中肿瘤8例,结石13例,结核4例,炎症5例,外压性狭窄3例,畸形2例及囊肿1例。注射对比剂80-100ml后延迟5-15分钟进行肾及输尿管螺旋CT扫描,保存图像,重建间隔2.5mm,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建立泌尿系统立体图像。结果:所有病例病灶与输尿管的关系显示更加明确,病灶范围、形态、狭窄程度或梗阻段显示得更为全面细微。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有利于明确输尿管梗阻的真正原因,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类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r对肺栓塞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08年2月。2010年12月经CT肺动脉增强扫描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15例,并将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再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像学表现。结果通过64层螺旋增强扫描以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塞累及的范围和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并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15例,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判断腰椎滑脱症的程度与性质.结果:本组研究的行CT检查的1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椎滑脱,其中真性滑脱症82例,假性滑脱症33例.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准确判断腰椎滑脱症程度和性质,并能了解病变部分解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螺旋CT扫描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Ⅲ期扫描。结果 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胰腺强化明显,肿瘤组织强化不明显。结论 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扫描诊断胰腺癌意义较大,延时期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20.
对比肾细胞癌双源多层螺旋CT结果与病理结果。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双源多层螺旋CT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双源多层螺旋CT结果与病理结果。癌细胞在排列方式上和平扫之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和增强扫描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22.22%的无短毛刺征出现了肾包膜侵犯现象,68.75%的短毛刺征中会出现肾包膜侵犯现象;病理和肾癌CT的Robson分期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肾细胞癌双源多层螺旋CT征象和肿瘤内部结构存在相关性,双源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诊断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