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是先进的,进入近代后变得落后了,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就农业科学技术这个侧面分析一下它在古代发展的情况,近代落后的过程,落后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一、中国农业历史之谜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那时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科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历史遗留下来的以及现实向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也愈益广泛而深刻。“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为此于198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并交流的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到会代表74人。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学到了不少知识,感到很有收获。现在想就这个问题的研究发表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自1607年到1911年这个时期,在中国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腐朽落后的势力在垂死挣扎,先进科学的力量在崛起,总的来看,在当时世界各民族之间,遵循谁进步慢谁就受欺的规律。中国落后了,从“天朝大国”转变成了即将崩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时期内的中西接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契机。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制度在和中国原有的科技与思想、制度之间,有过两次大交流,一次在明朝末期,一次在清朝末期。其交流的形式,有静静地在书生之间交流,亦有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学术界开始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研究表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增加社会生产力中的知识含量,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入所谓“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这对中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如果我们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落伍,就将不仅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继续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还要落后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把握住这次机遇,中国就可以少走弯路,直接采用高新技术,超越一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中国产业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问:与西方国家领导人相比,中国政府领导人倒愿意使自己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就像您一样。就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来说您持何种观点? 答: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中国历史悠久,在科技领域有过辉煌的成就,然自明朝末年起,中国在这一领域开始落后于其他民族。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至新近出现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于是,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自那时起就开始落后于其他国家? 总体说来,要归因于久已存在的封建制度。明朝期间,统治者忙于修复和加固长城,禁止人们出洋,此后又实行“海禁”…  相似文献   

6.
为了搞调查我去中国,当对中国当地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我将以明清的农业技术史作为研究对象时,得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看法,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辉煌的成就早已众所周知。但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后来为什么会落后了呢?且如何才能赶上这落后呢?这才是我们想知过的。”他们尽是说:明清时期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没有作用,也没什么兴趣。对此,作为历史学家的我,真是感到无能为力了。与此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科技人员对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来加速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这一问题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传统的古代中国,在明末清初,即从十六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就逐渐地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原因曾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意。本文就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问题谈点看法,供同志们批评、讨论。一、简短的回顾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逐渐被人们提出来的;讨论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是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的。当近代自然科学在十六、十七世纪开始诞生和成长之时,正处在兴起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渴望敲开古老的东方大门。它们在派遣传教士到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夹带了西方  相似文献   

8.
“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这是规划社会主义建设千秋伟业的指导思想。“面向世界”,就应当了解世界,特别应当了解我国所处太平洋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面向二十一世纪”,就应当以科学的方法预测我国、太平洋地区以至世界社会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前景。“面向现代化”,就应当展望作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及其赖于发展的基础——经济在下一世纪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在太平洋地区与世界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鉴于此,本刊在新的一年中,拟将介绍有关“二○○○年中国科技”的文章,同时也适当刊载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的展望。本期先刊出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太平洋时代的展望”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兴旺和衰落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比较的方法一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比较,二是自身历史发展的前后对比。科学技术先进和落后的原因很复杂,大量偶然的因素掩盖着必然的因素。尽管偶然的、必然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来自社会和技术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以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历史为背景,讨论中国冶金技术的兴衰及其  相似文献   

10.
孔令宏 《大自然探索》1999,18(2):120-124
中国传统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真正产生时起,就依属于,服务于王道政治,这形成了它的一系列特点。在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中强化成熟后的明,清两代,这些特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品玉石文化底蕴玉的文化源远流长,玉的历史与中国文化的历史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开发玉、使用玉最早的国家.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是使用玉最广泛的国家.梁宜民笑着说,中国人对玉的喜爱之情,从对“玉”的组词就能看得出,如金玉良缘、金童玉女、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干戈为玉帛、玉皇大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管窥一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玉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姚诗煌 《科学》2007,59(3):1-2
当今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是有目共睹的。从19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到目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高度强调科学技术的地位,把发展科学技术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不多的。应该说,目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已不亚于许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中国及世界古代数学史中,《洛书》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中最早的数学创作。关于《洛书》的起源及其在中外数学领域中的传播和发展,读者可参阅英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国人黎凯旋的《易数浅说》。中国先民创造《洛书》已有五千年历史,但直到现在,《洛书》在世界人民心目中仍蒙有一层奥秘色彩,中外数学家仍名之谓“幻方”;很少学者用现代数学观点,去研究并解释《洛书》的数学内涵。因此,“洛书的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洛书在现代数学内的地位是什么?”就成为一个有重大意义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后,法新社有一个评论:“中国人民爆炸热核炸弹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再次使世界专家感到吃惊。惊奇的是中国人取得这个成就的惊人速度。中国人在核方面的成就使世界震惊不已。”确实,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花了103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中国人表现出一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动力,他们是优秀的实用科学家。中国人在许多实用技术方面获得了极大进展,在很多机械方面的创造均先于西方,有的甚至要早一千多年。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中,中国的许多先进科学技术传播到其他地区,这些技术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技术的发源地,也名震世界。推动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明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你是否知道,它们是怎样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什么到了近代反而落在西方的后面?这段历史经验如果总结得法,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将使子子孙孙永远引以为戒,受益无穷。痛定思痛,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转折点落在明末的多事之秋,而其肇端则由来已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常常喜欢把中国的进化大略表示为一条相对平缓的上升曲线,比欧洲(例如)在公元二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的相应曲线明显上升得更高。”两条曲线继续延伸,到了明朝末年,我国封建社会的隐患发作,诸矛盾集中暴露,科学技术在社会大动荡中横遭浩劫,近代科学迟迟不得发生。然而,时不我待,西方的科技复兴正“春风得意马蹄疾”,开始指数式的陡然上升,迅即在许多领域中达到了  相似文献   

17.
刘中夏 《科学通报》1991,36(22):1701-1701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代重要创造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古陶瓷的结构、成分和制造工艺,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古陶瓷的珍贵信息,这是现代科技考古学(实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我们“陶瓷之国”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技术科学”的含义当今,是世界先进诸国围绕高技术展开炽烈国际竞争的时代。对于科学技术来说最重要的是振兴“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关于前者的重要性已有许多的专家进行了论述。这里就“技术科学”的振兴问题进行探讨。世界上最先提出“技术科学”这一概念的是中国的物理学家钱学森。由于在科学里产生出“工学技术”的理论,所以钱学森将过去常常不合的“自然科学”和“工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75,20(8):343-343
农业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4,19(8):337-337
最近,《教育革命通讯》编辑部约请一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同志,座谈法家路线和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大家认为: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历史上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也反映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在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基础上,法家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物论的自然观,对我国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政治上或思想上同法家有密切的联系。而儒家守旧、反动的政治路线和唯心论的“天命观”、“先验论”,则成了我国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桎梏。座谈中,大家初步提出如下一些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