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兰州市永丰村传统村落为对象研究乡土景观吸引力评价方法.基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历史文化构建乡土景观吸引力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设计了复合评价指标,借助问卷数据对永丰村乡土景观吸引力强度进行实证验算.结果表明:历史文化是乡土景观吸引力的核心内容,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的第一要义;外部空间是乡土景...  相似文献   

2.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
“拉牛上树”是保存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七团村的侗族传统仪式。这一仪式流变的过程说明,侗族传统仪式中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文化。事实上,在侗族聚居的地区,还有许多与“拉牛上树”类似的仪式。这些类型各异的传统仪式是侗族社会存在发展和侗族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民族地区乡土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成为乡村振兴和乡土和谐的助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形成文化势能,它成为不同文化交流、探究和体验的能量。旅游是对文化的直接体验,文化动机是旅游的根本动机,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形。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它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河南省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加强引导,营造宽松环境,创新经营机制;要以企业为主体,采用高新技术,实行名牌战略,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得以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基础,高等教育在传承发展乡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认同感被弱化,高等教育中乡土文化内容上存在碎片化,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乡土文化无法有机融入高等教育。高校积极开设乡土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贯穿乡土文化教育元素,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传承氛围,丰富乡土文化传播路径,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作为特色传统地区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该文通过对闽南文化产业中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展开调研,梳理这部分文化及其产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闽南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旅游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围绕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文化开发背景,对当前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要通过转换政府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组建旅游景区优秀旅游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质旅游资源市场运行新模式,从而推动安阳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落文化空间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的共同记忆,在推进村落发展机制的探索中,拥有特色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等资源禀赋的民族村落成为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的重点,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市场基础。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驱动下,民族村落由封闭到开放,在文化上表现出不同利益主体介入对文化空间从内容、形式、规模和功能上进行解构与重构,以德宏州盈江县下勐劈傈僳族村为例,分析在发展文化旅游中文化空间的转变及其呈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因而文化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式等等,对于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以名人故居作为青岛市特色文化资源的代表,通过分析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角度探讨其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提出科技纪念馆模式、茶室或酒吧模式等,为青岛市特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乡村旅游产品蕴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紧密联系,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许多旅游开发常常忽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等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恶性互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采取加强乡村居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展现要具有根基和生命力,实行乡村连片开发等措施来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资源,因而以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也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聚焦民族特色,强化品类创意,重视旅游营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水平,这是我们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之中,形成高效、有序、双赢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文化的融合,达到最佳旅游效果,必须从制定区域化开发策略、建立体育旅游中介、培养复合型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注意两者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视角,解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效应。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社区参与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研究者应该避免夸大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强加在研究对象身上。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旅游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显示出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探究文化旅游语境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旅行都起着沟通世界、传播知识、交流化的特殊作用。一部白族化史从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来说,也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外化和民族化交流互动的历史。本从广义旅行的角度,探讨旅行对白族化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优秀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也正兴旺,而民俗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民俗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有效的旅游形式。它既可达到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目的,又能使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及旅游业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旅游表达式——以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难点在于文化的旅游表达。文化的旅游表达有塑造文化精神的向心力、形成一种文化体验的生活方式和给旅游者文化符号的感受三个层面,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文化可用体验、集中和嫁接等方法进行旅游表达。客家文化可在这些方面进行旅游开发,通过集中与分散、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活化、系统与组合开发和文化炒作与民俗节庆四大策略。将其开发为受市场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9.
旅游学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存在着忽视旅游主体即旅游者的重要性的倾向。本文从旅游文化活动的发生、旅游文化活动的终极目标、旅游主体的素质及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主体在旅游文化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并进一步提出旅游文化主体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为研究对象,考察传统地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变迁,探讨官方、民间在民间文化转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文章以为:一方面,国家权力把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化,使之成为实现政治经济利益的文化手段;另一方面,民众借用政府行为为民间信仰吸纳正统的文化符号,以达到国家权力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从而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