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有慢性肾炎,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要告别甜蜜的性生活,应该适当控制性生活的频率。中医“肾”的概念除了器官外,还包括人体的体质健康。中医认为,肾脏藏精,不能泄之太多,频繁的性生活,会损伤肾精,有害健康。所以,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五志”不能过急,要重养生,轻欲望,在欲望与健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国家,尽管对UFO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关于UFO的历史传奇记载可追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比如在梵蒂冈埃及博物馆馆长的收藏物中,发现了一张古老的埃及莎草纸,记录了公元前1500左右、图特摩斯三世和他的臣民目击“天外的UFO群”出现的场面:“22年冬季第3日6时……生命之宫的抄写员看见天上飞来一个火环……他无头,喷出恶臭.火环长一杆,宽一杆,无声无息.抄写员惊惶失措,俯伏在地……他们他们向法老报此事.法老下令核查所有生命之宫莎草纸上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扇子作为艺术收藏品由来已久,据传藏扇的风气始于魏晋。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隽美,品种之繁多,堪称中华一绝。近年来,我国书画收藏方兴未艾,被视为风雅之物的名人书画扇更成为热门收藏对象。小小一把名人书画扇,在拍卖会上常可拍出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之高价。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5,(1):44-45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  相似文献   

5.
防治面源污染的几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同样面临着面源污染这个难题.就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威胁已经从以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工业、农畜业和生活污染三足鼎立之势,从以点源污染为主转变为面源污染为主,从以城市污染为主转变为城乡污染并重,为此我们必须开始关注面源污染问题.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防止面源污的几种主要措施,以期对我国的面源污染防治问题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和自然界价值论地位的三种确立方式。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否定性的关系;自然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肯定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对立统一之合理的“度”或“点”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它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无报复自然界":可能抑或不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报复自然界”,作为追求人与自然界关系协调理路探究前提的可能性,不是自明的,在人与自然界对象性关系中,从自然界方面考察,无目的演化的自然界客观上合人目的与不合人目的的可能性是逻辑并存的,以人为对象的自然界没有“无报复”的历史,自然界的报复本性规定于自身演化的非线性机制,“无报复自然界”不具可能性。从人方面考察,人的退让性“消极作为”不能“消角”自然界报复,人的“积极作为”由于认识能力,技术和利益的限制亦无彻底“消解”自然界的报复,“无报复自然界”同具不可能性,人在“征服自然”中无法“胜天”,在协调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关系中亦无法“胜天”。人不宜崇信与界关系协调的“乌托邦”式前景设定,只宜在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无限磨合”中,走向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我的同事潘家礼君,是位“老三届”,今年恰值其“知天命”之年。他曾有过8年“北大荒”的知青经历,对那场规模浩大、曾关涉千家万户的“上山下乡”运动,殊难忘怀。因此,他决定“收藏”这一段历史。从那时起,几年时间过去了,不事声张却善做实事的潘兄,这期间将许多休闲时间都投在了此类藏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0,(19):19-19
日本盛行的防癌“五行蔬菜汤”之风已流入我国。成为时下人们的养生新宠。红黄绿紫蓝白,各色蔬菜怎样搭配才能健康养生又防癌呢?专家称,预防肿瘤要均衡营养,同时,适当按照“彩虹原则”进行蔬果搭配,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北 《科学大观园》2013,(22):60-60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坚持认为,与故事情节无关的一切细节都应该删除——如果你描写了一把搁在墙壁一L的步枪,那就应该有人在某个时候用它开火。这个原则被称为“契诃夫之枪”,它实际上相当适用于自然界:动物不会浪费能量发展毫无价值的性状。那些可以帮助物种维持生存的性状会遗传下去,而那些不再有用的性状则会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2,(5):17-17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春季养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指出,春天保健最应该做到以下七件事。  相似文献   

12.
道家科技观随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越来越引起学人的再估价。道家“重技轻器”的思想充分关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朴散为器”的思想呼吁人们在器具的使用上应适可而止;“道进乎技”的思想全面考虑了技术实践对个体、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坚持以实现“养生”为根本目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注重对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自然状态的维护,以“自然”作为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一切行为的准则,从而有助于保护生态。此外,道家认为化解自然、科技与人之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培育“真人”。因此我们认为道家的科技观对于当今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争以及科技异化的理解与把握,都可以提供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与自然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然等同于自然界,这是现代人的现代意识,这种意识导致了人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批判现代性和保护自然环境,应该把自然和自然界区别开来。可是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由于未能区分自然和自然界,错误地将“人是自然一部分”等命题作为生态伦理何以存在的哲学根据。人只能归属于自然,而不能归属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界合二为一,人就沦落为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不能够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人是道德存在物。  相似文献   

15.
1.人享有自由,动物没有自由。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自在地存在着,并以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变化着。人类作为是自然界本身的各种因素长期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不是一种从自然界之外强加给自然界的外来的关系,是内生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其“类”的本质在于其生命运动的性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p.53)正是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活活动直接分别开  相似文献   

16.
韩娜 《科学大观园》2011,(23):11-11
从张悟本、李一到马悦凌,随着中医养生“骗子”的被揭露,人们开始对中医养生既爱又恨。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中国养生”主题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如何辨别养生真伪不仅困惑着老百姓,也同样困惑业内。  相似文献   

17.
, 《科学大观园》2012,(23):19-19
冬季进行合理的饮食养生,不仅补充冬季所需要的营养维持身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转,还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中风、心脏病、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重生贵己为显著特征的道教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围绕"长生不老,修真成仙"的旨趣,形成了宏大的养生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道教养生哲学".道教养生哲学是道教养生智慧的理论升华,其深层内核是道教养生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是文化技术.以文化技术的全新视角来解析道教养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有关“语”的指称范围和分类标准以及“语汇”的研究对象和定义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从叙述特征和结构类型两个层面对“语”和“语汇”相关内容进行的重新界定,发现:“语”在语言学中的指称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语汇”之“语”应该取其狭义,“语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的总汇,也即一种语言里所有相对固定词组和短语的总汇。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历来哲学必须回答的课题。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综合和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如何理解自然概念、自然分类和人工自然的问题 1.关于自然概念 自然概念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础范畴。纪树立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揭示的是“人化自然界”,是“人的属人的本质”。现实的自然界只能是“在人类历史中生长着的自然界,也即在人的实践中不断形成着的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他认为,马克思断然否定了那种“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